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西医综合考试辅导与模拟试题
18670900000088

第88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精解(87)

诊断:不易早期发现,一般在伤后数日或数周出现症状后才被诊断。静脉靛蓝注射、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 超及CT 等辅助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

(1)外伤性损伤的处理原则是先抗休克,处理合并损伤,再处理输尿管损伤。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修复损伤,保护肾功能。①钳夹伤或小穿孔;②结扎;③输尿管断离、部分缺损。

(2)晚期并发症的治疗。晚期并发症有输尿管狭窄、尿瘘、完全性梗阻、肾功能丧失等。

(三)膀胱损伤

病因:①开放性损伤;②闭合性损伤:直接暴力多发生于膀胱充盈状态下的下腹部损伤。

间接暴力常发生于骨盆骨折时;③医源性损伤;④自发性膀胱破裂可见于病理性膀胱。

病理:①可见于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仅伤及膀胱黏膜或肌层,膀胱壁未穿破,可出现局部出血或形成血肿,无尿外渗,但可发生血尿;②膀胱切割伤;③膀胱破裂,可分为腹膜外型、腹膜内型和混合型。

临床表现:①休克;②排尿困难、血尿;③疼痛;④局部肿胀,皮肤淤斑;⑤ 高氮质血症;⑥ 尿瘘。

诊断:病史,体检可发现损伤局部肿胀、淤斑、耻骨上压痛。导尿检查、X 线及CT 检查。

治疗:①紧急处理:抗休克治疗。②保守治疗:轻度的膀胱损伤,可经导尿管持续引流膀胱,保持尿液流出通.。③手术治疗:膀胱破裂伴有出血和尿外渗,病情严重者,应尽早施行手术。处理原则是:完全的尿流改道;充分引流外渗的尿液;闭合膀胱壁缺损。

(四)尿道损伤

1.前尿道损伤。

病因与病理:男性前尿道损伤较后尿道损伤更多见,多发生于球部。最常见的原因是骑跨所致的会阴部闭合性损伤。其次的损伤原因是会阴部受到直接打击的闭合性损伤。

临床表现:①尿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②局部血肿及淤斑;③疼痛;④排尿困难;⑤ 尿外渗。

诊断:①病史及体检;②诊断性导尿可检查尿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③X 线检查:逆行尿道造影可显示尿道损伤部位及程度。

治疗:①紧急处理:应进行抗休克治疗,宜尽早施行手术。②尿道挫伤: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必要时插入导尿管引流尿液1周。③尿道破裂:可留置导尿管引流1周左右。如导尿失败,可能为尿道部分破裂,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尿道裂口,留置导尿管2~3周。④尿道断裂:球部远端和阴茎部的尿道完全性断裂,应直接行尿道端端吻合术,留置导尿管2~3周。

并发症的处理:①尿外渗:前尿道损伤严重,应尽早切开引流。必要时作耻骨上膀胱造口,3个月后再修补尿道。②尿道狭窄:尿道外口狭窄应行尿道外口切开术。如狭窄严重,可行内镜下尿道内冷刀切开,对瘢痕严重者再辅以电切、激光等手术治疗。如狭窄严重,行尿道对端吻合术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③尿漏、尿外渗未及时引流,感染后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脓肿穿破可形成尿瘘,狭窄时尿流不.也可引起尿瘘。应在解除狭窄的同时切除或刮除瘘道。

2.后尿道损伤。

病因与病理:多合并有骨盆骨折。损伤的机制为:①前列腺突然向上后方移位,前列腺尿道与膜部尿道交界处撕裂;②尿生殖膈移位,使穿过其中的膜部尿道撕裂或断裂。

临床表现:①休克;②尿道出血和血尿;③疼痛;④排尿困难;⑤ 尿外渗及血肿。

诊断:①病史及体检:骨盆挤压伤患者出现尿潴留,应考虑后尿道损伤。直肠指诊对确定尿道损伤部位、程度及是否合并直肠肛门损伤等极为重要。②X 线检查:对疑有后尿道损伤的患者,可行逆行尿道造影。

治疗:①全身治疗:需平卧;②一般处理:对于损伤轻,后尿道破口小或部分破裂可试插导尿管,可留置导尿管引流2周左右,待拔管时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③局部治疗:后尿道损伤是否试插导尿管治疗一直存在分歧;④分期处理:早期只作高位膀胱造瘘,3个月后若发生尿道狭窄或闭锁,再行二期手术治疗。

三、常见各种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一)上尿路感染

1.急性肾盂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上行感染多为大肠杆菌和其他肠杆菌,血行感染主要为G+细菌。发病机制主要有:①尿路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尿液潴留,损伤黏膜;②膀胱三角区发育不良,膀胱功能紊乱使膀胱输尿管反流,致上行感染;③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不.;④医源性因素导致黏膜损伤等。

临床表现:①发热,血行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可先出现寒战、高热;②腰痛;③膀胱刺激症状,由下尿路感染上行所致急性肾盂肾炎,然后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

诊断:根据病史、尿液检查、尿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治疗:①全身治疗;②抗菌药物治疗;③用碱性药物缓解膀胱刺激症状,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解除膀胱痉挛。

2.肾积脓。

病因和发病机制:是肾实质严重感染所致的广泛化脓性病变,肾实质全部破坏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多继发于肾结石等梗阻性疾病。

临床表现:急性发作表现为畏寒、高热、腰痛和肿块等,慢性期表现为消瘦、贫血、反复尿路感染、脓尿。

诊断:可根据病史,结合尿液检查、尿路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B 超进行诊断。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肾造口术甚至患肾切除术。

