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散文阅读】
1.祖居之地;自己的生命与韶光。2.(1)乡愁是人们面对逝水岁月对自己无情抛掷的哀叹;(2)乡愁是人们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只能远游他乡的不归途时的伤心之感。3.(1)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生命的故乡),随时光流逝而越来越远,无法返回。(2)在时光流逝中,人们对生命的故乡的向往、追怀之情越来越浓。4.乡愁不是对祖居之地的留恋,而是对昔日岁月的留恋与追忆;乡愁是人们面对逝水岁月对自己无情抛掷的哀叹;乡愁是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乡愁是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的执拗情感。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
例1生命如流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对水的精神一种误解。水之所以选择向下,是能量的聚积与蕴蓄。即使是涓涓细流,也总是默默向前,永不回头。在高山峡谷,每当遇到岩石与暗礁的阻碍,水总是理智地选择分流,并迂回包抄,最终越过层层障碍。因为流水知道,到达大海,并非只有直线才可以做到。尽管生命的路径和曲线有所不同,但永不停息自己向前的脚步,直到最终奔腾入海,唱出生命的澎湃与颂歌。
例2生活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看似强大,贵为万物之灵,并且统治着整个世界的人类,倘若仅仅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与一株小草、一滴水并无两样。遇到挫折时,我们不妨把自己想作流水,在困境中,停顿不是停滞。很多时候,生活需要反思与追问,并且像流水一样,遇深壑而充盈,不断地汇聚、流淌,凝聚厚度与深度,蕴蓄希望,最终走出人生的深潭。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
可以从爱人之间能否坦诚以待,朋友之间能否袒露胸怀等角度来联系本诗。
例: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隔阂和猜忌,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渐疏远和冷漠。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常常受到伤害,被误解,被猜忌,被骗,使我们不得不锁上心门,戴上假面具来生活,由于不能表达出真实的自我,长此以往甚至于失去了自我。
专题三
【散文阅读】
1.诗、画、山、树、绿藤、绿草、鸟语、梦。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为下文的陡转埋下伏笔。
2.身处异国,希望能见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但因国土沦亡、背井离乡,又怕睹物伤情,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折磨。3.夏夜听悲欢离合的传统故事;群山万壑、竹篱茅舍的中国乡村自然景观;晨曦原野、拙重的老牛的农耕生活。4.表现在异国他乡漂泊而面对大好春光时极度复杂、沉重的心情。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
人生如诗。
诗仙李白,“倒笔写明月,口吐天上文”,用生命吟唱自然,一个脚印一首诗,走完了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曹雪芹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而诗心不改,披阅十载,终将一部《红楼梦》和他的名字一起熔铸成文学史的一座丰碑;毛泽东纵古通今,出语惊人,以他诗人的气魄,指点江山,令历史为之改写,让世界为之震惊……
人生如茶。
刚泡上的头道茶,沸水一沏,茶香四溢,有如人生初年,刚入尘世,味淡而清香;二、三道茶犹如人生进入青壮年,拼搏进取,充满坎坷,其味浓而香醇;茶至数道,味淡而涩甜,好比人到老年,俗念淡化,返璞归真。
人生如棋。
人的一生都在同命运下棋。不是命运操纵你,就是你操纵命运。战胜命运要有耐心,要有信心,你必须竭尽全力地创造机会,也许命运在你人生的棋盘上占尽了优势,而你仅剩下了一门炮,你也无须悲观,坚持着周旋下去,你仍有机会打它的“闷宫”!
人生如尺。
这尺度就在人们的心中。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人生之尺度量着人生的轨迹和一言一行。请记住,量人时不要失之过严,量己时不可疏于过宽。“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只有摆正人生这把尺子,才有堂堂正正的人生!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
三毛是个活在理想世界里的人,她始终把现实世界的一切都赋予上理想的色彩,她的家园是超脱尘世的:荷叶、百鸟朝圣;不沾人间烟火的:没有风雨、没有盐水、没有眼泪、没有血肉;是永存心底的精神天堂:
永恒追溯,交给未来,无限悠长,源源流畅。
文学常识练习一
1.D(《林家铺子》的作者是茅盾)2.C(塞万提斯是西班牙人,《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作品)3.D(《苦难的历程》是阿·托尔斯泰的作品,《奥勃洛莫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作品)4.A(《家》创作于三十年代,以五四思潮为背景。积极投身革命的青年是觉慧)5.C(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写四十年代末土改风暴)6.A(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作品)7.B(《稻草人》是童话)8.D(《玩偶之家》——话剧;安徒生——十九世纪;《伪君子》——莫里哀——法国)9.B(《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俄国;《鲁滨孙飘流记》——笛福——英国;《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法国)10.C(陈白露——《日出》——曹禺;吴荪甫——《子夜》——茅盾;郭全海——《暴风骤雨》——周立波;王利发——《茶馆》——老舍)11.B(法国——《最后一课》——都德;法国——《悲惨世界》——雨果;俄国——《钦差大臣》——果戈里)12.A(《伪君子》——莫里哀——法国)
文学常识练习二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呐喊》《彷徨》《朝花夕拾》2.《女神》浪漫3.《骆驼祥子》《茶馆》京味小说4.“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5.《雷雨》6.《大堰河——我的保姆》7.“山药蛋派”“白洋淀派”8.《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威尼斯商人》9.《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10.《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11.《自由颂》《叶甫盖尼·奥涅金》12.《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13.《变色龙》《套中人》14.冰心15.沈从文《边城》翠翠16.叶圣陶丹麦《一千零一夜》希腊17.《茶花女》18.弗吉尼亚·伍尔芙《变形记》荒诞《百年孤独》19.英国英国《鲁滨孙漂流记》《红与黑》福楼拜20.惠特曼《浮士德》塞万提斯意大利《神曲》21.泰戈尔《吉檀迦利》川端康成《老人与海》22.雪莱拜伦雪莱拜伦匈牙利23.《围城》伏尼契马克·吐温《约翰·克利斯朵夫》肖洛霍夫
2008年高考全国卷1
1.(4分)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2.(6分)(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涵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意思答对即可。3.(6分)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4.(6分)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2008年高考全国卷2
1.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每点2分)2.(1)(2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3.(6分)①为马缨花的出现作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每点3分)4.(8分)(1)(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
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答对第一点给2分,第二、三点每答对一点给1分。)(2)(4分)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2分)
2008年高考广东卷
1.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2.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的“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3.正确。因为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靠的是“直觉的知”,读者要将全副精神专注于诗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觉中形成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诗的境界”。(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4.从“见”升华为“诗的境界”需要用“直觉”见出来,经过思考之后,豁然贯通,“诗的境界就会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
2008年高考山东卷(一)
1.(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
(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答“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这样的意思也可。)2.(1)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2)由勺子之大展开联想,表现歌德的不同寻常。(答“表现歌德非同一般。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也可。)3.(1)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答出“因为恩格斯是伟人,他的话有着很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广为人知,我们耳熟能详”这样的意思也可。)(2)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4.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2008年高考山东卷(二)
1.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2.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3.《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4.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中心内容的确立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2008年高考浙江卷
1.(1)坚忍(执着)(2)乐观2.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3.(1)忧怨中充满希望(2)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