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业推广协同和发展理论
18669700000023

第23章 附录 案例实证分析(1)

Ⅰ.浙江省乐清市创新农场

2000年,笔者创办了“浙江省乐清市创新农场”,经营面积达1078亩,通过几年的努力,它已建设成为一个自负盈亏、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科技创新、充满活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场;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的“水稻超级集成技术示范点”项目获浙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农科院合作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决策分析”项目,把电脑应用在了乐清农民的种田上,实现了数字化农业;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在国家高科技863项目“特色芋头品种脱毒快繁与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中,笔者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了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一等奖。2001年,该农场被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确定为“水稻高效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资助项目;2002年,取得温州放心农产品粮油基地;2003年取得浙江省无公害稻米基地。笔者引进了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信息技术,并将之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实地应用,在创新农场实现了精准农业的目的。笔者以自己创办的创新农场为主体,联合了56家农户,创建了“乐清市柳市镇农业推广服务专业合作社”。2005年,笔者又组织创新农场和国家龙头企业虹丰集团进行合作,建立了“温州市虹丰粮农专业合作社”,笔者还被推任为理事长。这两个合作社都获得了“温州市十大示范性合作社”称号。2005年,创新农场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场。通过创新农场和两个合作社的示范、宣传作用,已在乐清市推广超级稻10万亩、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10.2万亩。

笔者在吸收工商业资本200万元基础上创办了乐清市顽子植物组培公司,尝试劳力、资本、技术优化组合,走“教授+合作社+农场主(公司)”的推广模式,带动农业资本1000万元,将特色芋头品种脱毒快繁与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研究成果产业化,通过做好特色芋头示范,让农民学技术,再通过合作社跟农民签订合同提供种苗和回收产品,从而保证了公司、农民、科研单位、农场和合作社的共同利益。通过公司负责提供资金、组织特色芋头加工和国内外市场营销,合作社负责示范、推广,科研单位负责针对性解决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把几家单位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了一个新型的多元化合作的农技推广网络。该网络现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出口外汇,带领一方农民致富,做出了一定贡献。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业效益

笔者自2000年创建创新农场以来,通过不断的技改和新理念新技术的运用,在创新农场实现了低成本种植连作晚水稻,从2000-2005年,每50千克稻谷的年生产成本分别为45元、42.5元、37元、40元、39元和35元,平均为39.75元/50千克,整体呈下降趋势。据农业部调查,我国稻谷的平均生产成本是43元/50千克,泰国为49元/50千克,美国为102.5元/50千克,韩国为400元/50千克,日本为800元/50千克。成本就是竞争力,创新农场的低成本生产,为农场带来了较强的生命力。

同时,笔者为节省农场用工也采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措施,目前农场每一季稻米的亩用工量为2.5工,仅是浙江省每一季稻米亩用工7.5工的1/3,是全国平均每一季稻米用工12.5天的1/5,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了3~5倍。经过测试,创新农场工人的人均GDP达到了2.2万元,已经和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温州乐清市柳市镇的工业劳动效率相当。

2004年,运用无公害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了680亩晚稻,平均亩产无公害稻米445千克,亩产值810元,实现总产量302.6吨,总产值60.52万元,每亩成本465元,每亩无公害晚稻的效益达到了345元,实现农业经济效益23.46万元。

2005年,创新农场种植了600亩早稻,经过温州市农业局验收,平均亩产为506千克,但是因受5号台风的严重影响,一共只收稻谷78吨,总产值只有12.2万元,而每亩成本为476元,总成本达28.56万元,当季早稻亏损了16.36万元。但由于农场采用的是多元化种植方式,其他作物的收益挽回了农场的巨大损失,如:马铃薯的总产值达8.06万元,效益0.52万元;丝瓜总产值3.36万元,效益0.05万元;其他总产值3.95万元,效益1.29万元;实现总产值88.01万元,产生纯效益8.96万元。

在创新农场中,笔者还做好病虫草鼠综合治理(IPM),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水稻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及其环境等多种因子,协调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治理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药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大大改善了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候鸟来栖居,使乐清市创新农场成为鸟语花香之地,取得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做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

2004年11月5日,乐清市农业局组织的全市晚稻生产现场考察会在创新农场举行,100名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和粮食合作社负责人在现场参观了12多个晚稻优良品种,为乐清市2005年晚稻优良品种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5年7月14-15日,温州市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早稻生产现场考察会,各县(市、区)的农业站站长、种子公司经理以及市农科院育种中心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重点考察了乐清市创新农场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

