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CCU手册
18668900000014

第14章 CCU常用的相关药物(5)

(11)腺苷:禁用于SSS、哮喘、传导阻滞和冠心病;6mg快速推注,若无效,1~2min后推注6~12mg。新斯的明:0.5~1mg,皮下或肌注,有效后0.25~2mg/min维持,禁用于哮喘、肺气肿、尿路梗阻和甲亢患者。新福林:0.5~1mg静推;间羟胺5~10mg静推,禁用于脑血管病变者。

(12)异丙肾上腺素:1~3mg/min维持,冠心病、心梗和心衰者慎用;舒喘灵2.4~4.0mg,每日3~4 次,口服15min起效,维持0.3~0.6mg,每日3次,也可皮下或静推1~2mg,极量0.04mg/kg;山莨菪碱5~10mg,每日3次,或10~20mg静注;麻黄碱25mg,每日3次;氨茶碱0.25~0.5,每日3次,或0.25~0.5静滴。

4.毒副作用与防治

(1) Ⅰ a 类(奎尼丁)

①奎尼丁晕厥:用药过程中(最初数天内)患者出现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其发生与用药无关,多见于女性,与心功能不全、低钾、对药物敏感等因素有关。ECG可示扭转型室速或室颤。

防治:住院用药,严密监测心律、率和血压;如SBP<90,HR<60,QRS 时程延长25~50%、Q‐Tc≥0.50秒或发生其他不良反应,应停药观察;一旦出现晕厥,应予心肺复苏,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使HR>110bpm,并补钾和镁;必要时起搏或电复律治疗。

②金鸡钠反应:呕吐、腹泻、头晕和耳鸣等。

③心脏毒性反应:心动过速、室速、室颤、血压下降和停搏等。

④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小板减少等。

其他:普鲁卡因胺可致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SLE 综合征等。丙吡胺可出现口干、便秘、尿潴留等抗胆碱能作用(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可加重心衰、传导阻滞和心原性休克,皮疹等不良反应少见。

(2) Ⅰ b 类

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②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复视、麻木、共济失调、震颤、嗜睡、激动、呼吸抑制等。

③心血管症状:心率减慢、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等。

④其他:皮疹、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淋巴瘤样综合征等。

(3) Ⅰ c 类

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味觉改变、食欲减退等。

②心血管反应:传导阻滞、心衰加重和心律失常。

③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失眠、恶梦、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

(4) Ⅱ 类、Ⅳ 类和洋地黄类药物副作用见相关章节。

(5) Ⅲ 类

①胃肠道反应和转氨酶升高,偶致肝硬化。

②甲亢或甲减(100mg胺碘酮含碘47.2mg)。无碘可达龙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③心脏方面:窦性心动过缓(对阿托品不敏感)、Q‐T 间期延长、TDP;静推时可致低血压,可诱发心衰,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④光过敏,角膜色素沉着,可用甲基纤维素滴眼预防。

⑤肺纤维化,发生率0.5%~1.5%,预后严重。一旦发现应停药并用激素治疗。

⑥神经系统反应: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等。

服药前查T3、T4、TSH,长期使用者应查胸片和甲状腺功能,每1~2周须查ECG,测量Q‐T 及Q‐Tc 间期,若超过原来的25%或>0.50秒,应停药或减量。碘过敏和甲状腺功能紊乱者禁用。

(6)其他

①快速注射MgSO4 或剂量过大,可致血压下降,呼吸和循环抑制;必要时可用钙剂对抗;

②腺苷可致一过性胸闷、头晕、呕吐和心律失常等,应事先向患者说明。

③新斯的明可致哮喘、心动过缓等;

④新福林和间羟胺可致血压升高,故高血压、老年人、严重心脏病和脑出血者禁用;

⑤异丙肾上腺素可致头痛、恶心呕吐、眩晕、颤抖、皮肤潮红、快速性心律失常、加重心绞痛、使心梗范围扩大等。

⑥阿托品和山莨菪碱等可致口干、视力模糊、皮肤潮红、腹胀、排尿困难等,禁用于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

