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18669300000012

第12章 环境与人类(3)

⑧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饲料,造成了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随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主要污染物为多氯联苯。

在20世纪,世界上还发生了多种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其中最闻名的“六大污染事故”是:

①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1976年7月,意大利塞维索一家化工厂爆炸,剧毒化学品二恶英扩散,使许多人中毒。事隔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为增加。

②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反应堆元件受损,放射性裂变物质泄漏,使周围约200万人口处在极度不安之中,人们停工停课,纷纷撤离,一片混乱。

③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

1984年11月,墨西哥城郊石油公司液化气站54座气储罐全部爆炸起火,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死亡上千人,50万居民逃难。

④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剧毒气体外泄,使2500人死亡,20万人受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

⑤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前苏联基辅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伤害,也造成了其他国家遭受放射性尘埃的污染。中国的北京上空也检测到这样的尘埃。

⑥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

1986年11月,瑞士巴塞尔桑多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使靠近事故地段河流生物绝迹,成为死河。由于附近地区的井水不能饮用,德国和荷兰居民被迫定量供水,使几十年来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这一阶段环境污染的特点是由点源污染扩大到了区域污染,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在这一阶段,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并被明确提了出来。

(3)现代工业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范围已上至太空,下至海底,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改变着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与此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规模也空前宏大,影响深远。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具有不同程度毒性的人工化合物约50万种,共约4×106t,每年施用矿物肥料4×108t,由此而引起的污染物排放也急剧增加。今天,有相当数量的这些物质仍滞留在大气和地面水体里,致使全球许多地区相继发生严重污染事件,惨痛的教训使人们感到自身的生存和安全受到了威胁。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扩展到全球的范围内,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成为人类社会进步面临的严峻挑战。

2.2.4当今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20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海平面上升了10~25cm。目前,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10-6增加到了近360×10-6。1996年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将达到560×10-6,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4℃。

2.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的现象。酸雨绝大部分成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因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大量的SO2和NOx。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已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欧洲30%的林区已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大约75%的湖泊和50%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3.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107km2,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104km2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104km2是牧场,2.5×104km2是旱地,1.25×103km2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105km2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4.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m3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5.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有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6)×107km2,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

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近30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他们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

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CO2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6.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这主要是由7种人类活动造成的:①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②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③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④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⑤无控制旅游;⑥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⑦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会受到灭绝的威胁。

7.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108t 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淤泥、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占44%,空气污染占33%,船舶占12%,倾倒垃圾占10%,海上油气生产占1%。

8.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1100万已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1000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4)×108t,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出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食物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已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2.3中国的环境问题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5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

2.3.1现代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现代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在全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中,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就是其中之一,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资源的30%。

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是CO2,而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CO2排放国。

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104km2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km2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全世界每年有1.2×105km2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00km2。

若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2055年我国将失去全部森林。

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104km2,每年至少有50亿t沃土付诸东流。

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2/3的城市。

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3.2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7大社会特征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7大社会特征为:

1.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恶化。

2.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当今的环境问题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而且越来越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已成为环境问题迅速扩散和日益加剧的重要原因。这里,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包括具体的人与人之间,也包括抽象的一个集团与另一个集团之间;既包括国内人与人之间,也包括国际人与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