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竞争、本地网络与企业集群化成长
18669000000006

第6章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新进展(1)

2.1企业成长的本质与内涵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杨杜,1996),在经过了规模经济理论阶段后,直到潘罗斯(Penrose E .,1959)发表了《企业成长理论》(T he T heory o f Grow th o f the Firm)一书,才真正奠定了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其后,企业成长理论受到了经济学者和管理学者的重视,并相继涌现了不少研究成果。代表性的有:《成长之路模型》(H .Leibenstin,1960)、《经营者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R .L .Marris,1964)、《成长战略研究》(H .I .Ansoff,1965)、《组织成长动机研究》(W .H .Starbuck,1965)、《企业行为、价值和成长》(W .J .Baumol,1967)以及企业成长阶段相关研究(A .D .Chandler,1962;G .L .Lippitt,1967;L .E .Greiner,1972)。受1962年钱德勒着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史上的篇章》的启发和影响,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都相继出版了类似题材的研究成果。最近几十年间,企业成长相关实证研究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理论的思想和内容。

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发现企业成长理论出现了所谓的“丛林现象”,理论中包括了庞杂多样的分析角度和概念体系。如:①各研究者所持的企业和成长的概念不同,产生了分析成长状态尺度的多样化;②对描述成长状态的成长曲线和成长率存在着不同看法,所采用的成长测度指标和方法不同,研究结论可比性很低;③对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与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等成长机制的了解更是繁杂不一。由于不同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对企业、成长和企业成长的本质和内涵理解存在一定差别,以此为基础的不同实证研究较难进行比较和拓展,企业成长理论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但是,对企业成长本质的理解基本一致,即认为企业成长过程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量的成长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增加、盈利增长、销售额和人员规模扩张等;质的成长是指企业经营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的革新,包括三种革新:①技术-产品革新。这主要影响着经营资源的物质性能的变化,使得企业在新的技术或产品的基础上继续成长,是发生在企业基层的最基础和最经常的革新,是开拓新的事业领域的重要条件。

②事业结构的革新。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资源的分布超过了本业的产品系列,实现了向不同产品市场领域的转移,主要发生在企业高层并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长期成长方向和成长道路。③企业制度的革新。由于企业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导致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权益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的变化,是支配企业经营资源的主体的变化及其作用的变化,决定了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有学者将质的成长分成企业内部经营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创新,以及企业法律制度的变化。

2.2企业成长研究的一般逻辑

虽然基于不同理论视角的企业成长研究是千姿百态和难以比较的,但是各种研究一般都是遵循如下研究逻辑的,如图2‐1所示。也就是说,企业成长研究的一般逻辑顺序是:对所研究的企业进行概念化——对成长这一分析单元进行操作化——明确企业成长的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与方法。

在这个研究逻辑中,由于不同理论视角,引发了对企业、成长和企业成长三者概念的不同理解;不同概念化企业研究决定了不同的分析单元及其操作化,对企业成长的测度就需要选择不同的适用指标;因为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企业成长测度指标与方法,所以,针对不同的研究用途即研究是为谁服务的,研究者会采用不同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同时,企业成长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影响或决定了研究的分析单元以及对特定分析单元应适用的测度指标的选择。而这些指标必须有相应的测度方法相支持,也应该必须能够反映研究的基本用途。对于企业成长研究的一般逻辑,我们将结合具体的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

2.2.1企业成长的四种概念化企业

在对企业理论的回顾中,Seth &; Thomas(1994)区分了四种不同的概念化的“理论企业” :①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②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战略行为者”;③代理理论中的“契约的联结”;④交易费用经济学中的“治理结构”。

但这四种“理论企业”的概念化都没有很好地回答“分析的单元是什么?

谁的规模跨时间扩张是我们要研究的?”等问题,无法用来分析特定目的的企业成长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成本结构是影响生产规模的唯一因素,而没有考虑需求等因素,而且这里的生产规模并不是企业实际的整体运作规模;战略行为者把企业当作一个决策制订者,而远非用于企业成长的分析;契约的联结这一概念是分析企业成长的有用的分析单元,但实证研究的操作性极差;交易成本经济学考虑了企业成长问题,可以用交易的内部化来解释组织成长,但其分析单元不是企业而是交易,每一交易的成本分析是理论的主要内容,这是难以计量的(Barney&;Ouchi,1988),但与之密切相关的“治理结构”是对企业的有价值的概念化,可以用于成长分析。

2.2.2企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分析单元

(1)控制所有业务活动的个人或个人组成的群体(individual)。这里的分析单元是企业家或创业团队。个人可能选择扩张现有企业,也可能将成长置于新的独立企业。也就是说个人或群体可以决定扩张现有业务活动或外购新的业务活动。

(2)一种特定的业务活动或相关的系列业务活动(activities)。这里的分析单元是特定的产品或产品线,或者专门生产经营特定产品的整个业务。

当然,这些业务活动随着时间变化而处于不同的治理结构和由不同的个人控制。

(3)治理结构,即一个具有执行与控制功能的决策体(governance structure)。这种分析单元一般与企业的具体法定形式相一致。如在一家集团公司,分析的单元应该是一个组织结构、一家公司或整个集团。

