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CCU手册
18668900000023

第23章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护治疗(3)

10.出院后的长期治疗(二级预防)

(1)3A:ACEI、ARB、Aspirin(阿司匹林);

(2)3B:β 阻滞剂、BP 控制、B 族维生素;

(3)3C:CHOL(胆固醇)控制、Ca2+拮抗剂、禁烟(Cigarette);

(4)2D:DM(糖尿病)控制、Diet(饮食)控制;

(5)2E:Exercise(锻炼)、Education(宣教);

(6)F:Folic Acid(叶酸);

(7)G:GP Ⅱ b/ Ⅲ a 拮抗剂;

(8)H:Heparin(低分子肝素,LMWH)必要时使用。

11.CCU医务人员注意事项:

(1)高度警惕主要危及生命的情况

①大面积心梗;

②中重度急性肺气肿;

③中重度心衰(特别是再发心梗或老年患者);

④心原性休克;

⑤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⑥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①血压:多数AMI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若SBP<100mmHg时,应引起重视。

②心率:前壁AMI在未发生心衰时常可见窦性心动过速,HR100~125bpm,且对小剂量β 阻滞剂反应良好。下壁AMI患者常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出现HR<60bpm,右室或下壁AMI患者还可出现AVB。HR<50bpm 伴低血压或室早可予阿托品0.5~1.0mg静推,无症状者暂不需治疗。

③呼吸:>20%的严重AMI患者可出现端坐呼吸伴气促,而大多数轻度心衰患者不会出现端坐呼吸。

④体格检查:评估JVD(JVP),如高出胸骨角>2cm 则提示心衰。

⑤奔马律:常可闻及S4。心衰、室壁瘤、广泛陈旧性心梗患者可闻及S3。

⑥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常提示二尖瓣反流(乳头肌受损所致),此时常可见血液动力学障碍和肺水肿。有时,AMI后2~5d可闻及室间隔穿孔的杂音和/或心包摩擦音。

⑦肺部闻及湿啰音提示心衰。

(3)常规药物治疗

①阿司匹林100~300mg/d,氯吡格雷75~300mg/d 和他汀类药物。

②止痛:吗啡3~5mg,如需要每5~15min可重复,直至疼痛完全解除。吗啡可致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纳洛酮可逆转呼吸抑制(每15min给予0.4~0.8mg)。下壁心梗和心动过缓患者可予杜冷丁镇痛治疗,25~50mg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

③无禁忌证情况下常规使用β 阻滞剂。禁忌证包括:

a.哮喘;

b.严重心衰;

c.低血压(SBP<100mmHg );

d.HR<60bpm。

早期(症状发生4h 内)应用β 阻滞剂可降低心脏破裂的危险性、减少心梗的范围,还可提高AMI患者的生存率。

④ACEI 或ARB:对于前壁AMI、存在2个以上胸导联ST 段抬高或心衰,但无低血压(SBP<100mmHg)或相关禁忌证者,建议在发病24h 内尽快给予ACEI 或ARB,小剂量开始,后逐渐加大剂量。

⑤硝酸甘油:AMI发病24h 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对于广泛前壁心梗、伴发心衰、缺血持续存在(心绞痛)、高血压患者,建议再24~48h 内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而对于右室心梗、低血压、主动脉狭窄、HOCM 患者,应禁用硝酸甘油及其他扩血管药。与β 阻滞剂联用对反复发作缺血性疼痛患者有效。

⑥硫氮艹卓 酮:ST 段抬高的AMI患者早期不主张使用硫氮艹卓酮,因其可使LVEF<40%的左室功能障碍者的死亡率增加。如β 阻滞剂有禁忌、LVEF >40%的患者可使用硫氮艹卓酮。

⑦抗心律失常:无症状的室早不需要治疗。不主张使用利多卡因和/或胺碘酮等AAD 来转变已存在或即将出现血液动力学紊乱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因为此时除颤复律是唯一有效和安全的抢救手段。以下情况可考虑使用利多卡因和/或胺碘酮:

a.伴血液动力学紊乱的室早患者;

b.多形性室早、非持续性室速、R‐on‐T 现象患者;

c.室颤患者;

d.AMI24h 内发作室速患者;

e.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

⑧溶栓:ST 段抬高的AMI患者应尽早、尽快加以评估并实施溶栓治疗,但对无ST 段抬高的AMI和USAP 患者不提倡溶栓治疗,因其对提高生存率无效。

⑨通便药和镇静剂(白天和晚上均应使用,持续3~5d)。

(4) AMI伴心衰的治疗

①轻度心衰发生较常见,对小剂量速尿(20~40mg/d)反应良好,连用2~3d。若SBP >100mmHg、不存在低灌注或少尿现象,可不予血液动力学监测。

②严重心衰者常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JVP 增高等,需要速尿和静脉硝酸甘油强化治疗。存在低血压时可使用多巴酚丁胺。常插入Swan‐Ganz 导管,并根据血液动力学参数调整用药。

