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
18662100000034

第34章 农村公共财政优先序的实证分析(2)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立保护区256个,保护率达85.3%。实施“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0公顷。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占补平衡。认真执行环保政策,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出全县地质灾害点420个。防汛抗旱工作取得胜利,确保了152座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实现再就业3530人。落实“三条保障线”,努力做到“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发放职工离退休费2410万元,支付下岗职工生活费和代交社保金670万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城镇居民共11250人,发放城镇低保金518万元。实行长效机制,建立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

(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介

该自治县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脉腹地的高原面上,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威宁全县国土面积6295平方公里,为贵州省县域面积之首,辖35个乡镇、621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县拥有耕地332.5万亩,林地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7%,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0℃~12℃,夏季平均气温23.2℃,年均降雨量962.3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全县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日照多,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威宁农畜产品的优良品质。乌蒙山脉贯穿县境,其间屹立着4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即乌江、牛栏江、横江的发源地,珠江的北源)。

威宁分别与云南省的彝良、昭通、鲁甸、会泽、宣威等县市和贵州省的赫章、水城、钟山等县市区接壤,为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326国道曾是抗战时期的战略要线,内(四川内江)昆(昆明)铁路、贵(贵阳)昆(昆明)铁路及326国道、102省道公路经过20个乡镇,入滇进川,南下两广,十分便利。

威宁是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小县(人均经济占有量2180元)、财政穷县(人均财政占有量220元)、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贵州省最贫穷的“六山”地区(麻山、瑶山、月亮山、雷公山、武陵山、乌蒙山)之一的乌蒙山区贫困县。2004年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96亿元,第二产业5.62亿元,第三产业7.9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4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6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元。粮食总产量34.14万吨。近年来,威宁县的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7.3.样本调查及数据分析

7.3.1.样本调查情况

2005年2月下旬本课题组完成了调查表的初步设计,并于2005年3月到浙江省的慈溪、奉化等地农村进行典型调查和试调查,2005年5月到江西省的修水县、贵州省的大方县等地进行典型调查。在进行典型调查和试调查之后,于2005年8月下旬完成了调查表的修改和定稿工作。调查表共3种,分别为农村主要公共品满意度调查表(简称调查问卷A)、农村主要公共品紧迫度调查表(简称调查问卷B)和农村主要公共品供给优先序调查表(简称调查问卷C)。2005年11月分别对浙江省、江西省、贵州省的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样本县的县和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2006年春节期间,利用外出民工回家过春节的机会,分别在浙江省的慈溪、江西省的修水和贵州省的威宁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实施问卷调查的同时,伴之以对部分机构、调查对象等的访谈。

由于我国农村公共品品种繁多,涉及面较广,存在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如可以将农村公共品分为纯公共品与准公共品,也可以分为生产性公共品、生活性公共品和发展性公共品等。为便于研究,本课题组选取了15项主要农村公共品,即: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农村电网、义务教育、乡村医疗、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文化娱乐、环境治理、资源保护、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村镇规划、减灾救灾、其他(该项主要指上述所列15项公共品之外的其他农村公共品,如国防工程、网络工程等)。

调查问卷A将上述15个选项列出,由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对本地各项公共品的实际情况打分,使用百分制。每项公共品均为满分或零分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调查问卷B将上述15种公共品列出,由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对各项公共品紧迫性的判断标准在很紧迫(简称a)、紧迫(简称b)、一般(简称c)、不紧迫(简称d)4个选项中进行选择,每种只能选a、b、c和d中1个,多选为无效问卷;而最多只能有5个公共品同时选a、b、c、d中的1个,出现多于5个公共品同选a、b、c、d中任一项时视为无效问卷。从表上看,每列只有1次选择,每行最多只能选5次。

调查问卷C将上述15个选项列出,由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对各项公共品重要性的判断标准进行排序,并限定在每个选项只能排一个序位、每一个顺序只能选择一项公共品,多选为无效问卷。