(7)AAD 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现有的AAD 均有程度不同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在服用AAD 的过程中,出现用药前所没有的新的更严重心律失常,或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Ⅰ a、Ⅰ c 和Ⅲ类药物致心律失常多见,胺碘酮相对少见。

5.药物的相互作用

(1)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利福平可加速奎尼丁、利多卡因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

(2)奎尼丁降低肾脏对地高辛的清除率,使血浆中地高辛浓度增加,两药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剂量。

(3)奎尼丁与普萘洛尔合用应减少奎尼丁用量;乙酰唑胺和NaHCO3可使奎尼丁排泄减少,血药浓度增加。

(4)奎尼丁与华法令合用,可延长PT。

(5)奎尼丁可增加降压药、扩血管药、抗胆碱药的作用,减弱拟胆碱药作用;与食物和牛奶同服可减少胃肠道刺激。

(6)利多卡因可延长或加强琥珀胆碱、中枢神经抑制药的作用;西米替丁可使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增加。

(7)局麻药或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可加强心律平的作用;与心律平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华法令、β 阻滞剂剂量。

(8)胺碘酮能提高奎尼丁的血药浓度;能增加CCB 和β 阻滞剂对窦房结、房室结及心肌收缩功能抑制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胺碘酮代谢降低。

(9)同一类AAD 不宜合用,易引起TDP 的AAD(胺碘酮、溴苄胺、丙吡胺、奎尼丁类、索他洛尔)禁止合用。

(10)奎尼丁与降血钾药(排钾利尿剂、两性霉素‐B、激素)合用,易致TDP。

(11)丙吡胺、三环类抗抑郁药、抗H1受体药和抗精神病药合用,可致便秘、口干、尿潴留不良反应加重。

(12)慢心律可增加茶碱的血药浓度,导致茶碱过量。

(13)AAD的联合应用

①洋地黄与维拉帕米合用可满意地控制室率,对心衰或快室率房颤患者,宜先用洋地黄类,若室率仍快,可用小剂量维拉帕米。

二药合用可将地高辛减为1/2~1/3。

②洋地黄与β 阻滞剂合用可治疗快室率房颤和甲亢伴房颤者。

③洋地黄与奎尼丁合用对心衰伴房颤者有效,但应将地高辛减量为1/2~1/3。

④奎尼丁与β 阻滞剂合用可治疗心功能不全伴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

⑤β 阻滞剂与维拉帕米合用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或肥厚型心肌病,一般不主张二药合用。

6.宣教

(1) CCU护士遇患心律失常的患者,应作下列常规宣教:

①许多心律失常是有原因可查的,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应积极治疗心脏和心外基础疾病;

②许多心律失常属良性,不会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③许多心律失常,特别是早搏发生时,较敏感的患者有心悸感,但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不必积极治疗心律失常,宜处理情绪激动、焦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④部分心律失常经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镇静、生活方式调整等)可以改善。

⑤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早搏,不必太紧张。

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某些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差,如PSVT 应予射频消融术;SSS 则应予起搏器植入术等。

(2)嘱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时测脉搏,若心律、心率发生明显变化(房颤转窦律、室上速终止等),应报告医师。

(3)嘱患者定时服药(如每6h 一次),慢心律和奎尼丁应与食物或牛奶同服,以减少胃肠刺激。不可随意增加药物,也不可骤停AAD。

(4)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注意事项等。若出现恶心、呕吐、心悸、皮疹、发热、头晕、视力障碍、胸痛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7.观察

(1)服药前检查电解质结果,服药期间,每4~6h 监测心律、心率和血压,必要时测定血药浓度。

(2)观察药物疗效:包括症状改善、心律和心率正常等。

(3)注意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

①奎尼丁:2~6μg/ml;

②普鲁卡因胺:4~8μg/ml;

③利多卡因:1.5~6μg/ml;

④慢心律:0.5~2μg/ml;

⑤苯妥英钠:10~20μg/ml;

⑥心得安:0.05~0.1μg/ml;

⑦胺碘酮:0.5~2.5μg/ml;

⑧溴苄胺:0.5~1.5μg/ml;

⑨维拉帕米:0.08~0.3μg/ml。

(4)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①传导阻滞,ECG可示P‐R 间期延长、QRS 波增宽、P 波消失等;

