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桂林、丽江、上海崇明等地乡村旅游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城郊型乡村旅游主要面临开发经营理念(劳动力素质)、旅游地市场发育程度、国内外理论指导不足三大障碍。其中,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不足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欠缺仍是影响绝大多数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政府与媒体的工作还应包括教育、帮助旅游区居民培养大旅游意识、培育现代化的市场氛围等。
结论
乡村旅游符合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Tourism)的宗旨,是伴随传统大众旅游(Mass Tourism)的没落而产生的替代产品。城市郊区、着名风景区边缘乡村处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交界带上,资源种类完整,是替代性旅游产生和发展的温床。
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许多乡村旅游地不是盲目加大投资而成效甚微,就是对市场营销缺乏重视,以为只要把旅游区品质搞上去了,游客自己会来。总之,真正成功的典范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指导乡村旅游的实践。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乡村旅游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作为替代性旅游的优势,包括选择正确的区位、加强项目的参与性、控制开发规模、做好景观规划和保护工作、发挥政府和媒体的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培育农村市场、培养农民积极参与旅游的意识,尽可能发挥乡村旅游的优势,扬长避短,争取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使乡村旅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长三角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沈祖祥
内容提要:作为各方看好的新经济产业,政府大力推进,民间激情洋溢,旅游成为长三角各路“英雄”最热衷的产业之一。但在长三角旅游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冷静地思考:如何较全面地盘点、梳理长三角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何整体把握开发长三角的人文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层次融合,提升长三角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文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天堂。
长江三角洲,一个异常活跃、极富生命力的区域。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旅游发展更是可圈可点: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级AAAA 景区、拥有全国总量20%左右的旅行社和双百强旅行社三分之一的席位、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星级宾馆更重要的是,浓郁的人文氛围,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与开拓性,明显的区位优势,活跃的体制与机制优势,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发展奠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
在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究竟有多少,占据了多大的份额?迄今为止,尚未有过精确的普查,坦白地说,这也很难进行全面的测算。有人说,长三角的风景名胜区一半天造一半人造;也有人认为,这个份额还要大,应该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即长三角的山水风光等自然旅游资源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只有人文旅游资源,才是长三角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支撑长三角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不竭动力。长三角的旅游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三角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极为丰富而又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一、盘点长三角人文旅游资源
长三角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为开展旅游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地域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音乐、文学、戏剧(曲)、饮食、服饰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本着“取精用弘、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我们先对长三角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番盘点与梳理。概括而言,长三角的人文旅游资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文化旅游资源
长三角旅游资源的核心优势是城市,长三角几乎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国际大都市、六朝古都、山水城市、古镇、现代化新城镇、文化名城等等,大中小城市兼收并蓄,蕴含着浓厚的社会人文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这些城市的文化各有所长。长三角旅游的魅力就在于集中体现了这些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每个城市沿袭自身独特的个性,汲取历史和文化的营养,不断塑造和美化自己,发挥真正的“个人”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和难以转换的专属功能。同时,这些城市又发扬“手足之情”,在长三角这个“大家庭”里和平共处、互补互利。
2.水文化旅游资源
文明起源于水域、发展于水域、灿烂于水域。水赋予一个地方以灵性,往往也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基础,世界上各大知名城市都是伴水而生的。
在长三角,江、湖、海、河等水体的立体组合,将该区域内的各个城市有机地串联了起来。这种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为长三角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是一项不可小觑的旅游资源。
3.吴越文化旅游资源
长三角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人口聚集区,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长期的发展,使长三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与中原文化既有交融,又有区别,形成了自己的风致——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在长三角这块土地上所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亚文化,成为我们今天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深厚精神积淀。
吴越文化是长三角独有的文化,是我们珍贵的财富,发展长三角旅游,怎么少得了吴越文化呢?
