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CCU手册
18668900000010

第10章 CCU常用的相关药物(1)

一、CCU急救药物

CCU急救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纠正低氧血症;

②重建自主循环,维持足够的血压水平;

③改善心功能;

④防止和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⑤减轻疼痛;

⑥纠正酸中毒;

⑦治疗充血性心衰。

CCU急救药常需直接静推或维持。微泵给药的计算公式:

输注速度(ml/h)=所给药物浓度(μg/kg·min) × 体重(kg) × 350ml 针筒中药量(mg)

1.氧疗

(1)作用机制:氧疗是CCU急诊救护中的基本手段。心脏骤停可致低氧血症。在心血管急救过程中必须给100%的氧。低氧血症者充分给氧能提高动脉氧分压,增加氧含量,从而改善组织的氧合状况。

(2)适应证

①可能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或AMI;

②怀疑为各种原因的低氧血症;

③心脏骤停;

④COPD 合并可疑心梗或严重呼吸困难者。

(3)用法:自主呼吸者可采用面罩、鼻导管供氧,也可通过正压通气装置(活瓣)给氧。气管插管患者可通过容量调节,以达到足够的氧供应。

(4)注意事项:长时间(>3~5d)高浓度给氧可致氧中毒,但短期内100%的氧供对心血管急救是有益的。

2.肾上腺素

(1)作用机制:肾上腺素是一种具有α 和β 肾上腺素能活性的内源性儿茶酚胺。该药的心血管效应包括:

①增加体循环阻力;

②增加动脉压;

③增加冠脉及脑血流;

④增快心率;

⑤增强心肌收缩力;

⑥增加心肌耗氧量;

⑦增加心脏自主性。

(2)适应证

①心脏骤停/心室停顿;

②无脉性电活动;

③症状严重的心动过缓;

④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

⑤鼻黏膜、牙龈出血等。

(3)用法

①心肺复苏:1.0~5.0mg静推(5mg可接受使用,但不推荐),3~5min可重复;心内注射1mg/次。

②过敏性休克:皮下0.5~1.0mg/次;静注2~10μg/min。

(4)注意事项

①不良反应包括:

a.心悸、头痛;

b.高血压、诱发脑出血;

c.心律失常(诱发或加重室性异位搏动)、室颤或猝死;

d.加重或诱发心肌缺血或心梗。

②不可加入碱性液体(NaHCO3)中滴注,避光、避热保存,液体变色即不可使用。

③与α 受体阻滞剂合用易致低血压。

④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甲亢、糖尿病、青光眼、氯仿和洋地黄中毒,外伤及出血致循环衰竭者、氯丙嗪致低血压者禁用或慎用。

3.阿托品

(1)作用机制:阿托品属抗胆碱药。主要作用: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

②抑制腺体分泌,兴奋呼吸中枢;

③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提高窦房结自律性,加快房室传导。

(2)适应证

①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

②Ⅰ °、Ⅱ ° Ⅱ 型AVB和某些缓慢心律失常性心脏骤停者,阿托品能恢复房室结传导,恢复电活动;

③严重心动过缓所致的阿-斯综合征。

(3)用法

①阿托品极量0.04mg/kg;

②心动过缓、阿-斯发作:1~2mg静推,15~30min可重复1mg。

(4)注意事项

①不良反应:口干、皮肤干燥或潮红、体温上升、头晕、瞳孔扩大或视力模糊、心悸、兴奋、烦躁、谵妄、惊厥等。

②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肠梗阻、心动过速、急腹症原因未明者禁用或慎用。

③阿托品化表现为散瞳、颜面潮红、心率加快、口干和烦躁等。

④阿托品中毒解救:新斯的明0.5~1mg,皮下注射,每15min1次,至瞳孔缩小;过度兴奋者用司可巴比妥0.05肌注。

4.利多卡因

(1)作用机制:膜抑制性药,属Ⅰ b 类AAD。抑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短暂、无蓄积,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2)适应证①频发室早;

②室速、室颤;

③AMI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④对电复律和肾上腺素无反应的无脉性室速/室颤;

⑤宽QRS 波型的心动过速而暂不能明确起源者。

(3)用法:1~3mg/kg 静推,无效者10~15min后可重复1次,必要时继以1~4mg/min维持。1次总量应<4~6mg/kg。

(4)注意事项

①心功能、肝功能不良者减量。

②Ⅱ °~Ⅲ °AVB、过敏、癫痫样大发作、休克、严重肝损者禁用。

③副作用:嗜睡、血压下降、室内传导阻滞或AVB 加重。过量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可出现欣快感、定向障碍、惊厥、惊恐样反应、关节运动障碍、肌肉震颤、视力模糊及呼吸抑制等。