②心律失常加重或新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③低血压;

④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5)观察药物的相互作用

①增强AAD 疗效、增加副作用风险的药物:加用其他AAD、降压药、利尿剂、抗精神病药、洋地黄类、异烟肼、氯霉素等。

②降低AAD 疗效的药物:阿托品。

8.注意事项

(1)西西里策略:即“治病求本”的心律失常治疗新概念。临床医生治疗心律失常时,应先弄清其机制和部位,找出其易纠正的参数,再选择性用药。

(2)在使用药物治疗前,临床医生应:

①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找出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并予积极治疗,如心衰、甲亢、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

②明确心律失常类型,予分类治疗。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症状的偶发或频发早搏,若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则不予治疗,特别是青少年;对病窦、高度AVB、慢-快综合征等患者,药物作用效果差,应予起搏器植入;对PSVT、预激综合征、室早/室速、房扑/颤等,可予射频消融术根治;对影响血液动力学、可能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积极预防和治疗(ICD/CRT‐D);部分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功能性室速等)可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对此类患者,应权衡利弊,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③尽量杜绝随意将心律失常与心肌炎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在治疗心律失常前或同时,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非心脏因素。杜绝滥用AAD,防止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

④在心律失常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运动平板试验、血药浓度监测、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发生机制、起源部位等,对合理有效用药帮助很大。

(3)窦性心动过速一定有因可查,如情绪紧张、焦虑、甲亢、发热、疼痛、感染等,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选用β 阻滞剂、镇静剂或维拉帕米,伴心衰者可用洋地黄类。

(4)慢-快或快-慢综合征患者必须在起搏器支持下使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

(5)临床医师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心律失常时,应正确理解心律失常的含义,全面分析,不夸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不盲目治疗,不增加患者和家属的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6)每次用药前应测血压和心率。

(7)低血压或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若需应用奎尼丁等药物,应先升高血压、纠正休克。

(8)重度AVB、有癫痫大发作史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及休克患者禁用利多卡因。

(9)慢心律的中毒血药浓度和治疗血药浓度相近,剂量不宜过大。

(10)心律平宜饭后或与食物同时吞服,不得嚼碎。

(11)服用胺碘酮前应检查甲状腺功能和ECG,服药期间应查Q‐T 间期。长期服药(>3个月)者应复查胸片、甲状腺功能和眼科检查。

(12)心理护理对心律失常(功能性)显得十分重要。

六、β 阻滞剂

β 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20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大进展之一,β 阻滞剂用于治疗心衰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

1.分类

(1)非选择性(β1,β2):普萘洛尔、吲哚洛尔、索他洛尔、噻吗洛尔等。

(2)选择性(β1):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3)非选择性:α1+β 阻滞(拉贝洛尔、卡维地洛)、β1阻滞+β2激动+扩血管作用(塞利洛尔)。

2.适应证

(1)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或房扑等。

(2)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

(3)治疗心绞痛,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也可用于心梗后,可降低心梗后的猝死率和复发。

(4)治疗心衰,特别是舒张功能为主的心衰患者。

(5)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6)围手术期心率和血压的准备等。

3.用法

(1)普萘洛尔:心律失常(5~10mg,每日3次);嗜铬细胞瘤(术前20mg,每日3次);心绞痛(10~20mg,每日3~4 次);高血压(5~20mg,每日3~4 次)。

(2)阿替洛尔:心绞痛(100mg,每日1次或25~50mg,每日2次);高血压(50~200mg,每日1次)。

(3)美托洛尔:心绞痛(50~100mg,每日2~3次);高血压(100~200mg,每日1次)。长效制剂47.5mg,每日1次。

(4)索他洛尔:心律失常(首次80mg,每日2次,可增量至240~320mg/d);心绞痛、高血压、心梗(80mg,每日2次,1周后每隔1周增加80mg,最大剂量320mg/d)。

(5)比索洛尔:2.5~5mg,每日1次。

(6)艾司洛尔(爱络注射液):先予负荷量0.5mg/kg·min(围手术期为0.25~0.5mg/kg·min),1min后改维持量0.05~0.2mg/kg·min,每次改变剂量前均用上述负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