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着性检验
上一节进行学习的自我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检验过程中,已进行了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个人-接近目标、参照-回避目标、掌握目标结构对教师学习策略、教师适应性绩效以及教师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的显着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进行任务-自我调节在主动性人格影响教师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是适合的;进行任务-自我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是适合的;进行任务-自我调节在个人-接近目标影响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是适合的;进行任务-自我调节在参照-回避目标影响探究学习和批判思维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是适合的;进行任务-自我调节在掌握目标结构影响教师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是适合的。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进行绝对-接近目标对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和工作第四节 学习的外部调节模式中介作用检验
一 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影响的显着性检验
在“教师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对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影响”
的研究中(见第十章),已经检验了教师学习影响因素变量对学习外部调节模式影响的显着性,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对学习的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个人-接近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参照-接近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绝对-回避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个人-回避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参照-回避目标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负效应;成绩目标结构对外部调节具有显着正效应。
二 中介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着性检验
在“教师学习调节模式、学习策略与教师工作成就的关系”研究中(见第十一章),已经检验了学习的外部调节模式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学习的外部调节对教师学习策略的关系模型的几个主要拟合指标未达到可接受水平,模型拟合不太理想。所以不适合继续进行外部调节在学习影响因素变量对学习策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分析。该研究也已经探讨了学习调节模式与教师工作成就(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外部调节对教师适应性绩效具有显着负效应,但对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具有显着正效应。
三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着性检验
关于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个人-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参照-回避目标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影响的显着性已经经过检验(见本章第二节、第三节)。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具有显着正效应;个人-接近目标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具有显着正效应,参照-接近目标对工作满意感具有显着正效应,参照-回避目标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不具有显着效应。在本节里还需要进行绝对-回避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和成绩目标结构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影响的显着性。
四 外部调节的中介作用检验上述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学习的外部调节在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个人-接近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分析是适合的;进行学习的外部调节在参照-接近目标、绝对-回避目标对工作满意感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检验是适合的;进行学习的外部调节在成绩目标结构对适应性绩效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检验是适合的。
第五节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研究总结
一 教师自我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调节在多种教师学习影响因素变量影响学习策略和工作成就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具体地说,自我调节在主动性人格影响探究学习、交互学习、适应性绩效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主动性人格影响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主动性人格影响批判性思维过程中无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影响交互学习、探究学习、适应性绩效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自我效能感影响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存在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在个人-接近目标影响交互学习、探究学习、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个人-接近目标影响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存在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在参照-接近目标影响探究学习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自我调节在参照-回避影响探究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在掌握目标结构影响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以往的相关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个人动机定向、情境目标大多都是通过一些动机和认知变量对行为结果或绩效产生影响的。本研究结果与这些观点相一致,证实教师学习的自我调节模式是教师学习活动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之一。
二 任务-自我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任务-自我调节在多种教师学习影响变量影响教师学习策略和工作成就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具体地说,任务-自我调节在主动性人格影响教师学习策略、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任务-自我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探究学习、交互学习、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具有中介作用;任务-自我调节在个人-接近目标影响探究学习、交互学习、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影响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具有中介作用;任务-自我调节在参照-回避目标影响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参照-回避影响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不存在中介作用;任务-自我调节在掌握目标结构影响教师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过程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任务-自我调节与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具有基本一致性,说明任务-自我调节与自我调节一样,是教师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变量。