④利多卡因疗效和毒性反应与血钾浓度有关,故应注意血钾水平。

5.普鲁卡因酰胺

(1)作用机制:抑制4 相舒张期去极化,抑制所有起搏点的自律性,减慢室内传导,抑制室性异位节律,对利多卡因不能抑制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有效。

(2)适应证

①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速/室颤和复杂性室速;

②室上速、房扑等。

(3)用法

①以20mg/min速度静推100mg,直至出现下列情况:

a.心律失常纠正;

b.出现低血压;

c.QRS 波增宽≥50%;

d.总量达1g。

维持量为1~4mg/min,有效血药浓度4~10μg/ml。

②先给予负荷量17mg/min,静注1h 以上,后以2.8mg/kg·h 速度维持(心肾功能不全者负荷量12mg/kg,维持量1.4mg/kg·h)。

(4)注意事项

①静注时注意血压和心律、心率,若血压下降应及时升压。

②严重心衰、传导阻滞、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支气管哮喘者慎用。

③治疗房颤时,应先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

④不良反应:QRS 波增宽、PR 及QT 间期延长、AVB 和心跳骤停等。

6.溴苄胺

(1)作用机制:抗肾上腺素药,提高心室致颤阈;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房室传导。

(2)适应证

①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及锑剂中毒所致的阿-斯综合征;

②对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及多次电除颤无效的室颤和室速;

③对利多卡因治疗后复发的室速或室颤。

(3)用法

①室颤:5mg/kg 快速静推,观察1~2min;如无效,15~30min后可重复1次。

②室速:0.5~1mg/kg·min静推8~10min,或以2mg/min的速度微泵维持。

(4)注意事项

①不宜与CCB 合用;

②静注时有暂时性血压先升高、后下降,心率增快;

③肾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及严重心衰者慎用;

④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⑤儿茶酚胺可加强洋地黄毒性,故溴苄胺对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相对禁忌;

⑥若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嘱患者平卧,采用低头仰卧位,必要时需静脉补液、使用缩血管药(如去甲肾上腺素),但肾上腺素无效。

7.异搏定

(1)作用机制:具慢通道阻滞特性,抑制钙内流;负性肌力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房室传导,减慢心率;扩张冠脉,增加冠脉和肾血流。

(2)适应证

①阵发性室上速;

②异搏定对W‐P‐W 综合征患者的影响,1/3有效,1/3无效,1/3可加速旁路传导,易诱发室颤。

(3)用法:0.075~0.15mg/kg(最大量10mg)静推(>1min);

若无效,30min后予0.15mg/kg(最大量10mg)。老年患者静推时间应>3min。8~15岁:0.1~0.3mg/kg 静推(>1min);若无效,30min后予0.1~0.2mg/kg,单剂总量应<5mg。

(4)注意事项

①和β 阻滞剂合用易致低血压,甚至停搏;

②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病窦综合征(SSS)者禁用,哮喘患者慎用;

③不良反应:一过性低血压、加重或诱发心衰;

④异搏定对接受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安全有效;

⑤异搏定中毒可用阿托品、钙剂和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8.碳酸氢钠

(1)作用机制:直接增加碱储备,防治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中毒性休克,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心脏骤停患者使用碳酸氢钠,可产生较多的CO2,迅速弥漫进入细胞内,加重细胞内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故该药并不是心血管急救的一线药物。

(2)适应证

①心脏骤停经除颤、有效的心外按压、气管内插管和使用药物(肾上腺素和利多卡因等)之后,可考虑使用碳酸氢钠;

②心脏骤停前若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应考虑使用;

③高血钾;

④需碱化尿液者(VSD/ASD 行伞状修补术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后机械性溶血等)。

(3)用法:先给予1mEq/kg(250~500ml),随后可给半量(100~200ml),间隔应>10min。心肺复苏后的碳酸氢钠用量应根据pH 值和PaCO2结果加以调整。

(4)注意事项

①充血性心衰、急/慢性肾衰、低钾血症、CO2潴留者慎用;

②不宜与VitC、间羟胺、庆大霉素合用,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③对组织有刺激性,勿使液体漏出血管外;

