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
18668600000014

第14章 爱情卷

专题一

叶笛

缪崇群

我没有听过芦笙是一种什么音调,却曾读过关于吹芦笙的故事;不过内容也不大记得清楚了,好像与纤纤玉手打钢琴,或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那般雅乐无关,而是一种充满了田野气,落落大方的原始的呼号。我想属于所谓“天籁”范畴之内的,应该包括着芦笙和吹芦笙这一类的故事。

自然,更好的如山歌,打夯,拉纤,力士们那种吭唷曲……

这里的牛,在颈上所系的那种铁铃铛的丁冬声响,也似乎是自然在奏着牧歌,叙说着牧歌里的故事。我爱好牧歌,所以我也爱好石屏如同是在牧歌里的一个地方。这里没有芦笙,我却常常听到吹叶子的——我叫它叶笛,我想大致和芦笙也很相近罢。

《云南通志》里有一段关于石屏的记载说:“少年子弟,暮夜游行巷闾间,吹芦笙或吹树叶子,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引证本可到此为止,为使我的牧歌故事生根,那下面原有的两句,也应该补足:

“嫁娶之夕,私夫悉来相送;既嫁有犯,男子格杀勿论。”

照原文上看来,原始的爱,似乎已经钉上私占的铁记了,不,谁能说爱不也是从一种血淋淋的斗争中得来的?男子杀掉一个要求爱的妻子,或是自己被遭嫉而杀于他人之手,这是罪过吗?牧歌也是饱含着悲剧的成分的。

来到这么一个地方我竟不会吹叶子——并不是希冀着杀谁或被谁杀死,或寄什么情言——甚至于怎样把叶子吹响,我也不甚体会,真是抱憾极了!仿佛把一片绿绿的树叶子夹在手缝和唇间边吹边唱着,于是呜呜地似鸣似诉地道出一只歌,一首诗,不,传出他的情言。

这种声音会把人带进芦笙的故事里去,所以我才把它叫做叶笛。

每次听见年轻的人们吹起树叶子,我便知道不是课毕便是假日了。那声响给我带来了松闲和愉快。我探首窗外,望见树叶和树叶间隙的蓝天,睁着无数无数的蓝色的眼。我好像已经把心身整个安顿在一个歌谣的世界里,原始的呼号,在招徕着原始的爱抚。

为爱情被杀的,谁敢断定他的心灵已经死亡?爱,不是已经渗透了每一片树叶子,使它们绿油油的发着生,生,生的微光吗?它不说话,它却贴紧着无数个男子们的嘴唇,悠悠地吟诵了它的欲求和失望的历程。

有一次在一个热闹的集会里,“吹叶子”也占了一个精彩的节目。当演讲,唱歌,舞蹈……之后,那两个平时我看着极沉默的学生,起来表演吹叶子了。不像吹,不像唱,也不像歌和诉……那颤颤的音调,正好像微波轻轻击着寂寂无人迹的花香草长的岸缘似的,也好像为我打开了一重门,我又望见了门外的青春了。

在这里我本是“先生”,可是我不曾即兴地对他们说教着一堂人生的课程:

青春时代的一切,不管是欢愉还是苦闷,那都是生命中的一种绝响,不再重复也不能重复了。

男性的爱,可以使每一片树叶子发着响声,女人们——花么?一阵风间,一眨眼时,已经飘零满地了。

1.第1段,作者为什么要从“吹芦笙”写起?(4分)

2.赏析文中《云南通志》一段记载的妙处。(6分)

3.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内涵。(4分)

那颤颤的音调,正好像微波轻轻击着寂寂无人迹的花香草长的岸缘似的,也好像为我打开了一重门,我又望见了门外的青春了。

4.本文结尾一段的分量很重,请结合全文,作简要的评价。(6分)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缪崇群的《叶笛》不仅有自然、性情之美,更有人生的顿悟、哲理的演绎。有人认为作者是对家乡叶笛的一种怀念,有人认为是在怀念一种原始的美,对原始野性的呼唤,对原始爱情的追悼。

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新月

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吗?

我在你梦中靠岸

任意选择一个角度,简析这首小诗。(不少于100字)

专题二

红豆

陆蠡

听说我要结婚了,南方的朋友寄给我一颗红豆。

当这小小的包裹寄到的时候,已是婚后的第三天。宾客们回去的回去,走的走,散的散,留下来的也懒得闹,躺在椅子上喝茶嗑瓜子。

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冲和。

新娘温娴而知礼的,坐在房中没有出来。

我收到这包裹,我急忙地把它拆开。里面是一只小木盒,木盒里衬着丝绢,丝绢上放着一颗晶莹可爱的红豆。

“啊!别致!”我惊异地喊起来。

这是K君寄来的,和他好久不见面了。和这邮包一起的,还有他短短的信,一些祝福的话。

我赏玩着这颗红豆。这是很美丽的。全部都有可喜的红色,长成很匀整细巧的心脏形,尖端微微偏左,不太尖,也不太圆。另一端有一条白的小眼睛。这是豆的胚珠在长大时连系在豆荚上的所在。

因为有了这标识,这豆才有异于红的宝石或红的玛瑙,而成为蕴藏着生命的酵素的有机体了。

我把这颗豆递给新娘。她正在卸去早晨穿的盛服,换上了浅蓝色的外衫。

我告诉她这是一位远地的朋友寄来的红豆。这是祝我们快乐,祝我们如意,祝我们吉祥。

她相信我的话,但眼中不相信这颗豆为何有这许多的涵义。她在细细地反复检视着,洁白的手摩挲这小小的豆。

“这不像蚕豆,也不像扁豆,倒有几分像枇杷核子。”

我怃然,这颗豆在她的手里便失了许多身份。

于是,我又告诉她这是爱的象征,幸福的象征,诗里面所歌咏的,书里面所写的,这是不易得的东西。

她没有回答,显然这对她是难懂,只干涩地问:

“这吃得么?”

