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18669000000030

第30章 后记

本书是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群企业的本地网络与成长阶段动态匹配机制研究(70502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个研究项目是我博士学位论文的延续和深化,我的导师贾生华教授对本书的构思、框架的搭建以及具体的研究工作都提供了悉心的指导和支持。所以,首先要感谢贾老师所付出的辛劳。

我从2002年开始关注企业成长和产业集群问题,在贾老师及其指导的团队的帮助下,我走过了一段艰辛而又愉快的知识探索之旅。在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和朋友的热情帮助。魏江老师是我博士后合作导师,他在产业集群领域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对我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南开大学商学院张玉利教授可亲可敬,从我俩未谋面开始,他就不厌其烦地鼓励和指导我,从各方面为我的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张钢老师在我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我非常庆幸能够在张老师领导下的企业管理系中工作,这是一个温馨和谐而又出色的团队,团队中的各位老师都关心和支持着我。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储小平教授、北京大学路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迎秋研究员等许多国内着名学者都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回想这个项目的研究过程,我尤其要感谢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金志书记、蓬街镇的陈昌笋书记、海宁市经贸局的王志甫局长和金建胜科长以及浙江慈溪、乐清、绍兴,广东东莞、惠州、顺德等地的领导们,感谢浙江省和广东省的400多位企业家,没有你们的真诚帮助和全力支持,我无法了解和收集到如此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无疑,实地调研是一个既兴奋又艰苦的工作,张学华、疏礼兵等挚友多次与我一起冒着酷暑穿梭在企业间,那是一段难忘而极富价值的经历!崔新明、褚超孚、陈宏辉、刘清华、刘怀伟、田传浩、严浩仁、向荣、王福林、温海珍、王敏、施杰等师兄对我关怀备至,学弟学妹们也为这个项目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罗瑜女士,她非常支持我的研究工作,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由于我一心扑在研究工作上,没有时间陪她,但她毫无怨言。正是家人的全力支持,给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最大的空间。但愿本书的出版,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丝慰藉。

本书是我前期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最近几年间,我致力于产业集群与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连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并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些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讲了相关论文。我将发表在《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3期)、《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7期)、《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6期)、《中大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的一些代表性的论文整合到了本书的第五、六、九、十章中,引用时作了一定的删节,使得本书的结构更具逻辑性,内容更为丰富,可以更好地向大家展示全球化背景下集群企业通过有效构建本地网络实现快速成长的全景和经验。当然,集群企业成长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要涉及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地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受作者的知识背景、学养、时间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本书还难免存在疏忽和谬误,还恳请读者不吝指教!

邬爱其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