在本研究中,为了体现并说明教师在新的、动态的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变化,选取了适应性绩效作为工作成就的一个变量。而任务-自我调节学习是由教师完成各种任务的愿望而激发的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它与自我调节学习相比更直接地与教师的工作任务相联系。如果以教师的任务绩效为工作成就的变量,任务-自我调节可能会显示出更为显着的影响效果。
三 外部调节模式的中介作用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的外部调节在部分学习影响因素变量影响工作满意感和适应性绩效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具体地说,外部调节在主动性人格对工作满意感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外部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满意感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外部调节在绝对-回避目标对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外部调节在成绩目标结构对适应性绩效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由于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对外部调节的路径系数、外部调节对适应性绩效的路径系数都是负值,因此,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通过外部调节对工作满意感具有消极的效应,绝对-回避目标、成绩目标结构通过外部调节对适应性绩效具有消极的效应。只有绝对-回避目标通过外部调节对工作满意感具有正效应,很显然,这是一种得过且过,不求发展的工作状态。
四 教师自主学习的双重调节机制
教师自主学习是教师主动导向改善教学的过程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
根据教师学习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教师自主学习存在双重的调节机制,一种是以自我为导向的自我调节,一种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任务-自我调节。
以任务为导向的任务-自我调节学习与以自我为导向的自我调节学习一样,是教师学习有效的、适应性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和任务-调节都受到个体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的影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的绝对目标对任务-自我调节有更大的预测作用,以自我能力提高为参照的个人目标对自我调节有更大的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和任务-自我调节对教师的学习行为和工作成就都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它们在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和情境目标影响教师学习行为和工作成就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教师自主学习的双重调节的理论模型可以概括见图12‐37。
变量之间的显着作用关系用箭头表示。实线箭头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连续性,如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接近目标→自我调节模式→探究学习→适应性绩效,变量之间的作用是连续的;虚短线箭头表示与前面变量的关系不具有连续性,如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接近目标对自我调节有显着作用,自我调节对批判性思维也有显着影响,但主动性人格、自我效能感和个人-接近目不通过自我调节影响批判性思维;点线相间的箭头表示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存在不统一性,如参照-接近目标通过自我调节影响探究学习和工作满意感,但不通过自我调节影响交互学习;参照-回避目标通过任务-自我调节影响探究学习,但却不通过任务-自我调节影响交互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自主学习的双重调节机制反映了工作情境中学习的调节特点,对一般工作场所的学习过程和工作成就的获得都具有相应的解释力。它提供了今后进行教师和职工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也是对社会认知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拓展。
五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研究对于教师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出了教师教育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重视激发与培养教师自主学习动机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适应性的动机、认知变量,如自我效能感、主动性人格、成就动机的接近目标定向等对教师的学习过程和工作成就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们能够引发内在的、主动性的学习调节活动,并能带来教师的适应性行为和对工作的满意感。因此,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培训都要注意以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自主学习动机为前提,使学习和发展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求,从而使教师能够获得切实的发展。
2.倡导学校设立以掌握目标为导向的学校发展目标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感知到的学校目标对他们的学习调节具有影响。总的来说,掌握目标结构与适应性的学习调节模式相联系,成绩目标结构与不适应的学习调节模式相联系。这一结果提示,为了增强教师适应性的学习调节模式,学校应该倡导并强调以掌握目标为导向的学校发展目标。
3.强调教师对工作情境中问题的关注
研究显示,在教师的工作情境中,由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所引发和调动的教师学习调节也具有主动性、高效性的特点,在教师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教师的学习具有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的特点,因此,要强调教师对自己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任务的关注,在努力解决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4.强调营造教师合作文化,构建教师合作学习平台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对于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提示我们,学校要注意营造一种教师相互合作的群体文化,积极构建教师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教学观摩、深度会谈、集体讨论等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平台,促进教师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提高。
5.建立合理的教师竞争激励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其他教师的社会比较过程中,追求社会比较的胜任感或回避社会比较的不胜任感的目标定向对教师的学习调节和工作成就都有一定的显着影响。这说明,对于教师而言社会比较的过程是重要的。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竞争激励机制是必要的。合理的竞争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获得发展的信心,或认清自己的不足为避免不胜任的评价而激起学习发展的愿望和动力。教师学习调节模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教师自主学习存在双重的调节机制作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也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尤其是,研究显示任务-自我调节是教师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对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的研究需要对教师学习的任务-自我调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明确地揭示出教师工作学习的特征。
第二,教师成就目标的六因素的理论结构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于在更多的研究中进行检验。尤其是教师成就目标结构中的参照目标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说明。
第三,在引入教师工作成就变量时,本研究仅引入了教师适应性绩效和工作满意感二个结果变量,而没有引入更多的结果变量,如教师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外部客观绩效等。因此,没有能更好地考察不同的教师学习调节和学习策略在这些结果变量上的作用。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结果变量。
第四,研究显示了教师交互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教师合作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都还不明了,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