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18666000000028

第28章 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与政策机制(12)

4.农业资本产值率中,本应该用“农业投资”指标,而“农业投资”指标理论上等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更新改造投资”与“农业贷款”四项之和(《中国农业发展报告,1998》)。其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额为“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之和。在回归分析过程中,包含“农业贷款”数值的“农业投资占农业GDP的比重”与“农村金融效率”指标有高度的线性相关性。考虑到“农村金融效率”的分子中有“农村信用社存款”项,可能会与“农业贷款”存在相关性,所以将“农业贷款”数值从“农业投资”中除去,这样处理后模拟效果较好。而在剩下的农业投资中,农业固定资产占了绝大部分的份额(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1995年这一比值为98%)。

所以以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农村GDP的比重(I/GDP)代替农业资本产值率(K/Y)表示。

5.为了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动对农村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故将相关变量取对数。由于物价指数会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所以将各年统计年鉴上的农村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用物价指数剔除其影响。

6.因为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般都存在一至两年的时滞,所以在模型中的利率指标采用了滞后一期的名义利率。

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评价

本文主要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影响。按照前面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分形计算的结果,发达地区为分形维数0.9以上的地区: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重庆;较发达地区为0.8-0.9的地区:湖北、湖南、吉林、广西、江西、河南、黑龙江、安徽、四川、河北;不发达地区为维数在0.8以下的地区:陕西、山西、内蒙古、海南、贵州、云南、西藏、宁夏、青海、甘肃、新疆。下面利用分形方法研究这三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

(一)我国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指标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前面经济系统模型的推导,知σ 既为弹性系数又为分维,σi的大小表征了系统要素的功能强弱。下面分别以1995-2004年为例,建立各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函数,研究各类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因素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原始数据表如下: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存贷比的分维值来看,1997年各地区的维数均比较大,主要是1996年是“七五”开始的一年,又是香港回归的前一年,经济形势看好,地方政府也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所以1996年贷款与存款的比值大幅增长,直接导致了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可见,农村贷款的增加是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但从各地区来看,发达地区的维数大于欠发达地区的维数。这可以解释为,发达地区的农民获得贷款的机会和满足程度相对比较高,所以,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对它影响更大。而不发达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压抑,农民的融资需求大部分得不到满足,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只能影响到已经获得贷款的小部分农民,所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就比较小一些。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利率的关系中,我们发现实际利率与其相关性不大,而名义利率却与它相关性较大。可以理解为,农民对名义利率更加敏感,随着名义利率的大幅度降低,最终维数也在减少,说明随着利率的大幅降低,农民储蓄的愿望有所减少。有意思的是,虽然名义利率是一直在降低,但实际利率上升的年份,维数也在增大,表现出与先升后降的与实际利率变化一致的趋势。这可以解释为,随着物价的大幅上扬,虽然名义利率有些降低,农民的储蓄意愿还是增强了。在三类地区中,欠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维数相对较大,可以认为:这些地区的收入较低,来源较少,所以利率所致的利息收入对他们的收入来说影响就会大一些。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关系中,分维数都比较小,说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不大。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之所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投入过少造成的。从各个地区的维数来看,其大小基本与投资效率一致,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虽然目前影响比较小,但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提高还是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因此,要积极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改善投资效率,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水平提高。

从上表计算可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各因素的函数,都极显着。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计算出的分维值是可信的,各分形维数均为分数,说明系统具有分形特征。

五、结论

中国各地农村经济金融非均衡和非线性发展的特征,需要运用一种非线性的方法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评价。本文将分形方法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中,研究表明1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关系具有分形特征。论文运用分形维数定量地考察了各类地区农村金融诸因素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类地区的这种影响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的规律。一是农村贷款的增加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对发达地区农村影响更大;二是与实际利率相比,农民对名义利率较为敏感,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还更敏感一些;三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投入过少造成的,其结论符合实际。可见,用分形方法研究农村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能够揭示他们之间的复杂变化,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用此方法得出的结论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缩小金融供需缺口 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云南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陈银

摘要:调查表明,云南省农村经济金融发展落后于全国水平,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缺口,因而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通过金融创新、完善小额信贷、完善农信社贷款定价机制等途径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需求;金融供给;供需缺口;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探索建立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对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云南省农村资金的总体供求状况、资金价格和资金风险、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等进行了此次调查。调查对象以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乡村企业为主,当地人民银行、当地政府相关机构为辅。依据调查方案,采用多层抽样方法确定调查样本。首先,用代表性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县,即以农民人均收入指标为标准,抽取了农业经济相对发达的陆良县、适中的马关县和经济落后的大关县作为样本县。然后,用代表性抽样方法从各样本县中抽取1家县联社和4家乡镇农村信用合作社为调查金融机构。最后,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样本乡镇中,随机选择50个农户、10家企业作为样本农户和样本企业。最终抽取的样本包括600个农户、120家企业、15家农村信用社(含县联社)、12名乡镇领导。分别对样本就农户及乡镇企业金融需求与供给、农村信用社经营现状及乡镇整体发展状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