4.人文艺术旅游资源
长三角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称“人文荟萃之地”。以唐宋时期的着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片土地还养育了顾恺之、米芾、唐寅、郑板桥、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朱自清、梅兰芳等历代大家。有人说这里的文人占据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这一点毫不夸张,并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长三角的民间工艺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无锡泥人、南通印花布、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扬州漆器、宜兴紫砂陶器、淮安农民画、余姚微雕等济济一堂。
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使得长三角能充分地利用这些人文艺术资源,举办各种大小节庆,以展示自己的“面貌”。“大节”带动“小节”、节中“套”节,异彩纷呈: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06年的杭州休博会,每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南京的长江三角洲旅游交易会、民俗文化(旅游)节,无锡的太湖艺术节,苏州的“十月阳光”文化周和虎丘文化集会再加上大大小小的书画、摄影艺术展以及各种博览会,实在是令人目不暇接。
长三角的每个城市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地域文化优势,尝到了文化带来的“甜头”。
5.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长三角拥有普陀山、天目山、雪窦山等宗教名山,灵隐寺、国清寺、大明寺、栖霞寺更是位列中国十大名寺,其中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凭借着“海天佛国”的地位吸引着大量的宗教朝圣者及观光者。
6.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育一方风俗人情,长三角精彩缤纷的民俗,恰如“五音之繁会,五色之陆离”。开展迎春、打春、示牛,祈祷芒神、社稷神等民俗活动,以劝农耕,不违农事,祈盼“五谷丰登”;有演社戏,祭拜上谷之神的习俗,搭台于旷野,聚钱演戏,众人围观,感谢神灵的佑福,表达丰收的喜悦;养蚕人家要祭扫灶神,并举行“洒布种”仪式;有流传甚广的舞种——马灯、“百戏之祖”昆曲、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评弹林林总总,几乎四季不断,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是长三角历史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集中反映,体现了长三角文化中注重生活品质的精神追求和精致清雅的审美趣味。
同时,中国的八大菜系中,就有两个出自长三角,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烹调技艺各具风韵,菜肴特色各有千秋。还有独具风韵的船菜、精致的茶食(点),无不令老饕们为之倾倒。
7.建筑、园林景观
长三角拥有江南水乡古镇的明清建筑;拥有南京中山陵、总统府、上海外滩建筑群等近代建筑,拥有新的城市地标建筑,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这些建筑分别代表了古代、近代及现代的文化。
长三角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奇石秀水、亭台楼阁、珍树奇花融入一园,无不典雅秀美。加上湖州南浔百间楼、西塘的沿河长廊、交阳土楼(仓楼)这些传统的中式建筑与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这些异国情调建筑“和平共处”、交相辉映,使长三角不愧是“万国建筑大观园”。
8.科研教育机构
长三角着名学府云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都是我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科研教育机构集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还可以吸引优秀的外地学生前来就读,引进人才;不仅是开展修学旅游的大好资源,还可以为长三角的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长三角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显然,这种气氛、这种特征、这个灵魂就是人文资源。人文旅游的主要内涵,不仅是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核心,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更在于旅游与文化的全面契合,使旅游超越经济行为,成为一种关乎人性的生活方式。
注重长三角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长三角旅游的“九重天”:
1.“第一重天”——观光天堂
关键词:美景、文化、深度观光游。
解读:虽然长三角的自然旅游资源并不占明显的优势,虽然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向休闲度假转型,但上海的都市风光、苏州的园林景观、浙江的自然山水等,搭配起来依然是一道颇具吸引力的“大餐”,再加上充分挖掘这些美景背后所蕴涵的深厚文化,长三角旅游逐步从常规的观光游向深度游迈进。长三角旅游不再仅仅只是“走”和“看”,更是在“走”和“看”的过程中体验文化。
2.“第二重天”——休闲天堂
关键词:休闲、生活、高品质。
解读:在长三角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过快的区域提“休闲”,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正因为太“快”了,所以都市精英们对于休闲的渴望才更加强烈。长三角是奋进的,也是休闲的。休闲的长三角体现了这里的人们善于工作,更善于生活。
长三角要依托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新开发的休闲度假地,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1)杭州借助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契机,继续加大力度打造“休闲之都”,主推国际旅游市场。
(2)不断完善上海佘山、杭州之江、浙江武义、江苏天目湖、南京珍珠泉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培育成以国内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旅游度假区。
(3)建设和培育一批以满足城市休闲、周末度假为特色、区内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长三角的休闲,在于追求休闲内容和方式的高品质和高格调,讲求优雅、精致。休闲不仅是闲暇消遣,更是感受气氛,体验风雅。因此,长三角的休闲要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才是长三角文化的亮点。
3.“第三重天”——娱乐天堂
关键词:娱乐经济、快乐。
解读:一个除了玩,再没有别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工作岗位以8.5%增长,超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靠的不是汽车制造、钢铁、金融和IT,而是没有隆隆轰鸣之声,却有所向披靡之势的娱乐业。另一个案例,迪斯尼乐园,告诉我们:贩卖快乐,收获暴利!娱乐经济,种乐子得金子!
一是在长三角择地建设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现代游乐园;二是建设中等规模的民俗文化乐园,深度挖掘舞蹈、音乐、戏剧、节庆、民俗的丰富内涵,形成特异的人文资源和吸引力强的游乐空间;三是建设户外健身乐园。
长三角人有钱!长三角人好玩!做“夜××”品牌,大打“夜市牌”,做足晚上的文章,提供晚上消费的好玩刺激的地方。
“玩在长三角”,一个以娱乐为主的“玩乐”天堂!
4.“第四重天”——购物天堂
关键词:商业、国际化、特色精品。
解读:长三角的商业发展起点高、进展快。长三角要成为国际化的购物天堂和贸易中心,需要市场、现代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支持。目前,市场支持较为强劲,长三角宏大的当地市场,以及面向全国及世界的辐射和吸纳能力。未来还需要加强现代服务业和全面开放的支持,后者包括长三角更全面的一体化进程、免税或低税的经济政策、迅捷的国际商品周转等。
要成为国际化的购物天堂,除了庞大的市场规模、主流的消费群体、丰富的商品种类之外,独具魅力的都市特色、家喻户晓的都市誉称都是必备条件,即购物天堂必须具有消费者可以感知的整体特色,购物天堂的综合优势与特色源于其文化特色、特定经济政策和整体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