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传媒技术概论
18668100000013

第13章 新传媒技术要素(7)

1997年9月,该公司更名为RealNetworks,相继发布了多款应用非常广泛的流媒体播放器RealPlayer 系列,在其鼎盛时期,曾一度占据该领域超过85% 的市场份额。微软原本也是RealNetworks 的投资人之一,但它很快发现了“流”的价值,开始垂涎于这片潜力巨大而活力十足的市场,于是毫不客气的推出了自己全新格式的流媒体产品,自此拉开了与RealNetworks 正面交锋的序幕。

2003年5月底,微软公布了150多家支持Windows XP 媒体技术与格式的厂商名单,横跨了整个计算机、网络与娱乐产业,微软打算通过搭售与结盟策略,结合其操作系统的传统优势,以wma 格式来抢占AOL ——时代华纳mp3格式以及real 格式在音乐和影像方面的主流地位。IDC 的一位分析师指出:“这样的策略一直是微软的传统,早在微软与苹果拼争的年代,它就是靠着吸引应用程序开发商来强化其Windows 平台。”在流媒体领域领导地位的争夺背后,微软想要的可不仅仅是让那几位对手俯首称臣,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企图:借捆绑入操作系统的Windows Media Player 的势头来带动其整个Windows平台服务器软件的市场,进而为它全力打造的.NET 战略营造氛围。

流媒体将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上应用的主流,这已经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作为软件业的老大,微软当然不会轻易放手,他们的杀手锏就是“免费”的捆绑战术。其Windows Media9Series(开发代号:Corona),就被捆绑到2003年年初发布的Windows .NET Server 中。而RealNetworks 以及苹果公司的播放软件所具有的跨平台性,使得它们必然要成为微软首要的竞争对手。

面对微软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压力,RealNetworks 将Helix 作为杀手锏,开始走开放源码的自由路线,寻求多方支持来对抗微软的强势。这样的局面与几年前Netscape 的种种际遇颇为相似,重压之下选择开放,前途是吉是凶,存在着很多变数。RealNetworks 公司的决心很足,该公司高级副总裁MartinPlaehn 的一番话中,就满是对Helix 的信心和对未来迎接挑战的坚定意味:

“Helix 可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平台,该平台以及整个Helix 网络社团将会为授权发展商、IT 公司或CE 公司提供标准的基础结构,从而推动全球互联网络数字媒体行业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整个进程。Helix 网络社团为众多公司、院校、独立发展商获取Helix 网络平台资源代码以增强Helix 平台效用并建立Helix 动力编码器、服务器及客户产品提供了完全的可能。即使与竞争对手微软,我们也是有着合作协议的。如果他们提出要在其Windows MediaPlayer 中加入对REAL 格式的支持,我们也会表示欢迎,因为Helix 是完全开放的平台。”

3.流媒体在国内的应用发展情况

在中国的宽带网络市场上,已推出不少基于MPEG‐1,MPEG‐2,REAL,WMT,QuickTime 等各种流媒体编解码技术的产品,推动着宽带应用的发展。思华科技的流媒体平台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的宽带网络上实现了应用,并推出了适合中国现阶段宽带网络的IP 机顶盒解决方案,使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能够在现有的网络上推出适合电视机终端市场的方案。该公司与微软合作,向市场推出了从视频采集到播出系统一整套基于Microsoft MediaTechnologies体系开发的MPEG‐4流媒体解决方案,这也是中国第一套应用在全城域宽带网络上的端到端的流媒体解决方案。

2006年是流媒体产业化的春天,其演变和渗透在信息行业中无处不在,流媒体的价值本身也是以革命的生存方式不断创新。无论是直播点播、Internet TV、P2P 流媒体、IPTV,还是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游戏,流媒体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到处开花结果。到2007年,流媒体发展的重点已从以“流”应用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体”为中心,IPTV 以新媒体的身份出场,将流媒体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来看,流媒体从最初宽带接入业务所附属的增值业务转变为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契机。对于广电行业来说,流媒体从数字电视的竞争者转变为了数字电视的有益补充;IPTV 成为了电视媒体的必然发展方向以及内容运营商媒体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继2005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获得IPTV 牌照之后,国家广电总局在2006年一年内又陆续向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颁发了三张牌照。在哈尔滨IPTV 运营了一年之后,上海在2006年也正式揭开了IPTV 商业运营序幕,宽带网络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们已经切实接触到了流媒体产业所孕育的巨大盈利空间和市场机会。流媒体已经确立了宽带网络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的新“蓝海”的市场地位。

到2007年,流媒体产业发展凸现以下几个特点。①产业链迅速成熟,技术标准化和市场规模高速发展;②从增值业务转变成为新媒体,市场角色更加清晰,商业价值成为中心;③与下一代网络发展融合,与生活工作紧密相连。

