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江南市镇旅游文化研究
18667100000028

第28章 江南市镇饮食文化的特征及其开发思路(3)

十一月食金团,即南瓜团子,以及麦芽糖等等。

自古以来,江南人民就注重岁时食俗,因而在江南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岁时食俗的谚语,如《十二月时令歌》云:正月一日吃圆子,二月里放鸢子,三月清明买青团子,四月里蚕宝宝上山做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摇扇子,七月上帐子,蒲扇拍蚊子,八月中秋炒南瓜子勒西瓜子,九月里打梧桐子,十月朝就剥橘子,十一月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圆子。

还有一首《十二月风俗歌》,也很有意思,兹录如下:正月半,闹元宵,二月二吃撑腰糕。(撑腰糕:以隔年的糕和宿年的油煎而食之,以为有壮腰之功效,此为吴地旧俗。)三月三,祖师苞,四月十四白相神仙庙,五月端午粽子箬叶包,六月里,大红西瓜颜色俏,七月七,露仔鸳鸯水来乞巧,八月半,白果栗子一道炒,九月九吃重阳糕,要想看会等十月朝,十一月里香花飘,十二月廿四饴糖送灶糖元宝。

这两首俗谚歌,就像一幅生动的江南人民的岁时节令食俗图,将一年内主要节令的食俗品种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了。

三、江南市镇饮食文化开发现状分析

(一)饮食文化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民以食为天,旅以食为先。“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中,食是首要的。饮食不仅在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而且饮食文化对旅游业还具有多重的、潜在的功能。饮食文化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综合性活动,一方面它是物质的,须臾离不开物质的支撑,食便是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舍此不可能有旅游,饮食服务理所当然属于旅游业范畴;另一方面它又是精神的,因为游和娱等精神上的愉悦毕竟是其目的,以食品为物质形态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可成为游客愉悦的对象。

1.饮食文化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游客出门,总希望多游览些景观,多领略些风情。在旅途中用餐、歇息时,如仅仅是填饱肚子恢复体力,这个过程就是空白,游客会感到某种缺憾;反之如引入饮食文化,就能让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既补充身体需求,又满足心理愿望,一举两得,从而大大丰富了旅途生活。好旅游者大多是美食家,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出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定会招徕更多的游客。

2.饮食文化可以提高旅游活动的品位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与其他文化相比,饮食文化更能普遍提起人们的兴趣并更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效果也更佳。游客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餐饮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领略到地域文化的某些特色,甚至可以收到陶冶情操、加深美感、升华心灵的效果。

3.饮食文化可以增加旅游经营的效益

旅游经营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具有文化内涵的餐饮,其附加值可大幅度提高,比如旅游地的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就比普通食品的价格和价值高,也更受欢迎。如果配以特定的文化氛围、协调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其附加值又可进一步提高。如此,饮食文化就可成为旅游经营效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饮食文化将在旅游业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势必增加对饮食行业的需求,也为饮食文化创造了潜在的市场,而且旅游业越发达,这种潜在的市场就越大,饮食文化可能发挥的作用就越突出。所以,只要看到这种内在的关系,注重饮食的参与,潜在的市场就会逐步转化为现实市场,饮食文化就能在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繁荣的同时,自身得到不断的改进、完善和发展。

以上是饮食文化共有的特性和功能,江南市镇饮食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出色代表,又身处长三角旅游蓬勃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其开发利用的价值更明显,前景也更广阔。

(二)江南市镇饮食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江南地区旅游业的兴旺与发展,游客逐年增加,这就为江南饮食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宾馆、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但是在红红火火的背后,其潜在的不少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1.对饮食文化内涵不够重视

餐饮文化尽管摸不着,但餐饮企业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和创造的气氛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体验和感受出来。

然而,许多餐饮企业管理者不懂得餐饮本身就是文化,对文化认知简单化,认为将店面装修得古色古香,服务员穿着村姑化就是有文化了。事实上,中华饮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如地方风味菜、宫廷菜、官府菜、寺院菜(素菜)等往往与一定的历史典故、名人传说等相联系,餐饮企业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素养水平往往不高。此外,许多餐饮企业没有将文化与其自身店家的优势和特点有效地结合起来。一个餐饮企业区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的独特性,人们对餐饮企业的特色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企业在经营自家特色菜品时可以将就餐环境、服务礼仪与相关的饮食文化和谐地结合起来。目前虽然有些餐饮注入了些许文化,但提炼和挖掘得不够深入,互相抄袭,盲目跟风,缺乏文化的主题和内涵,家家仿照,各各串味,特色不再,久而久之就淹没在众多的餐饮企业中。

2.饮食的地方特色不突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餐饮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迎合旅游者复杂多变的口味需求,江南很多市镇都纷纷引进外地菜肴,仿制其他地区的口味,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在一些旅游景点可以说想吃什么口味的菜一般都能吃到。这固然是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好形式,但却有更多的弊端,盲目地追求多、杂、全,必然会导致口味的不地道,即破坏了江南地区真正的饮食吸引力,可以说旅游资源在无形中被转移、被破坏。由于各个地区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反而忽视了本地地方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从而埋没了本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同时由于外地菜肴口味的大量涌入,逐渐更替了本地区原先人们习惯的口味,在不知不觉中,生产者本身的产品被外来产品所代替,以至于特色不再,烹饪手艺渐渐失传,使本地方的特色饮食产品沉睡过去,不知不觉中流失了宝贵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此外,由于家家仿照,就难以把握原汁原味,从而使各大菜系纷纷串味,失去了原来的风味特色,失去了中国饮食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对中国饮食文化资源的一种直接的破坏。因此,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立足于当地,保持本土化,突出地方特色。

3.饮食精品意识不强

江南一些城市缺乏旅游精品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将饮食作为特色旅游产品来开发。目前,“吃在江南”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没有发挥效能,也没有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前来参观、品评。究其原因,一是领导部门对饮食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晰;二是行业协作性不佳,各经营单位为了本企业的经济利益,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大多数宾馆饭店风格雷同,美食菜肴无特色;三是特色饮食分布比较散,较有名气的名点、名菜、名食分布于各个县、乡、村,没有形成一个拳头。

4.饮食旅游项目单一目前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和饮食文化相关的活动项目似乎只有“吃”,而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果仅仅为了让旅游者填饱肚子,那就太浪费江南优秀的饮食文化资源了。而若把江南饮食文化作为一项旅游资源来开发的话,那么仅仅让旅游者“吃”还是不够的,应该围绕饮食文化这个中心多设计一些旅游者更感兴趣的旅游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