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提高制作效率、节省制作成本,使媒体资产得以循环再用,帮助电视台逐步开展节目自动播出、节目点播、互联网节目发送、节目交易、视音频资料提供、交互电视等新业务,从而促进发展。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系统,通过它使用者不仅能得到所需内容,而且能进行内容调度、设备调度、同一内容多用途等操作。也就是说,它建立起一个使各种内容能被应用系统有效利用的基本平台。
已经推出的媒体资产系统一般都包括:采集、存储、管理、编目和检索、信息发布等几部分。
媒体资产管理主要针对栏目的制作和后期制作的过程。除了视频、音频、图像、文档资料以外,媒体资产还包括制作栏目的指引档案、文稿和EDL(编辑决定表)等。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主要由信息处理、内容管理和内容存储三大子系统组成,综合了数据压缩、存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媒体分析等技术。
4.3.2 元数据及其应用
媒体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元数据,它是描述媒体资产的信息。元数据的质量、数量、单一性、描述内容、可检索性和可获得性,是决定一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
1.信息与数据
人类依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现实世界,得到的是感觉媒体。
感觉媒体是人类分析客观现实世界的事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所得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的逼近描述,是对真实世界事物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即客观事物在人头脑里的映射,这就是信息。显然,信息来源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头脑里形成了一种信息模型,其基本概念、实体、属性和联系源于实际、高于实际。
信息模型要数字化成为计算机可以认识的表示媒体,即二进制编码的数据,以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对信息模型数字化的结果,就产生了数据模型(data model)。
影视多媒体原始素材(以下简称原素材)信号是由图像、图形、声音和文本组成的,是一个复杂对象,要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因为,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具有对象、属性、消息、方法、类的层次结构和继承性等特点,这使其具备了表示多媒体等复杂对象和对多媒体信息管理的能力。多媒体数据模型建模时,要考虑如何表示多种媒体数据构造及其属性特征,也要考虑如何表示多种媒体数据之间的信息语义和媒体特性关系。由此可见,数据是表示信息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的复现要从数据中提取,即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之间要具有互换性。
2.元数据与媒体数据
电视节目是在大量采集图像、图形、声音和文本等原素材或原素材描述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组接、修剪、纠正和组合编辑而成的。由音频、视频和节目数据(文本)组成的原素材或原素材描述信息是经过数字化、压缩编码、数字处理后用数据表示的,其数据构成了媒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媒体数据的另一部分是元数据,它是描述原素材或原素材描述信息属性的数据,即是与原素材或原素材描述信息数据相关而非原素材或原素材描述信息本身的数据,称为“数据的数据”,即
媒体数据= 原素材(或原素材描述信息)数据+ 元数据
例如,一段原素材的摄像师、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时间长度等都是与原素材相关的元数据,又都不是原素材的组成部分,即不是原素材本身。原素材数据承载的是音频、视频和节目数据组成的原素材信息,元数据承载的是描述原素材数据属性的信息。原素材数据和元数据可根据需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组成媒体数据:若重在交互,可采用将素材数据和元数据捆绑在一起的形式;若重在编辑和查寻,可采用素材数据和元数据分离的形式,将元数据存储在别的数据库里。
3.元数据的产生
(1)节目制作早期产生的元数据
制片人为了将某种有意义的思想转变成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并负责把这种思想转变成电视节目的全过程,在前期制作之前就开始节目策划了。如节目的名称、目标、编号、摄制方式、演员、预算等,这些都是节目制作早期产生的元数据,在节目前期制作时都应将其记录下来。
(2)节目前期制作产生的元数据
在前期制作中,根据导演的拍摄计划,需要寻找可用资料或拍摄新资料。
若是可用资料,会产生资料标识号、磁带格式等元数据;若是拍摄新资料,会产生摄像机类型、镜头(类型/广角或变焦)信息、文件格式、码率、压缩算法、音频格式、音轨数目等元数据。
(3)节目后期制作产生的元数据
在后期制作中线性和非线性编辑系统都存在。在线性编辑时,需要为每幅画面的唯一位置提供特定的电子信号,称为时间码,这就是所产生的元数据。在非线性编辑时,用时间码数字表示编辑入点和出点,包括镜头间相互转换特性,列出一个编辑决定表(EDL),这个EDL 就是所产生的元数据。同样,同步、隐含字幕等都是后期制作产生的元数据。
总之,节目制作的早期、前期、后期都会产生大量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并非都有用,要根据需要加以过滤,留下关键的,滤除多余的。
4.元数据的应用
影视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使计算机几乎渗透到影视系统的每个部门,因此,形成了信息传送的“流”和“文件”两种方式。传统影视系统采用流方式推出信息,编码/解码处理有损耗,处理中会丢失部分元数据。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影视系统采用文件方式拉出信息,无编码/解码电路,也不会造成损耗,处理中可以保持元数据。显然,两种信息传送方式都与元数据相关。同样,数字化、网络化为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条件,从而引起了“频道管理”到“内容管理”的变革。特别是内容管理中为用户提供媒体资料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查寻和再利用的问题,使元数据的重要性突现出来。
由上所述,信息传送的“流”方式和“文件”方式都与元数据有关,“文件”方式无元数据丢失情况,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应采用“文件”方式传送信息。
考虑到“流”方式和“文件”方式的兼容性,最好采用“流文件”方式。从现在已经推出的几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来看,尽管各自的方案各不相同,但元数据担负着媒体存储与归档管理的任务是共同的,即在海量信息环境下元数据承担着检索、查寻和控制(版本信息、视音频数字解码、访问和分级存储)等关键性工作。
