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186645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信息内容安全风险因素(2)

互联网的功能使得网民能够迅速获取各类信息,同时也能够发布自己的信息。如有关各地游行的情况,内地的新闻媒体没有进行报道,但在网上可以及时看到网友提供的文字报道、照片,甚至链接外地电视台的视频新闻,这些资讯自然会对尚未举行游行的城市起到刺激作用。

再如,日本外相町村信孝2005年4月17日访华前夕,网上刊出了17个城市将发动大规模反日游行的集合时间和地点的预告。有的预告十分细致,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地区抗议日本右翼的详细说明书》,其中预告了集合时间、地点,并对活动注意事项一一进行了提示,说明书还附有专门绘制的游行路线图。

如果回顾一下内地由涉外因素而造成的游行事件,可以看到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99年5月,印尼发生政治危机和国内骚乱,华人的权益在这场骚乱中遭到严重侵害,尤其是不少华人妇女遭到强暴。1999年7月消息披露后,当时北美著名的中文网站SINANet发起了“请支援惨遭凌虐的印尼华妇”的“黄丝带”运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迅速地将“黄丝带”这一标志传到了世界各地。各地的华人举行抗议集会游行时,参加者无不佩戴黄丝带。8月17日,有200多名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生不顾劝阻到印尼驻华大使馆进行抗议,他们每人胸前均佩戴了黄丝带。

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半年内平均每分钟就新增近100个网民,半年的增长接近去年全年的增长量,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12.3%;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较去年翻了2.6倍,已有4430万人,互联网网站、论坛、QQ群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手段的复合使用,使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通讯及信息传送能够迅速扩展为多点对多点、多点到面的信息传播,产生出一呼百应的动员组织效果。

如今,“涉日”游行事件已经过去两年。这一事件虽然有正面意义,并不是对国家安全的危害,但也充分说明,上网计算机和手机已经成为民众手中普遍的媒体工具,如何进行管理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信息传播的作用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思考点。

三造谣煽动以及恶意炒作

谣言作为一种古老的、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效果与范围是有限的。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现在的谣言借助网络快速扩散,其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头传播仅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网络用户;它的产生原因更为多样,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利用网络谣言进行政治斗争的现象,出现了利用谣言影响股市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它的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交错互动的现象。如此一来,谣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同样的道理,煽动、恶意炒作与谣言一样,成为信息内容影响国家安全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1.网络谣言未有穷期

国际上,制造“中国威胁论”是西方传统媒体多年以来始终热衷的主题。目前,大部分传统媒体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报纸、广播、电视等运营机构普遍设立了网站,将其新闻信息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同步向全球提供,加之各网站之间的新闻转载、摘抄,使“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有政治学者认为,近几年关于中国的谣言特别多,不少西方媒体捕风捉影地猜测中国的各类动态,比如大到外交举动、高层政治的变化,小到某些社会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舆论对中国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仍然有某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士存在。由于中国自身的国际地位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有关中国的各种谣言可能还会增加,且传播更为广泛和迅速。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网络谣言对国家政治、经济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时还要积极地探索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有效掌握对抗网络谣言的方法和途径,防止国家利益受损。

除互联网上的政治类谣言外,随着移动通信网的覆盖面越来越大,手机用户逐渐增多,以手机短信为媒介的生活类谣言不断出现。其传播速度更快,对公共安全的危害非常之大。对于政治性谣言,普通用户在收到后一般不会有转发和传播的动机,但涉及食品、疾病、金融、气象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一般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转发亲友,即使对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有所怀疑。由此带来的后果,便可能是一条数十字的短信影响到一个产业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造成人心恐慌,其破坏作用甚至大过一场中等规模的社会骚乱,这已经不再是戏言。

海南的香蕉无论从质量还是外观,都是国内香蕉业中一流的。往年每到香蕉成熟的时候,每天都会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销商前来运货,销路不愁,收益十分可观。但在2007年4、5月开始,海南的蕉农们却一直处于叹息和焦虑之中。

市场上,从玉米到猪肉、鸡蛋,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在上涨,但只有香蕉价格在暴跌。收购价从往年的每斤1.5元暴跌到了每斤0.1元,直落10多倍却依然无人问津。据海南香蕉协会估计,海南香蕉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如按海南香蕉产业高峰的产量计算,这次香蕉滞销事件中一天损失差不多在2000万元以上,巨大的损失大部分转嫁到了蕉农头上。很多蕉农是下岗工人,借钱专门来到海南种植香蕉,十五、六万元的投资因此血本无归,这部分人今后的生活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短信流传开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恐慌,许多人开始对香蕉畏惧三分。短信内容非常荒唐,香蕉中含类似SARS病毒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纯属无中生有。恶意短信中,除了指名点姓的指出海南香蕉外,其传播的时机也正是海南香蕉大获丰收的时节。

由于短信主要散播在一些内地大城市,对于主攻内地市场的海南香蕉来说无疑是当头一击。而且,当地香蕉产业链也被打破,靠香蕉吃饭的经营户、运输户、蕉苗企业在2007年也生意清淡。当地一位香蕉种植大户感叹道,谣言比自然灾害更可怕,台风来了还能想办法,面对谣言他们自己实在无能为力。

海南省农业厅及有关专家认为,针对海南香蕉的这则谣言以及前些年的很多系列谣言并不是普通百姓对科学知识缺乏了解那么简单,谣言所指,绝对不止针对海南的香蕉,而是整个中国的香蕉产业。很多人认为,短信的幕后元凶是洋香蕉。国产香蕉的产区在热带的北沿,温度普遍偏低,所以香蕉往往呈青色。而进口香蕉主要生长在热带,温度较高,所以在市场上的表现一般以金黄色为主。手机短信中提到的泛青香蕉,其实就是泛指国产香蕉。早在2001年,国产香蕉与洋香蕉就在市场上有过一番大比拼,从那以后,洋香蕉的数量开始逐年减少,而国产香蕉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出口量也稳步上升。

就这次事件,海南省农业厅等部门事后专门向海南省公安厅报案,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认为:“一种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制造这起恐怖信息,就是影响社会的稳定,还有一种就可能有些人蓄意制造这些信息,来打压香蕉的价格,从中获利。”

农业部领导也赶往海南,与海南省农业厅的专家学者一起商讨对策。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近年来的第一次短信造谣引起社会恐慌和经济发展的事件,而且也不是最后一起,亟需建立高效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力。

2.对群体性事件推波助澜

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社会的转型期,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大量冲突。农民收入过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征地拆迁、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都可能成为矛盾冲突的爆发点。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群众诉求的合理性与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以及一小部分人的借机捣乱交织在一起,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的倾向日趋明显,可能出现经济问题社会化、治安问题政治化的新动向。

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上述现状,为一些组织和团体利用互联网煽动、炒作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机会。在互联网上对国内一些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炒作,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我进行渗透破坏的重要手段。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社会矛盾、热点问题通过互联网扩散,造成网上谣言、流言和不实信息快速传播,极易扰乱公众视听,误导社会舆论,严重干扰政府处置工作,影响社会稳定。

另外,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进一步使普通大众加入了煽动、炒作的群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