④碳酸氢钠可致高钠血症和高渗状态。

9.吗啡

(1)作用机制:镇痛作用强而持久;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担,抑制呼吸,消除焦虑和恐惧;提高胃肠道及其括约肌张力,减慢肠蠕动;增加静脉容量、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可缓解肺水肿。

(2)适应证

①心原性哮喘、肺水肿;

②骨折、创伤及内脏绞痛;

③AMI所致的胸痛和焦虑。

(3)用法:每隔5~30min可静脉给予2~5mg小剂量吗啡,直至取得理想疗效。

(4)注意事项

①具呼吸抑制作用,但多次小剂量用药产生的呼吸抑制作用比一次性大剂量要小得多;

②低血压是吗啡最严重、最常见的副作用;

③易成瘾,COPD、肺心病患者若无呼吸机支持应禁用;

④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肝功能衰竭、婴儿、哺乳期妇女禁用;

⑤急性过量中毒可致呼吸抑制和昏迷,纳洛酮0.4~0.8mg静推可对抗,必要时45~90min后可重复。

10.氯化钙

(1)作用机制:钙离子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收缩外周血管,使体循环血压增高。

(2)适应证①高血钾;

②高血镁;

③低钙血症;

④CCB 过量中毒。

(3)用法:10~20ml静推,必要时10min后重复1次。

(4)注意事项

①使用洋地黄者,禁用钙剂,以防洋地黄中毒;

②钙盐与碳酸氢钠不能合用;

③钙剂可使冠脉和脑动脉痉挛;

④心肺复苏时不主张使用钙剂;

⑤不主张用氯化钙治疗心衰;

⑥注射过快可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及心跳停止;

⑦不良反应:静脉炎、胃肠道刺激。

11.去甲肾上腺素

(1)作用机制:兴奋α 受体,使血管强烈收缩;该药的β1肾上腺素能效应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致动、静脉血管收缩。

(2)适应证

①严重低血压;

②败血症伴休克;

③嗜铬细胞瘤术中升血压;

④局部止血(上消化道出血)。

(3)用法:中心静脉内用药,以防外渗。平均用量2~12μg/min,可增量至40μg/min。上消化道出血者可予4~8mg加入100ml 冰水中口服或胃管灌入。

(4)注意事项

①该药只能临时应用,很少维持数小时或数天;

②减量应逐渐进行,以免发生突发性严重低血压;

③使用微泵恒速给药;

④监测中心动脉压(每5min1次)和ECG;

⑤低血容量所致的低血压,禁用去甲肾上腺素;

⑥洋地黄、奎尼丁、利尿剂治疗致心律失常者和严重心脏病、甲亢、晚期妊娠及少尿者禁用;

⑦副作用:恶化心肌缺血、诱发心梗、加重或诱发心律失常;

⑧防止血管外渗和体表组织的缺血坏死,一旦发生,应立即用5~10mg酚妥拉明,以1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该区域。

12.多巴胺

(1)作用机制:2~5μg/kg·min多巴胺可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及脑动脉扩张,尿量可增加;5~10μg/kg·min多巴胺同时刺激β1和α 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并使血管收缩;>10μg/kg·min激活α 受体,使肾、肠系膜血管和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导致体循环血管阻力及前负荷增加;>20μg/kg·min的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

(2)适应证

①低血容量性低血压;

②心肺复苏时,应予小剂量多巴胺,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有效灌注;

③心原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

(3)用法:2~20μg/kg·min微泵维持。

(4)注意事项

①碱性药使多巴胺失效,不可与碳酸氢钠合用;

②剂量过大可致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

③严密监测血压和ECG;

④嗜铬细胞瘤和心律失常未纠正者禁用;

⑤多巴胺可诱发或加重室上速和室性心律失常、加重心肌缺血;

⑥苯妥英钠与多巴胺合用,易引起低血压;

⑦防止血管外渗,多巴胺可产生皮肤组织的坏死和脱落;

⑧应渐停多巴胺,以免发生急性低血压。

13.多巴酚丁胺

(1)作用机制:选择性兴奋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排出量,降低肺动脉压。多巴酚丁胺具有有效的血液动力学作用,不会诱发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2)适应证

①肺瘀血、低心排、低血压;

②右心梗死;

③心原性休克,心梗伴心衰。

(3)用法:2.5~10μg/kg·min微泵维持。

(4)注意事项①多巴酚丁胺的升压作用弱于多巴胺,多巴胺的加快心率作用强于多巴酚丁胺;

②多巴酚丁胺不会引起梗塞区的扩大和诱发心律失常;

③>20μg/kg·min可致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④用药前应先纠正低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