调查组发放调查问卷A、B和C各900份。每种调查问卷东、中和西部地区各300份,且调查问卷C各类群体所占比例相同。至2006年3月30日,共回收调查样本问卷,其中收回调查问卷A为897份,有效问卷896份,占全部收回问卷的99.8%,占全部发放问卷的99.5%(其中中部地区299份、西部地区298份、东部地区299份)。统计对有效调查问卷A中每项公共品的满意度取平均值。收回调查问卷B为891份,有效问卷882份,占全部回收问卷的98.9%,占全部发放问卷的98%(其中中部地区295份、西部地区291份、东部地区296份)。统计有效调查问卷B中,每项公共品的每个选项所选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并把每种公共品比重最大的选项视为其紧迫程度。调查问卷C为809份,确认有效样本781份(中部地区县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调查问卷收回93份,有效90份;中部地区科技人员的调查问卷收回91份,有效91份;中部地区农户的调查问卷收回89份,有效84份;西部地区县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调查问卷收回88份,有效82份;西部地区科技人员的调查问卷收回88份,有效88份;西部地区农户的调查问卷收回80份,有效74份;东部地区县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调查问卷收回96份,有效93份;东部地区科技人员的调查问卷收回94份,有效94份;东部地区农户的调查问卷收回90份,有效85份)。有效问卷数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6.53%,占设计拟调查样本的86.77%。排序方法中对经确认有效的781份调查样本进行分项统计,即统计不同组别对各选项在每个序次的被选频次,并赋予各顺序与其序号相同的分值,即排序第1位的记为1分、排序第2位的记为2分,以此类推。用各顺序的被选频次乘以其相应分值,再累加计算总分,依总分值由小到大为序,即总分愈小,排序愈靠前,总分相同时,以第1位被选频次多的选项居前(主要研究方法借鉴:廖清成,2004)。如第1位相同,则比较第2位,依此类推。

调查将在逐份确认回收的调查问卷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作为分析不同群体对我国农村主要公共品选项的价值评判(即重要性评价),进而研究处于不同地区的决策者、咨询者及使用者在众多农村公共品供给选项中的选择特征。

7.3.2.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3个地区中,浙江省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江西省处于中等水平,而贵州省则属于经济发展靠后地区。

7.4.实证结果分析

对于农村主要公共品供给优先项选择,农村主要公共品现状满意评价和农村主要公共品需求的迫切程度结果,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虽然是一系列简单的数字,但结合部分访谈的情况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统计结果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

7.4.1.中部地区不同对象对农村公共品优先序评判

对中部地区的调查问卷C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

7.4.2.西部地区不同对象对农村公共品优先序评判

对西部地区调查问卷C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如下。

7.4.3.东部地区不同对象对农村公共品优先序评判

对东部地区的调查问卷C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如下。

7.4.4.公共品满意度及紧迫度评判

研究各地区居民对其居住地区农村主要公共品实际情况满意度及紧迫度,是创新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调查问卷A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如下。

对于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农村电网、乡村医疗、义务教育、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社会保障、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村镇规划、减灾救灾和其他等,东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农村主要公共品实际情况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的满意度。除了文化娱乐、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中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农村主要公共品实际情况的满意度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居民的满意度。西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的实际情况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更满意。从表710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的满意度比较低,已明显低于中部的江西和西部的贵州。调查中得知,尽管浙江慈溪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化工类产业、医药类企业和拆解业等行业大量兴起,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工业对农业和农村的污染,城市对农村的污染。访谈中可知,东部地区居民已开始认识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来快速发展经济不可取,这与表710中、东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实际情况的满意度低相吻合。总的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民对本地区农村主要公共品实际情况的满意度普遍要高些,东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农村主要公共品实际情况的满意度比中部地区居民要高,而中部地区居民对本地区农村主要公共品实际情况的满意度又比西部地区居民要高。实地调查中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集体经济的基础相对要好些,自筹能力相对就较强,相应的公共品供给能力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集体经济的基础相对要弱些,自筹能力相对就较弱,相应的公共品供给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