根据SMPTE(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学会)的说明,媒体数据编目标引的过程就是元数据的获取过程。视音频图像资料在内容管理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元数据,在进行流水线型编目标引的过程中,将元数据分为5个不同的层,在不同的层上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的描述。由两个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元数据的主要用途。
在能与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联网的非线性编辑和播出系统中,非编在向冗余硬盘阵列中采集音频、视频和节目数据组成的原素材的同时,也将素材名称、素材类型、栏目名称、类别名称、附加信息、路径信息、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素材长度等与原素材相关的元数据采集在同一冗余硬盘阵列中。在编辑时,将由原素材的元数据文件提供的信息铺在音频、视频、字幕等轨道上。在播放时,系统根据元数据文件提供的信息在硬盘中检索原素材数据文件输出。
由上述可见,元数据伴随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诞生而诞生,其命运也将随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而决定。
4.3.3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1.数据化技术
存储在模拟磁带上的节目素材(媒体资料)的模拟信号经A/D 转换成数字信号或存储在数字带节目素材的数字信号经压缩、编码变成某种格式的文件,即数据化,即将信息流(比特流)转变为数据块形式的文件。
非数据化媒体资料管理系统,只能利用MIS 和机械手管理,视频磁带之间只有控制协议而无数据协议,在自动化方面只能表现有限物理连接,不能实现网络连接,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而数据化节目资源管理系统,由于采用虚拟技术,操作和使用既不接触节目资料的存储介质,节目资料又能交流、共享。因此,节目资料的数据化是节目资料存储、管理的基础或者说数据化的节目资源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内核。媒体资料数据化有以下特点:
(1)节目资料数据化后,其数据文件在反复高速复制或介质转移过程中,无编码、解码程序,因此图像经无限次高速复制或介质转移不会引起质量下降。
(2)文件传输是一种异步非等时传输,故具有最高的系统综合带宽利用率,同时可使用各种不同速率的传输网络。
(3)数据化系统可选择传统的流方式播放和传输。也可采用数据块方式播放、传输,这样可采用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方式处理传输链路上的误码,可在不可靠线路上实现可靠的传输,也可完全克服链路误码。
(4)文件的存储与介质无关,一个文件可存储在硬盘上,也可存储在数据流磁带、光盘上,其内容一致,不会引入误差。
由此可见,节目资料的数据化在存储和传输方面都具有显着的优点,并能有效地融合视频信息和其他任何媒体信息成为统一的媒体信息。数据化使得节目素材转换为无形资产即媒体资产而进行共享、交换。
2.存储技术
存储是媒体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否高效和海量地存储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重点。如何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实现不同数据的集中管理,如何实现网络上的数据集中访问,如何实现不同主机类型的数据访问和保护等,都是媒体资产管理中存储所要解决的。
媒体资产存储介质无非是数据流磁带、DVD 光盘和硬盘。用户对存储介质的选择应考虑资料的存取时间、存储寿命、信号读写速度、介质成本、兼容性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存储介质。
媒体资产存储格式的选定应权衡质量和压缩效率,在保证高质量的媒体信息存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存储成本,减少网络传输压力,同时必须考虑使用的通用性,即满足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开放性,适应媒体信息传输,节目资料交换等。
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不同的应用采用不同的存储格式,用于交流共享的高画质并且长期保存的媒体资料使用MPEG‐2I 帧、MPEG‐2IBP 帧文件格式存储。同时,建立一个镜像的低码流MPEG‐1、MPEG‐4格式文件,或ASF/GZ 和JPEG 格式文件,用于媒体资料下载粗编、浏览、检索。
到目前为止,数据存储方式有在线(On‐line)、离线(Off‐line)和近线(Near‐line)三种。传统的在线和离线存储已不能满足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存储大量的视音频节目资料数据和检索数据的需要。因此,近线存储系统随之产生。
近线存储兼有硬盘在线存储,磁带、光盘离线存储的优点,近线存储采用硬盘、数据流磁带、光盘作为存储介质。数据量小、使用频率高的检索系统存放在硬盘阵列中,这样读写速度快。而大量的使用频率较低的节目资料数据存放于数据流磁带库和光盘库中进行分级存储,并配有分级管理软件。
为了扩大媒体的存储容量,数据流磁带库、光盘库可以扩展,扩展分为网络扩展和系统扩展二种。网络扩展是数据流磁带库或光盘库在网络应用环境中,通过增加磁带库或光盘库数量实现。系统扩展是数据流磁带库或光盘库自身扩展,自身扩展又分为容量扩展和速率的扩展。数据流磁带库或光盘库速率扩展主要是通过增加驱动器数量,并通过存储管理软件将数据分到多个驱动器,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速率。
3.管理技术
管理主要完成对数字化素材存储的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在存储中,如何去安排素材的在线、近线、离线存储;什么人可以去访问和管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素材,都需要媒体管理系统自动完成。在管理技术方面,都采用了素材管理和系统管理两个部分,两者结合来完成整个媒体资产的管理工作。管理技术必须涉及网络安全,媒体资源资产化和价值最大化,它们都要在管理系统中体现。
大量数据化的媒体资源存储在数据库中,由管理系统统一管理,进行标准、索引、视频分段、检索查询等,供用户浏览和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还控制和管理媒体资源数据化的整个过程;还根据使用需要自动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和更新,优化整个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各项资源,并通过媒体发布系统自动发布,使存储信息的使用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