2.2.3企业成长研究的总体框架

以下是根据企业成长的主要理论基础、实证方法和企业成长研究内容组合成的企业成长研究总体框架,一般相关研究都应该以此作为研究基准。

2.2.4企业成长研究的合意性

(1)理论视角与分析单元的匹配

不同的分析单元与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很好地匹配。治理结构或业务活动作为分析单元几乎与每一种理论视角都能较好地兼容,战略适应和建构观与个人作为分析单元很不匹配。但是,个人为分析单元也有其优点。

(2)分析单元与研究用途(使用群体)的匹配

分析单元适宜性是基于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企业成长这一具体问题而定的,即我们研究企业成长问题是为谁服务的。从所有者、管理者和政府部门看,他们的关注重心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分析单元与之相匹配。

从所有者角度出发,个人的全部业务活动是其兴趣所在,其中那些成长性的特定业务活动是重点关心的;组织运行也是其活动的内容之一。特定的治理结构也与所有者存在一定关系,它们都会影响企业成长。

管理者处于治理结构之中,以治理结构为分析单元来研究企业成长的原因和过程是其主要兴趣所在。当然,管理者对在其管理控制下发生的促进企业成长的特定业务活动因素也很关注。政府部门对高成长企业很关注,关心一些组织的成长是否降低了竞争程度以及新业务活动是否创造了价值和真正增加了就业,但不能过度关注企业的治理结构。

(3)分析单元与实证研究难易度的匹配

随机获取具有创业精神的个体的样本是困难的,从协会的成员目录中获取情况会将那些在新兴产业创业但没有登记的企业家排除在外,而那些所有和经营管理多家企业的企业家会被重复抽取。但是,将个体作为分析单元的最大优点在于,一旦确定个体类别,就比较容易地收集其先前的资料数据和进行跟踪。将个体组成的团队作为分析单元会因为成员的流动性而变得很困难(Schein,1983)。

业务活动可能是最困难的分析单元。尽管产业分类指引是以业务活动为基础将企业进行分类的,但这种分类对于研究还是很粗糙的。初始数据收集可能比较容易,因为这个时候企业总的运作业务活动是有限的和不太复杂的,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新的业务活动加入,很难确定什么是所研究的业务活动。但成长经常是由创新业务活动引起的,将业务活动视作企业成长的研究内容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尽管个体和组织的业务活动都会随时间而变化。

治理结构是目前最容易取样的因素,但以治理结构作为分析单元进行企业成长研究分析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大多数国家,比较完备的企业注册制度为获取研究样本提供了可能,但是这些样本数据也可能是很具欺骗性的。因为,以具有法律独立性的企业作为样本时,不同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可比性值得怀疑。那些集团公司内的企业的独立性会受到一些约束,与完全独立的企业有一定差别。但是,一旦治理结构的标准确立,收集初始数据(或横截面数据)相对容易。

(4)分析单元与成长指标的匹配

第一,企业成长测度指标分类。

企业成长研究中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成长指标,可以分为三类:主观指标(subjective indicators)、具体指标(specific indicators)和一般指标(generalindicators)。

其中,一般指标主要包括销售额、员工数、资产和市场份额增长四种(Delmar,1997;Weinzimmer,Nystrom&;Freeman,1998)。这四种指标各具特点,应该根据研究要求和目的选择使用。市场份额测度的是相对于竞争者企业成长了多少。但是,企业的快速成长往往并不是通过从竞争者那里夺取顾客来实现的,相反倾向于利用利基市场来获取成长,故一般都会舍弃这个指标(Storey,1998;Wiklund,1998)。销售额作为最好的测度指标已经得到理论界的公认,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变化,而且容易获取数据,也是企业家们衡量企业绩效的常用指标(Barkham,Gudgin,Hart&;Hanvey,1996;Hubbard&; Bromilay,1995)。人们对企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都很关注,员工增长也是成长的重要方面,大量研究都关注了员工增长(Delmar,1997)。按照经济学原理,企业可以用资本投资来替代员工,因此,资产也是成长的重要指标。

第二,分析单元与成长指标的匹配。

以个人作为分析单元,资产的增长对个人影响很大,企业家也倾向于用销售额增长作为绩效指标。但员工增长可能是次要的,几乎不在个人目标之内(Gray,1990;Wiklund,1998)。

以治理结构作为分析单元,与组织复杂性相关的管理问题特别重要,而组织复杂性与企业员工、资产、销售额的增长关系密切。同时,治理结构由企业家型向职业管理型转变依赖于部门数目、每个部门的职员数、运作程序的数目和幅度、设备的数目等因素。这就要求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三种指标。

业务活动的增长最终主要通过销售额扩张来实现,而业务活动的增长反映了市场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将资产和员工因素也考虑在业务活动中可能也有价值,特别是业务活动的产出量与组织管理能力很相关,而组织管理能力与员工因素直接相关。

多元指标来测度成长会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但在选择成长测度指标时必须考虑理论基础和不同指标的不同研究用途(Weinzimmer,1998;Wiklund,1998)。如当治理结构是分析单元,而且采用的是战略适应或建构观,那么多元指标测度是最理想的。成长指标与分析单元之间的匹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