PCWP >22mmHg 和CI<2.2L/min·m2,患者的预后较差。

③抬高床头,使躯体和头部保持>45°。鼻导管吸氧(2~3L/min)。

(5)AMI的预后

虽然溶栓、PCI 和IABP、CABG 已广泛应用于心梗患者,但AMI伴心原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仍很差。目前仍采用Killip 分级来预测心梗的近期预后:

①Ⅰ 级:无心衰,死亡率2%~6%;

②Ⅱ 级:轻、中度心衰(S3,湿啰音<50%),死亡率10%~20%;

③Ⅲ 级:严重心衰(肺水肿),死亡率30%~40%;

④Ⅳ 级:心原性休克,死亡率≥50%。

下列情况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①无早期持续性室速;

②无早期室颤;

③无持续性低血压;

④无心原性休克;

⑤1~2支冠状动脉<75%;

⑥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下列两类患者应快速转送至导管室行PCI 手术(必要时在IABP 支持下):

①心原性休克或即将发生心原性休克的患者;

②溶栓再灌注失败的患者。

12.CCU诊疗建议

(1)AMI进入CCU后,即予持续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使AMI住院患者的早期(特别是24h 内)病死率明显下降。心电监护所示的ECG波形是模拟的,如要详细、正确了解心梗进展状况,应定期、定电极部位做常规ECG。建议至少监测3~5d。

(2)下列状况应予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①严重低血压(SBP<80mmHg)或心原性休克应用升压药物治疗者;

②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

③静脉应用扩血管药(硝普钠等)的心肌缺血或血压不稳定者;

④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

(3)血液动力学监测:AMI伴泵功能衰弱和低心排时,应插入Swan‐Ganz 漂浮导管进行监测,以了解PCWP、肺动脉压、心排量等。PCWP 代表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而CVP 代表右房压。

右室心梗时应监测CVP 以指导补液量和速度。

(4)心肌酶学监测:AMI入院后第一天每6h 测1次,次日每8h 测1次,第3d 每12h 测1次,以后则每日1次。心肌酶学监测不仅可帮助诊断,而且可评估疾病进程、及时发现并发症。AMI的早期处理的主要依据是ECG,临床医生不必等心肌酶学的报告结果。

(5)其他实验室检查:电解质、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6)CCU护理内容:缓解疼痛;连接心电监护系统;建立静脉通路;给氧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①绝对卧床休息1~3d,后根据病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②饮食要求以三低二高一优(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及少量为原则。最初可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糖尿病患者控制摄入热量。

③保持大便通畅,排尿困难时,特别是老年男性伴前列腺肥大者,应尽量鼓励其坐或站立小便,尽量避免插入导尿管。

④心理护理,加强交流和沟通,允许有限制的家属探视,避免不良的心理刺激。

13.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医嘱建议

(1)收住CCU。

(2)病情危重或不稳定。

(3)卧床休息12h,12~24h 内可在床上坐盆或床旁便桶排便。

(4)监测生命体征:q30min× 4,qh × 2,若病情稳定,24h 后q4~6h,随后q6h。若HR<60bpm 或>100bpm,BP >150/90mmHg 或90/60mmHg,RR >25bpm 或<12bpm,T >38.5℃,传呼医生。

(5)饮食:NPO 直至病情稳定(4~24h),后予1500Cal 低脂低盐饮食。8h 内限制进液量1000ml。

(6)鼻导管吸氧2L/min。

(7)ECG(12或18导联,固定位置)q8h × 3。

(8)血化验:CK‐MB 或/和肌钙蛋白q8h × 3,电解质、血脂、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糖等于入CCU及入院后根据病情定期监测。

(9)开通静脉通路,用NS 或5%DW 保持通路(是否用等渗葡萄糖水应根据血糖结果定)。每日测体重并记出入量。

(10)药物

①防止便秘,镇静(阿普唑仑等);

②阿司匹林100~3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建议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③胸痛严重时可予吗啡5mg;

④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或5~10μg/min微泵维持,可逐渐增量,最大可达200~300μg/min,保持SBP >90mmHg;

⑤心衰时可用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必要时可予IABP 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时可予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床旁除颤仪备用;

⑥溶栓或PCI、CA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