“既然是豆,当然吃得。”我随口回答。

晚上,我亲自到厨房里用喜筵留下来的最名贵的作料,将这颗红豆制成一小碟羹汤,亲自拿到新房中来。

新娘茫然不解我为何这样殷勤。友爱的眼光落在我的脸上。嘴唇微微一噘。

我请她先喝一口这亲制的羹汤。她饮了一匙,皱皱眉头不说话。我拿过来尝一尝,这味辛而涩的,好像生吃的杏仁。

我想起一句古老的话,呵呵大笑地倒在床上。

1.收到红豆后,我“惊异”地喊起来,为什么?(4分)

2.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内涵。(4分)

我怃然,这颗豆在她的手里便失了许多身份。

3.作者为何要将红豆制成羹汤,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6分)

4.文章末尾“古老的话”可能是什么?我为何“呵呵大笑”,谈谈你的理解。(6分)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绪,是喜是悲,是开心是遗憾,有些说不清楚。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不少于100字)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哪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试分析《双桅船》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不少于100字)

专题三

素面朝天

毕淑敏

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夫走过来说,你是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皇也不化妆,所以叫……他笑了,说,我知道。可是你并不美丽。

是的,我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看着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见一位化过妆的女友洗面,红的水黑的水蜿蜒而下,仿佛洪水冲刷过水土流失的山峦。那个真实的她,像在蛋壳里窒息得过久的鸡雏,渐渐苏醒过来。我觉得这个眉目清晰的女人,才是我真正的朋友。片刻前被颜色包裹的那个形象,是一个虚伪的陌生人。

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证件。我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的丈夫,凭着它在茫茫人海中将我找寻;我的儿子,凭着它第一次铭记住了自己的母亲……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连脸都不愿公开的人,便像捏着一份涂改过的证件,有了太多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是有重量的。背着化过妆的脸走路的女人,便多了劳累,多了忧虑。

化妆可以使人年轻,无数广告喋喋不休地告诫我们。我认识的一位女郎,盛妆出行,艳丽得如同一组霓虹灯。一次半夜里我为她传一个电话,门开的一瞬间,我惊愕不止。惨亮的灯光下,她枯黄憔悴如同一册古老的线装书。“我不能不化妆。”她后来告诉我,“化妆如同吸烟,是有瘾的,我已经没有勇气面对不化妆的我。化妆最先是为了欺人,之后就成了自欺。我真羡慕你啊!”

从此我对她充满同情。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地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幅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常常觉得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请看我的眼睛!浓墨勾勒的眼线在说。但栅栏似的假睫毛圈住的眼波,却暗淡犹疑。请注意我的口唇!樱桃红的唇膏在呼吁。但轮廓鲜明的唇内吐出的话语,却肤浅苍白……化妆以醒目的色彩强调以致强迫人们注意的部位,却往往是最软弱的所在。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不拥有美丽的女人,并非也不拥有自信。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地老天荒。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1.解释画线句子分别在文中的内涵。(4分)

2.作者为何说“化了妆的女人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4分)

3.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者所批评的“化妆”的实质。(6分)

4.概述《素面朝天》喻指的人生态度。(6分)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人是一定要打扮的

亦舒

一扮即俗并不是正确的观念,许多自信过度、以天然姿态出现的成年人,看上去只给人邋遢及不尊重的感觉。

装扮形象可分多种,或艳或清或轻松或高贵,悉听尊便,但皮相到了一定年纪,丽质日渐褪色,不加以人工补救,效果不忍卒睹。打扮即使非常非常过火,品味也许并不高超,始终还有努力过后一种喜气洋洋的味道——她不过提早出来过新年而已,不是不天真热闹的。

与女友约会,时时提醒伊们穿得漂亮,开辆大车来接,谁不想眼睛吃免费的冰激凌。

出外赴约,最好洗过头发修妥指甲上下打点整洁,自柜中取出最新的衣裳鞋子穿上。

谢绝应酬是一回事,嫌麻烦,可以不露脸,既然答允装饰别人的宴会,一定要做得好好看看。

作为一种气质,不修边幅是潇洒的:他穿银狐似穿雨衣一样,十分漂亮。实践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面孔与衣服都肮脏的,不知想抗议什么。

出来走,就得要维持亮丽光洁,高调低调任择,莫叫旁人眼睛委屈。

面对“打扮”的问题,两位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看?(不少于100字)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席慕容

我用一生

来思索一个问题

年轻时

如羞涩的蓓蕾无法启口

却又别离

而今夜相见

却又碍着你我的白发

可笑啊

不幸的我

等花满枝丫

终于要用一生

来思索一个问题

“我”用一生来思索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何用一生?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