书城教材教辅财务管理(应用型本科)
18661900000047

第47章 财务分析(3)

为此,实践中引入了一种新的比率,即将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如存货和待摊费用)剔除,形成所谓速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等。以速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比较,就是速动比率,亦称酸性测试比率(Acidtestratio)。它用于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变现流动资产偿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2.2)

如企业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可以忽略不计时,有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2.3)

东方贸易有限公司2005年末的存货为238万元,待摊费用64万元,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16万元,则其速动比率为:

速动比率=(1400-238-64-16)÷600=1.80

②速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可用作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有时企业流动比率虽然较高,但流动资产中易于变现、可用于立即支付的资产很少,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较差。因此,速动比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速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但如果速动比率过高,则又说明企业因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机会和获利机会。一般来说,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即速动资产应至少与流动负债相等,企业才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但这也仅是一般看法,并不存在统一标准。

行业、销售方式等因素都会给速动比率造成较大差异,如大量采用现金销售的企业,其速动比率低于1也是正常的。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坏账准备要多;季节性的变化可能使报表的应收账款数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

所以在评价速动比率时,也要注意速动资产的结构、质量,还要结合同行业的平均数或先进水平,本企业的计划、历史资料和经营策略等情况,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在西方财务中称之为超速动比率。它最能反映出企业立即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现金+短期证券投资)÷流动资产(10.2.4)

东方贸易有限公司2005年末的现金类资产为112万元,则其现金比率为:

现金比率=(100+12)÷600=0.187

虽然从偿债能力考虑,现金比率较高则企业直接偿债能力较强,但由于企业现金类资产的收益能力很差,企业过多地持有现金类资产,不利于发挥资产的效能。因此,一般而言,现金比率控制在20%~40%之间即可。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取得的流动负债没能得到充分应用,而经常以收益能力极低的现金类资产保持着。

以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由财务报表资料计算而来的,企业实际变现能力或短期偿债能力还受其他一些表外因素的影响,如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以及偿债能力的声誉会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和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等则会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有必要多了解这些方面的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从偿债的义务来看,它应包括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两个方面;从偿债的资金来源来看,则主要应是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在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企业不会依靠变卖资产来偿还长期债务,而是通过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由于长期的现金流量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估计,因此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侧重于对资本结构的分析,即企业资产对其债务的保障程度的分析。分析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常用的主要指标有: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前四者一般是静态比率,后者是动态比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

①资产负债率的定义与计算。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0.2.5)公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包括短期负债。这是因为,短期负债作为一个整体,企业总是长期占用着。例如,一个具体的应付账款项目可能是短期的,但企业总是长期性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应付账款水平,这部分应付账款可以视为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因此,计算资产负债率的负债总额中应包括企业的短期债务。

依上式,东方贸易有限公司2005年末的负债比率为:

负债比率=(2120÷4000)×100%=53%

②资产负债率分析。一般地说,负债比率越小,企业资产中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越少,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越多,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差,债权人收回债权的保障就越低,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越大。如果负债比率大于100%,则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危险,债权人将蒙受损失。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是用以衡量举债经营是否有利的重要比率。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举债经营程度越高,在投资收益率高于借债利率的前提下,带给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但筹资风险也增大。分析与评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同的评价主体,他们各自的利益有所不同,对资产负债率有不同的认识。

债权人最关心其债权的安全程度,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以降低贷款风险;股东所关心的是资金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金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的报酬就会加大,如果相反,则对股东不利;而对管理者来说,举债越大风险越大,再筹资会更困难,不举债或少举债会显得畏缩不前,利用债务资金能力差而丧失了杠杆利益,因此,资产负债率是评价经营者理财能力和进取心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二,不同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不完全相同,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行业特征和需求确定适当的负债比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筹资投资策略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并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这也是前面专门讨论过的资本结构问题。

(2)产权比率

①产权比率的定义和计算。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投资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00%(10.2.6)

根据表10‐1‐1的资料,东方贸易有限公司2005年末的产权比率为:

产权比率=(2120÷1880)×100%=113%

②产权比率分析。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具有共同的经济意义,两个指标可以相互补充。产权比率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金较好,但也要参考经营环境、经营状况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股东来看,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债务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东方贸易公司的计算结果来看,该企业的借入资金是自有资本的1.13倍,如果经营不是很景气,则表明该企业举债经营的程度偏高,财务结构不是很稳定。产权比率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或者说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因为《公司法》规定企业清算时,债权人的索偿权优先于股东。按本例的情况看,如果该公司进行清算,则债权人的利益因股东提供的资本所占比重较小而缺乏保障。

(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也称权益总资产率,表明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支撑着几倍于自己的经营规模。这一比例越大,说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越少,企业的负债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差。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2.7)

计算权益乘数时,也可以用资产平均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平均总额代替。此时计算出来的权益乘数是一项动态比率。

权益乘数=资产平均总额÷所有者权益平均总额=1÷(1-资产负债率)(10.2.8)

以东方贸易公司为例,2005年度年初负债总额为1600万元(流动负债440万元,长期负债1160万元),年末负债总额为2120万元(流动负债600万元,长期负债1520万元)。依上式计算权益乘数为:

权益乘数=1÷[1-(1600+2120)÷2/(3360+4000)÷2]=2.022

(4)利息保障倍数

①利息保障倍数的定义和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已获利息倍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10.2.9)

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由于我国现行利润表“利息费用”没有单列,外部报表使用者只好用“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来估计;公式中的“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的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

例如,东方贸易公司2005年度税后净收益是272万元,估计利息费用是160万元,所得税是128万元,则该公司2005年度的利息保障倍数为:

利息保障倍数=(272+160+128)÷160=3.5

②利息保障倍数的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是一项动态比率,它既是一项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也是一项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一般来说该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但要合理判断企业利息保障倍数的高低,需将本企业指标与其他企业,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同时从稳健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一般在5年以上)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这是因为,企业在经营好的年份要偿债,在经营不好的年份也要偿还大约等量的债务。某一年度利润很高,利息保障倍数也会很高,但不会年年如此。采用指标最低年度的数据,可以保证最低的偿债能力,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均采用这一原则,但遇到特殊情况,须结合实际来确定。

(5)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

该比率是企业长期负债与企业营运资金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营运资金(10.2.10)

公式中,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长期负债不应超过营运资金。长期负债会随着时间延续不断转为流动负债,并需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保持长期债务不超过营运资金,就不会因这种转化而造成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从而使长期债权人和短期债权人都感到债权有安全保障。在运用这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流动负债水平对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有重大影响;②如果该指标小于或等于1,则意味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很强。

除了以上因素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如长期租赁、担保责任、或有项目等。

10.2.2资金营运能力分析

资金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对其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相关指标来反映。从价值的角度看,就是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也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理财能力越强。企业的营运能力最终是通过资产的运作体现出来的,因此,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各项资产的周转指标反映的。周转指标一般有周转率(次数)和周转期两种。某种资金的周转次数等于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额除以周转一次所需的资金量;周转期是指某种资金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经常用于分析资金营运能力(周转次数)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它们都是动态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