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
18667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号召,并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抓好素质教育这个基础。从人格与人格塑造的角度研究提高人的素质,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人格的内涵以及发展状况可以说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综合指标,因此,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途径,也可以说就是致力于健康高尚的人格塑造,因而从塑造健康人格的角度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意义上看,从人格及人格塑造的角度研究提高人的素质问题,能够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从社会意义上看,尽管产生犯罪的原因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但是从人格的内在机制积极探索预防犯罪的措施与构想必将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改革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打击和惩处犯罪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但是做好犯罪预防工作更加重要。预防犯罪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或者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因而能够在社会效果上避免或者减少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危害,这不仅有利于长期稳定的和谐社会局面的出现和存续,而且还会给每个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即市场经济的主体带来高质量的安全保障。从现代化国家发展的要求上来看,一个国家国民高尚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的标志。

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当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不经历这样一个心理上和人格上向现代性的转变,仅仅依赖外国的援助、先进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改进,都不能成功地使其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自身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之为现代的国家。”因此,从人格角度研究人的素质问题不仅对于犯罪预防有着根源性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着第一篇“人格塑造论”,提出和论证了人格是一个人的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结合方式的特征的概念,并试图通过人格知、情、意、信、行的结构形式探索塑造健康人格的契机;接着从提出知的假设及其公式入手,探讨了知与行统一的机制这个人格研究公认的难题;在对大学生人格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健康人格塑造的主要因素;第一篇人格塑造理论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概括性的措施构想。第二篇“犯罪论”,结合最新动态对犯罪的基本理论、主要犯罪形态以及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新的概括与论述;犯罪论不仅为犯罪预防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关于犯罪形态与犯罪原因的分析将为犯罪预防目标的实现提供方案式思路。第三篇“犯罪预防论”,在前两篇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和论证了人格塑造与犯罪预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