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科学类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18665300000005

第5章 课题研究概述(5)

其次,从创新人才结构的探索来研究科技教育专业的教学。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广义创造性人才。我们对创新人才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创新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各个教育环节,潜移默化地、循序渐进地、不间断地进行。首先要从培育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水平入手,经过发展潜创造力,培养良好的创造情境动机,然后转变为现实创造力,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观念、应用意识、广义市场意识、系统集成观念等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意愿、需要、要求和条件在不同方面进行变动和改进等的调适能力,等等。在“科技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创造学理论指导教学,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和创造性人格特质的培养;注重综合性科学理论与活动技能的并列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边学边做实验,边制作、边观察、边分析、边思考、边讨论,还可能有些小发明,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再则从教育学的发展来研究科技创新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课程教育的改革即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现代教育学理论,不仅必须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潜能、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课程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现代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应如何引导并促进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成长为有价值的现代人的问题?教育理论的研究、课程理论的发展都是在其理论系统内部及外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实现的,它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为指导,研究成果要体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科学性。

2.教育性原则

作为一种教育体系,要突出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认知、技能、情感等目标,既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又为体系的运转和今后的全面实施作准备。

3.系统性原则

中学生科技创新作为独立的学科课程,它的教育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一定的系统性,把握好教育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

4.普遍性原则

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要全面实施,所研究的成果必须具有普遍推广适用价值,而且能基本保证在更大范围的推广适用。

5.渗透性原则

大量的中学生科技创新知识和技能需要与相关科学教学有效结合,有机地渗透到有关学科的内容、课程之中。另外,中学生科技创新还应与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忧患意识教育以及学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结合起来,使这些教育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

6.创新性原则

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在没有现成成果指导基础上,需要研究者以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胆魄创造性地去解决研究领域中的各项问题。同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7.整体性原则

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从整体出发,研究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教育对象出发,既要对研究对象实施教育,也要对全体学生实施教育。

8.参与性原则

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特别强调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必须通过让学生参与来达到教育目的。

六、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分为项目研究目标与培养目标。

(一)项目研究目标

探索建立具有海洋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具体包括:

①中学生科技创新的理论体系;

②中学生科技创新的学习教材体系;

③中学生科技创新的教育模式;

④创建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网站;

⑤建立以海洋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基地。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能力,从小树立有志于人类海洋事业的远大理想,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而刻苦学习。

具体包括:

①掌握一定的海洋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学会学习,重视实践;

②具备一定的个性特长,为培养21世纪的海洋人才打好基础;

③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探索海洋奥秘,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勇于献身人类和民族的海洋事业;

④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达到人与海洋和谐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热爱海岛的思想情感。

七、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

1.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纲要

使学校和教师明确科技创新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使各年级的科技创新学习构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递进发展体系。

2.科技创新的学习教材体系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排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各年级段的知识点和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

3.中小学科技创新的学习模式

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区别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其教学过程更加强调社会实践性,其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客提出适宜的具体方法。

4.课程设置体系

根据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内容,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渗透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等。

5.中学生科技创新的学习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其考评的内容也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时,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课,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度和量。

6.教师培训策略

对从事学生科技创新学习教学的教师,要求更多地了解海洋,关注海洋,提高科研水平,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广泛交流,提高实际教学水平。

(二)中学生科技创新的学习内容研究

1.基地建设研究

我校拟与省海洋研究所、水产局、普陀气象台、海军72大队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建立以下学生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基地:①与省海洋研究所联合建立西闪岛海洋生物研究性学习基地;②与普陀气象台联合建立海洋气象研究性学习基地;③与中远船务舟山分公司联合建立船舶修造研究性学习基地;④与螺门渔业公司联合建立现代渔业研究性学习基地;⑤与舟山华发水产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水产品加工研究性学习基地;⑥与旅游局联合建立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海洋旅游研究性学习基地;⑦与海军72大队联合建立海洋国防科技研究性学习基地。

2.课程内容研究

海洋国防;现代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洋旅游;海洋气象;船舶制造;海洋环保、电子制作与信息技术等。

(1)现代渔业

①渔场主要经济鱼、虾类的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开展主要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渔业资源的评估、管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②重大渔汛的渔场调查、渔情预报和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