目前,国内流媒体产品和技术已经走到了国际最前沿,无论从产品的业务能力还是实际性能来看,国内流媒体都与国际处于同一水平,在时移电视和大规模分布式部署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所制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标准体系最成熟、技术最全面的。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AVS 编解码技术也开始进入流媒体产业进行实验。流媒体在手机电视、IPTV、互联网等各个领域都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流媒体应用全面开花。整个流媒体产业已经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免费转向可管理可运营、从粗犷经营形成细分市场。

4.流媒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制约流媒体发展的问题有技术、管理问题,还有商业运营的业务模式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对各种基于流媒体的应用影响最大的不是带宽,而是流媒体传输过程中的抖动和延时。网络的延迟和抖动影响数据包传输顺序的正确,使媒体数据不能连续输出,造成播放出现停顿。

面对未来浩如烟海的流媒体内容,其管理也是一个难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对节目素材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如何高效地对各种素材进行检索、查询、浏览等数字化后管理问题;节目素材的再获取、再利用问题;数字化存储在制作过程中的工作流程管理问题等等。

目前,网络上实际运行的流媒体业务系统一般都是小型的、用户范围比较狭窄的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可以向用户提供完整的业务,实现用户管理、内容管理、认证、授权、记账、计费等业务管理,并在承载网上有效地传送流媒体内容,但是这种小而全的业务模式有几个缺点:功能不完整,性能和扩展性较差;系统的规模有限(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用户的规模),其用户资源是独立的,且网络的规模一般局限于小区或者城域范围;开发周期长,业务提供慢;运行和维护的成本高,应用提供商需要独立负责所有的运行和维护;运营模式单一,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的变化,缺乏灵活性。

另外,还有诸如收费方式、网络盗版等众多的难题。

2.5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声音、影像、图形等不同媒体,同时它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由于传媒业所要应用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呈几何级数增长之势;尤其对于电视传媒,其海量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对时效性的要求,将使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5.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数据库

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有不同的定义。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也有形象地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一般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J .Martin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2.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种类

所谓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如果用D 表示数据,用R 表示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集合,则将DS=(D,R)称为数据结构。例如,设有一个电话号码簿,它记录了n个人的名字和相应的电话号码。

为了方便地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将人名和号码按字典顺序排列,并在名字的后面跟随着对应的电话号码。这样,若要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假定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Y),那么只需查找以Y开头的那些名字就可以了。该例中,数据的集合D就是人名和电话号码,它们之间的联系R就是按字典顺序的排列,其相应的数据结构就是DS=(D,R),即一个数组。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而不同的数据库是按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联系和组织的。

2.5.2 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在数据对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应用对象以及处理方式上都与传统数据库有较大差异,它存储处理的是现实世界中复杂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包括动态的视频;它面向应用,强调媒体间的独立性,重视媒体对象的物理表现和交互方式。

1.多媒体数据模型

多媒体数据模型主要采用文件系统管理方式、扩充关系数据库的方式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方式。

(1)文件系统管理方式

多媒体资料是以文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上存储的,所以用各种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就可以实现存储管理。Windows 的文件管理器或资源管理器不仅能实现文件的存储管理,而且还能实现有些图文资料的修改,演播一些影像资料。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多媒体资料,出现很多的图形、图像浏览工具软件。有些在操作系统下的浏览软件还和资源管理器结合起来,如ACDSee 工具软件不仅可浏览BMP、GIF、JPEG、PCX、Photo‐CD、PNG、TGA、TIFF 和WMF 格式的图像,而且还具备资源管理器的查询、删除、复制等功能。如多功能影像处理及管理软件ImagePals 提供了电子相簿(Album)、影像编辑(Image Editor)和屏幕捕捉(Screen Capture)等功能,此外还具有视窗及CD浏览器等。电子相薄(Album)是一个很具特色的应用程序,能对文件进行迅速、可视性的管理。文件系统方式存储简单,当多媒体资料较少时,浏览查询还能接受,但演播的资料格式受到限制,最主要的是当多媒体资料的数量和种类相当多时,查询和演播就不方便了。

(2)扩充关系数据库的方式

数据库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文件管理数据的不足,同样,为了解决管理海量的多媒体数据,人们很容易地会想到使用数据库。传统的关系数据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关系代数的基础上的,解决了数据管理的许多问题,目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仍然是主流技术。但是平坦化的数据类型不适于表达复杂的多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像这些非格式化的数据是关系模型无法处理的;简单化的关系也会破坏媒体实体的复杂联系,丰富的语义性超过了关系模型的表示能力。出于保护原有投资和市场的考虑,全球几家大的数据库公司都已将原有的关系数据库产品加以扩充,使之在一定程度上能支持多媒体的应用。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多媒体资料的方法一般是:

用专用字段存放全部多媒体文件;

多媒体资料分段存放在不同的字段中,播放时再重新构建;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相结合,多媒体资料以文件系统存放,用关系数据库存放媒体类型、应用程序名、媒体属性、关键词等。

(3)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方式

关系数据库在事物管理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主要是处理格式化的数据及文本信息。由于多媒体信息是非格式化的数据,多媒体数据具有对象复杂、存储分散和时空同步等特点,所以尽管关系数据库非常简单有效,但用其管理多媒体资料仍不太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