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18669100000016

第16章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7)

(四)要激发青年学生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马克思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坚持主动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实践主体的又一个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一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人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主要来源于思想心理需求。需求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因此,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人们的和谐意识,增强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成就感的体验与社会进步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让学生清晰无误地明白即使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社会成员每一分子都能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逐步强化社会和谐的观念,提升对和谐社会的思想心理需求,从而自觉追求和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主体动力。二是要构筑更加宽阔的社会活动平台。当前社会实践,不仅需要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等传统型的社会服务,而且需要体现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特点的新型社会服务活动。作为一个拥有较高学历,掌握较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同时又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群体,大学生们有条件有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活动,运用他们的智力、知识、技能等为人们提供帮助、解决困难。

如互联网知识下乡活动、农村产业信息咨询活动等。通过新型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们社会实践的兴趣,增强知识的创造力,从而更多地认识国情,了解民意。三是可以增强有组织的多元化的社会考察形式,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考察是通过认识和研究社会,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安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这一切为大学生社会考察活动提供了好的条件和最佳考察对象。因此要更多地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考察活动,比如,红色旅游考察、客家风情考察、民族企业考察等活动,使大学生们在深入社会中增强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形象地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的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不是随意制定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如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等,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紧密结合新形势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充实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手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要增加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本质上可以还原为与现实的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属人的,也是为人的。人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弘扬、培植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主体,理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人学,就是人文关怀之学。”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与尊重。和谐社会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似和风细雨,可消除隔阂,滋润心田,奏响社会和谐的强音。从教育层面看,人文关怀要给人一种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气氛,而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承担思想改造的任务,每天宣讲理想信念,高唱艰苦奋斗的赞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真实意蕴不是教化人们在空洞的精神王国里生活,而是要告诫人们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要陷入功利性泥潭里不能自拔。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要引导人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使人执着于崇高、真诚和友善的精神追求。从管理层面看,尊重学生已经养成的个性化人格品质和心理特征,是我们工作中应该首要达到的一个教者心态。体现“尊重”二字,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提供一种实施的可能,才能够为之营造出一种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因此,必须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建立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相互信任的思想教育平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遵循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从教育和管理内容与现实社会的结合中去寻找真谛,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责任、自我约束等优良品质,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多学科知识和手段相结合

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彰显人性发展、社会和谐的一面,完全从政治意义上、社会需要意义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必须从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人的科学”,按照“人”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将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而现实的每个学生都是复杂的人,除了“能动地表现自己”、还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能如军训中,一声哨令就能够整齐学生的步伐。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显示出他的个性特征,每一点进步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其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发展障碍。每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增加其思想的复杂性,他在接受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把人学,如价值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引入,按照大学生思想的规律和特点去开展教育,同时也要把其他有关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如行为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里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多层次、全方位上去进行。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之一,是人类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之一。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参加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后感叹:“哈佛等名校与普通大学相比,有什么不同?

从所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或许没有什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修养的教育和熏陶。现代教育的弊病在于把学校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贩卖店。一流名校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人文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更应该注重发挥人文精神具有的开启心智、文明教养、磨砺意志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授和行为控制,更要重视人性的呼唤和人格的塑造,把当代大学生主体自觉性的培养和现代人格的塑造作为一项基本工程,以求得在一种开放的文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和谐进步。在精神思想层面,我们应引导大学生淡化贪欲贪富的物质冲动和单纯的谋利动机,弘扬以现代人文精神为主旨的终极关怀;在价值伦理层面,应强调一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现实价值与期望价值相统一的价值伦理精神;在语言系统层面,应倡导鲜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语言氛围,杜绝庸俗粗鄙的不健康语言;在日常生活层面,应提倡现代高雅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调,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使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在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潜在作用下,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

(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外部环境上形成合力。我们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和谐,学校内部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和谐,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和谐。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通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等多方面的综合协调,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互信互爱、谅解与宽容的和谐校园,激发学生追求正义,探索真知。

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分展现其功能的舞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克服少数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从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上予以改进创新。每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都没有理由不做好它,没有理由放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更加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呈现出来的面孔也将是可亲可信,给人的感觉将更加沁人心田、暖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