③海水养殖优质种类的引种、育种、保种技术研究和种苗培育技术开发,重要养殖种类苗种繁育、生态综合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④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⑤主要养殖种类的病害调查、监测和防治对策研究;

⑥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和海洋农牧化技术研究;

⑦海洋捕捞技术的改进,渔具、渔船、渔机和深水网箱的设计及开发研究;

⑧沿岸主要渔场和重点养殖区域海洋环境调查、监测,赤潮监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⑨渔业环境和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工作,无公害水产品及产地环境评价监测,重点养殖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及养殖容量评估。

(2)水产品加工

①保鲜加工;②食品综合加工厂;③鱿鱼加工;④制品加工;⑤冷冻加工;⑥海洋调味品工;⑦鱼粉加工;⑧油脂生产;⑨水产品包装。

(3)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及利用

我区境内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地理条件、景区的相对独立性和互补性,重点研究以下三个各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金三角”旅游区:包括普陀山、朱家尖、沈家门三地,是集观光游览、宗教文化、避暑度假和商贸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其中有普陀山的海上佛教文化中心、朱家尖的滨海观光旅游度假区、沈家门的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和商贸中心设想。

②桃花、六横岛旅游区:包括桃花、六横、虾峙等岛。桃花岛有舟山最高峰,风景独特,山顶大石头神奇无比,人文景观丰富,又有古定海城(拍“鸦片战争”电影时留存)形成新景;六横龙头跳、双屿港、元山岛张苍水蒙难处;虾峙岛清凉岗等处景色迷人,虾峙门为舟山港国际主航道,山上雷达导航台、山下巨轮航行其间,风光特好。可建成高山、大海、大港、神话传奇、海岛风光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可行性研究。

③中街山列岛旅游区:包括庙子湖、黄兴、青浜、东福山、浪岗等岛屿。此处远离大陆,蓝天碧海,岛屿点缀其间,海景特好,岛礁沿岸布满海珍品,上山观海,下海潜水采贝,别有一番风味,能真正领略海洋自然风光。中街山列岛开发成观大海、海岛垂钓、大海冲浪、潜水采贝等天然旅游区的可行性研究。

(4)海洋国防:航海;舰炮武器;水中武器;导弹;指控信息;海洋测绘。

(5)海洋气象:地面观察;雷达图像;降水观察;遥感气象;卫星云图;天气分析;温度观察等。

八、课题研究方法

由于中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一些子课题的特殊性;研究方法在总体上宜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具体的则以行为研究为主——从研究目标出发,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

九、课题研究步骤

(一)起始论证阶段(1998年10月-2000年9月)

1.提出课题,论证课题方案。

2.编制完成总课题研究计划;提出中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性子课题,由各年级申报。

3.收集资料;建立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资料库。

4.建立中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的课题组。

(二)实质性研究阶段(2000年10月-2003年12月)

1.分设子课题。依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总课题分设若干项独立的子课题,分别由各年级段承担。

子课题主要研究任务:①创建本教育领域的有关教育理论。②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纲要、教学计划、教材等)。

③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教案集、活动设计、课件、学校配套环境建设等)。

2.编着《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读本》、《海洋知识读本》、《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教案集》等。

3.组织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教研活动。指导子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课题研讨。举办学生科普知识测试、学生科技、劳技作品大赛、科普知识竞赛、“普陀二中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成果展览”等活动。

4.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课程设置问题研究。

5.创建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网站。

(三)鉴定结题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

形成总课题研究成果。待各子课题全面完成结题工作后,总课题将由有关部门专家进行鉴定结题。主要成果形式有《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读本》、《海洋知识读本》一套、《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理论文集》、《中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教案集》、中小学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网站、《课题结题报告》等。

(四)成果推广阶段(2005年1月后)

1.召开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成果推广大会。

2.在全区中小学推介我校中学生科技创新学习。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总课题负责人:×××:总体负责课题研究与中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主持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与中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成员:×××:基地建设研究;×××:协调其他部门间工作,负责海洋科学研究性学习网站创建;×××:指导学生中学生科技创新子课题;负责资料收集等。

十一、课题研究所需经费

由×××补助×××元,学校自筹×××元。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实施的主要环节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部分,是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的中心环节。在确定课题的基础上,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不同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或者同一研究课题需要用到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不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就不同。但是,不论是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研究,都是为了两方面目的:一是获得事实材料;二是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对事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是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