因而,确定的样本能够基本反映云南省农村经济金融现状的全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表明,云南省农村经济金融发展落后于全国水平,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缺口,需要通过金融创新、完善小额信贷、完善农信社贷款定价机制等途径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一、云南省和样本县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2006年,云南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8:42.7:38.5,云南仍然处在农业大省向工业化迈进的初级阶段,农业的地位仍然比较重要。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1元,实际增长7.5%,增幅略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但绝对额大幅低于全国平均1336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高出全国平均6个百分点。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绝对贫困标准,2006年末云南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28.4万,占全国的10.6%。数据表明,云南省农村经济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抽取的陆良、马关、大关三个样本县分别代表了云南发展好、中、差的县域。陆良县地处全省第一大高原盆地,坝区面积772平方公里,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曲靖市传统农业大县。200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9:33:2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居全市各县之首,列全省第三;农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3元。马关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四县相邻;大关县地处滇东北昭通地区的中心位置,自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两个县交通闭塞,少数民族众多,农业人口都在90%以上,经济发展在云南省范围内相对滞后。三地的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下表所示。

二、样本县的农村金融基本情况

(一)金融需求状况

1.农户

(1)农户收入来源逐步实现多元化,但传统种养业依然是主要来源,与全国农村经济水平仍存较大差距。

在600户调查样本中,有82.83%的农户以种养业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户摆脱了从前“靠天吃饭”的状况。除了进行传统的农作农耕外,一些商业化的运作方式进入普通农户,如外出打工、经营甚至是依靠投资取得收益来维持生活,满足物质文化需求,农户收入来源逐步实现多元化。调查样本中,以外出打工收入及经营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农户分别占了45.67%和46.17%。

然而,云南省农村经济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绝对贫困标准,2006年末云南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28.4万,占全国的10.6%。

而我们的样本数据亦表明,尽管农户收入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8.5%的农户感觉到入不敷出。

(2)农户资金需求以改善基本生活为主要目的,并趋于多元化。

样本数据显示,在农户需要资金的主要原因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改善住房条件、子女教育及传统农业需求;而农户家庭主要开支前三位则是购买农具化肥等生产资料、日常生活开销及子女教育。这表明改善基本生活是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目的。在这样一种支出模式下,52.00%的农户收支有盈余,39.5%的农户收支基本平衡。

对农户需要资金原因及主要开支项目进行比较可发现两个现象:其一,随着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农户对生产经营、看病等有明显的投资及消费倾向,资金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对金融机构贷款品种的多元化提出了相应要求。其二,农户现期的住房家居改善支出远低于其对该项支出的资金需求,说明用以改善住房条件的资金供给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3)除小额信贷外,农户对其他贷款品种亦有需求。

在调查的600户农户中,43%的农户资金需求额集中在2001元-5000元,5000元以上及5000元以下的占比分别为36.33%和20.63%。这反映出小额信贷已难以满足部分农户的资金需求量。前面分析过,农户资金需求趋于多元化,这也是导致农户对其他贷款品种有需求的重要原因。经调查,49.33%的农户认为贷款品种较少。

(4)农户主要以传统金融机构借贷满足资金需求,信贷规模仍有上升空间。

一般而言,农户可获得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金融机构、亲朋好友及高利贷。但云南省的情况是农户主要以传统金融机构借贷满足资金需求。经调查,93.18%的农户借款来自农村信用社,6.82%的借款来自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借款基本上是无偿的,其年利率(为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07%。

即便在目前基本以金融机构贷款解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农户对金融机构贷款服务仍有较大需求。反映在两方面:其一,当我们进行“您目前希望但尚未从本地金融机构获得的服务主要是什么”的调查时,82.17%农户选择了“贷款服务”;其二,63.33%的农户认为贷款过分强调抵押、担保,49.33%的农户认为贷款品种较少。可预见,若能丰富针对不同农户需求的贷款品种,合理解决无抵押、少担保农户的贷款需求问题,无论是贷款规模或是贷款单位都将扩大。

2.企业

(1)样本县乡镇企业不发达,多数企业有融资需求,但资金需求规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