乐清市农业局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全市农业技术人员多次在创新农场进行现场示范培训,创新农场成了温州市早、晚稻后期管理和早、晚稻品种考察的观测点,也成了温州市农业培训的基地。创新农场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示范户”和“温州市党员培训示范基地”。

五年来,创新农场共接待省、市级组织的农业参观示范活动51批次、4167人次,共培训人员574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1000份,上门服务农民1560人次。很多农民自发地来农业科技示范场观看,特别是在农场开展病虫害防治的时候,示范场成了农民朋友们的免费学校、田间学校,使农民学技术看得到,摸得着,从而使示范场起到了更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在创新农场召开的现场会上,农业专业户们在亲眼目睹了新品种“甬优6号”的生长情况和听取了农场对此品种的培训介绍后,很快地接受了此品种,当场达成下一年的种植意向共计7000亩,明显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2004年10月,浙江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站长一行来创新农场视察后,对农场采取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还特别邀请农场参加2004年11月召开的全省农药安全使用工作座谈会,让创新农场将几年来开展安全农药使用情况和如何通过建立合作社形式进行农技推广的事迹做了典型发言。在会上,农场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防治成本比一般农户下降50%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以稻米标准化推广为主线,带动粮农增产增效增收

温州市虹丰粮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经农业行政部门批准,由温州市虹丰粮油集团联合种粮大户共同发起组建的专业性粮农合作组织,于2002年3月16日成立开办,注册会员50人,发展有紧密、半紧密和松散型三种类型社员780多户,常年经营种植水稻近10万亩,粮食基地遍布温州全市各地,拥有日产100吨大米的稻米加工流水线设备1套,各类专业机械设备160多台,年产稻谷5万吨,稻米3.6万吨,年产值约6000万元,是一个规模较大、产业链配合紧密的稻米生产加工体系。虹丰粮农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走“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农户(农场)”的新型的产业化道路。

效益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提高农业效益,已成为各级政府官员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全体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农产品从短缺到相对过剩,人们生活水平从温饱向小康水平推进,都对农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社会有更多的人从事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粮食过剩的压力就会减小,甚至可能会变得短缺。因此,在做好提高劳动生产力、适当增加生产规模、提高水稻的品质上来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具有很大潜力,将会使粮食生产产生更大的效益,并且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合作社通过狠抓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落实等关键环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温州市虹丰粮农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标准化推广的主线,来带动粮农增产增效,具体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体系

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温州市虹丰粮农专业合作社也成立组织,以笔者为组长,有序开展这项工作。目前,已建立了较完整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体系,保证了该项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项管理措施能及时落实到位。

2.探索创新机制,以标准化推广项目为纽带,建立“集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虹丰集团通过优质优价来引导农户以效益为中心开展优质优价的稻米生产,合作社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起桥梁纽带的作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民效益,虹丰集团公司把商标等免费许可给专业合作社使用,以实行资源共享和共赢。

3.依托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来带动稻米无公害标准化推广,如以乐清市创新农场为示范基地,实施以水稻优质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建设中心示范方800亩,2002年获得温州市放心农产品基地称号,2003年获得省无公害稻米基地称号。笔者还在虹桥镇和翁洋镇、柳市镇等分别建立核心示范方,其面积达到1.1万亩。

4.开展教育培训,把标准化技术落到实处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依托农业局科技人员,分别在早稻播种前的3月上中旬和中晚稻播种前的5、6月份,组织农技、植保、土肥等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全市各地逐镇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为村农科员和承包稻田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通过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突发性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新品种培育技术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用简明易懂的图片帮助农户接受技术,切实提高了农民素质。虹丰粮农合作社还与乐清报社合作,在乐清日报开辟了《农业之窗》栏目,随时向广大农户传播技术、发布信息,同时还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农场来组织现场参观培训。2004年11月5日,乐清市农业站和合作社一起组织全市农业专业户,特别是合作社成员,在专业合作社成员单位创新农场召开全市晚稻生产现场考察会,共培训人员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8000份。

5.以产业化和市场化来推动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施产业化运作,实施基地化生产,才能更好地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才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能长久地抓下去。通过“集团+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运作,合作社严格要求种植户按规程组织生产,加强全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使优质农产品率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6.强化管理,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控制

为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国家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增强管理者和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生产环境治理、产地检测、投入品管理、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加强生产基地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生产基地没有被污染,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合作社指导农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对秸秆的处理实行粉碎还田;对使用的农药空瓶、空袋,实行统一收集处理,不乱丢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