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请学生进行小结并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由教师作归纳补充。
说明:
1.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调查收集资料的各个主要方面。教师应指导调查的方式和对象(包括获取定性和定量资料、到哪些地方或机构采访、向哪些人调查等)进行有目的的调查。可动员学生取得家长支持,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手段,使调查资料尽可能生动翔实,具有说服力。还应帮助学生做好噪声对小动物影响的实验。
2.开展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使交流讨论生动有序。每个调查小组可推举一人作中心发言,组内其他学生补充,其他小组学生都可提问质疑,由该学生答辩。
3.教师应准备好投影仪、录像机等设备,便于学生汇报使用。教师对学生获得的信息来源、资料的可靠程度以及表达是否确切,不宜有过高的要求。
评价:
1.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了事先的准备,包括调查、收集资料、绘制图表等活动。
2.从课堂讨论气氛及各组的准备工作中,观察学生的兴奋与关注程度。
3.表达的条理性和提出证据的合理性。
4.交流和小结是否符合本案例的预期目标。
5.对学校环境是否受到噪声污染的调查方案的可操作性如何。
6.是否有其他见解(如认为在音乐、艺术表演中为制造气氛,局部的、短时间内的噪声是需要的)。
四、科学教学评价的工具及其特征一般说来,科学教学评价的实施不外乎基于下列四种基本假设:
1.依据教学实施前后学生行为表现的差异来评价。前测/后测式的评价即属此类。
2.依据同级学生的比较为基础来评价。将拟评价对象群的成就依常态分布的型式分开,以评判优劣。
3.依据特定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来评价。口试或作等级式之评价,可具此种评价意义。
4.依据学生完成某一特定学习成就标准(学习范围或学习标准)的程度来评价。此类评价可以是及格/不及格式的评价,用意在于鼓励学习。
就科学教学上比较常用的评价工具而言,其特性及使用情况如下:
1.常模参照评价(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
将对象群以常态分布分散开来或与参考常模(Norm group)比较,来判定优劣等级。在常态班教学之学习成就评价上,此类工具颇为常用。
2.标准参照评价(Criterion‐Referenced Evaluation)
依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背景先确定学习范围,然后再依照该学生努力的程度或完成的学习内容来评价。这类工具在下列教学活动中,颇具实用价值,包括:
个别化教学:重视个人成长和学习上的差异。
探讨式教学:强调探讨活动历程。
特殊学生教学:资优班、残障班、益智班之教学。
特殊媒介之教学:是否完成该教学媒介拟完成之学习目标。如:应用科学活动卡的教学。
标准参照评价在实施时,就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100分代表着学生的学习已完全符合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60分代表着及格,是对学习的最低要求。不管其他学生的成绩如何,只要分数达到60分就是及格。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得50分,尽管这个分数是全班的最高成绩,但该成绩仍然是不及格。当然,标准参照评价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教师在编制测验时试题的代表性与难度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标准参照评价就能很好地诊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在学校教学评价中,一般都采用标准参照的模式。
3.实验活动评价(Laboratory Work Evaluation)
在现阶段科学教学中,实验活动通常占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实验活动的评价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关系整个科学教学的成败。在实验活动的评价里,有几点必须稍加注意:
评价的目标应注意科学过程技能(Science Process Skills)的培养,不可只注意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为了方便起见,实验活动评价可以分成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实验前的评价以学生的准备为重点;实验中的评价注重实验操作,而实验后的评价则侧重于讨论、报告等的评价。
在技巧上,以“分项计点式”来评价较为恰当。
4.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要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称为“自我评价”,其积极目的在于肯定自己的学习,因为,最了解学生获得多少学习经验的人是学生自己。在下列教学情况下,此种评价方式具有相当价值。
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讨及自我评价的教学,以发掘学习困难。
肯定自己的学习,安排学习进程,建立自信心的教学。
亦可兼做评价学习成就的参考指标。
5.同伴评价(Peer Evaluation)
让同班同学或同组同学相互评价也是发掘学习偏失、相互吸取学习经验的方式之一。
此种评价方式在现行教育系统中不乏实例,如同学相互评分、教学观摩等。其格式可就表10‐2‐5的“自我评价表”,稍加改变即可应用。
6.多元才能评价(Multi‐talent Evaluation)
由于真正的学习是可以迁移的,学习的迁移将有助于往后的学习或自发的学习。因为每位学生皆具某方面的专长或特殊才能,在评价时,忽视其他才能而只着眼于学业成就,将会妨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有些学生将因缺乏自信心、成就感或学习满足感而发展出不健康的自我观念(Self‐concept),而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将会阻碍学习,发展出不健全的公民。
因此,教学评价应该同时兼顾各方面才能,切忌只做学业成就评价,而以学业成就概括一切成就。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应注意多元才能的评价。
7.探讨式学习评价(Evaluation in Learning Through Inquiry)
探讨式学习评价又称IRA (Inquiry Role Approach),最适合应用于实验活动的评价。
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时,可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分别担任组长、技术指导、记录和评价员的角色,其中评价员负责实验过程、结果和各角色适任性的评价,组长协调组内的一切活动,技术指导负责装置实验仪器,而记录则负责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活动结束后,组内先进行小组讨论,各角色先自我评价,然后评价员再一一评价每一角色,并于全班讨论时,提出报告。因此,这是一种包含各种不同评价方式的教学活动,于实验活动教学上,颇具实用性。
五、科学教学评价的实施
实施教学评价时,有些基本要领需要加以注意,假若能够依照下列的准备来实施评价,则评价的有效性与可信性便可不断改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便可预期。
1.在评价准备工作方面
(1)决定评价对象、范围:评价谁?评价什么?评价范围如何?
(2)决定评价目的: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结果做什么用?
(3)选择、制作评价工具:使用何种工具来评价?
(4)评价工具分析:评价工具之优劣与极限;信度和效度的预估。
(5)实施评价。
(6)评价结果之统计、分析、检验和报告。
2.在评价分析方面
(1)试题分析:难度指数、鉴别指数。
(2)信度和效度分析。
(3)不同评价工具,评价同一教学范围、目标之相关研究。
(4)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建议”。
(5)评价“评价过程、工具”以改进评价。
3.在评价工具的制作方面
(1)依据各工具之制作原则和应用方式来制作和应用评价工具。
(2)拟订“评价计划”或“规格细目表”,再正式制作评价工具。“规格细目表”。
(3)评价实施完毕应进行试题分析,分析难度指数和鉴别指数,以去除无效试题,将有效试题收入题库。
(4)若欲将评价结果用于判定成就等第,应注意给分要领与评价工具的关系。
思考题
1.阐述科学教学评价的方法。
2.科学教学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3.设计一个科学教学评价的计划。
参考文献与推荐读物
1.李小融,魏龙渝.教学评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祝怀新.科学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
5.Joel J· Mintzes, James H· Wandersee & Joseph D· Novak· Assessing ScienceUnderstanding[M].California:A Harcou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