3.肾皮质多发脓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其他感染原发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血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畏寒,发热,腰痛,肾区压痛,肌紧张,肋脊角叩痛。

诊断:血白细胞升高,血培养有细菌生长,尿培养阳性,B 超、CT 可见病灶表现,穿刺抽出脓液可以确诊。

治疗:抗生素治疗,B 超引导下穿刺或切开引流。

4.肾周围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多见,多由肾痈、肾表面脓肿直接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发热,腰痛,肾区压痛,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根据尿常规、腹部平片、B 超、CT、B 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可诊断。

治疗:应用抗生素局部热敷,支持治疗,穿刺和切开引流。

(二)下尿路感染

1.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多发于女性,为病原菌上行感染导致,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可有血尿,全身症状不明显。诊断结合病史,尿检查见白细胞、红细胞,膀胱镜及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治疗主要是用抗生素治疗。

2.慢性细菌性膀胱炎。多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或尿路急性感染反复发作迁延所致。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症状较轻。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中见白细胞、红细胞,尿培养阳性,B 超,静脉尿路造影,MRU 成像,膀胱镜检查等明确。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

3.急性尿道炎。多与急性膀胱炎同时发生,多经性接触传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病原体感染所致。主要症状有排尿烧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脓性分泌物等。治疗以抗生素与化学药物联用效果较好。

(1)淋菌性尿道炎。

病因:淋球菌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黏膜。

临床表现:发病较急,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或刺痛。尿道排出多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继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有不洁性接触史。治疗约1周后症状逐渐减轻,1个月后症状可全部消失。

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生活史,尿道分泌物涂片找到G+双球菌可确诊。

治疗:青霉素类药物为主。尿道狭窄以定期逐渐扩张尿道为主,必要时行尿道口狭窄切开。

(2)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因:病原体以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为主,其余为滴虫、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杆菌等,在性传播疾病中占第1位。

临床表现:一般在感染后1~5周发病。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和分泌少量白色稀薄液,常见于晨起时。

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不洁性生活史。清晨排尿前取尿道分泌物作支原体、衣原体接种培养。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淋菌性尿道炎可以发生双重感染,因症状相似,鉴别诊断应慎重。

尿道分泌物涂片每高倍视野下见到10~15个多核白细胞。找到衣原体或支原体的包涵体及未见细胞内G+双球菌,据此可与淋菌性尿道炎相鉴别。

治疗: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三)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病因:多在劳累、饮酒、性生活过于频繁后发生。常见致病菌为G-肠道杆菌,也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偶有厌氧菌。

临床表现和诊断:一般起病急,高热、寒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会阴部疼痛。直肠指诊见前列腺肿胀,有明显触痛、局部温度增高。急性期禁忌作前列腺按摩,以免引起菌血症。

治疗:快速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抗菌治疗疗程应至少持续2周。

2.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慢性前列腺炎可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三种类型。

病因:主要感染途径是经尿道逆行感染。致病菌多为G-肠道杆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临床更为常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支原体、隐球菌等。

临床表现:①尿路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在排尿终末或便后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流出;②疼痛;③性功能障碍;④精神紧张。

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内白细胞增多( >10/高倍视野),磷脂小体减少,细菌培养呈阳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可见多量白细胞,但细菌培养为阴性。而前列腺痛前列腺液内无白细胞增多,且细菌培养呈阴性。

治疗:应选择足量敏感抗生素,疗程至少6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前列腺腺泡有较强的穿透力,故为首选药物。红霉素、张力霉素、头孢菌素等也有较好疗效,可以每2周交替应用。对难治性病例、合并前列腺结石和持续性细菌感染者、合并膀胱颈梗阻和尿道狭窄者,可以行开放或腔内手术治疗。

3.急性附睾炎。

病因:主要由逆行感染所致,也可通过淋巴管或血流途径感染。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发病突然,多继发于下尿路感染。发病时阴囊疼痛,附睾肿胀,触痛明显,伴有高热。体征可见附睾肿大,形成硬块。尿细菌培养可呈阳性。

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采用抗生素治疗,疗程为4周。

4.慢性附睾炎。

病因:发病缓慢,一般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感染途径以逆行感染为主,细菌经前列腺逆行感染至附睾。

临床表现和诊断:肿物多发生于附睾尾,无急性发作时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阴囊不适、胀痛,性生活后加重。附睾局限性肿大,较硬,呈结节样改变,与睾丸界限清楚。静脉尿路造影和膀胱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治疗: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抗生素。疼痛剧烈持久或形成脓肿者可切除附睾。

四、常见泌尿系梗阻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泌尿系梗阻的原因:泌尿系梗阻的原因涉及泌尿系多种疾病。按泌尿系梗阻的病因性质可分为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根据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分为上尿路梗阻即输尿管以上梗阻及下尿路梗阻即膀胱以下包括尿道发生梗阻。①上尿路梗阻原因:上尿路机械性梗阻的原因为肾及输尿管先天性异常如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等;肾及输尿管结石;肾盂及输尿管肿瘤;输尿管炎症;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压迫输尿管;输尿管损伤等。②下尿路梗阻原因: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尿道瓣膜;尿道结石等。下尿路动力性梗阻的原因以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最为常见。

上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尿液的生成以肾小球过滤作用为主。过滤作用依靠肾小球毛细胞血管内的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及球膜阻力之间的压差,即滤过压。而尿路梗阻均可使其近端压力增高,导致尿液减少及肾盂扩张。由于肾盂内尿液可通过肾盏穹隆部静脉逆流、肾盂肾小管逆流、肾盂淋巴逆流及肾盂间质逆流等途径而重吸收,故尿液分泌并不停止。尿液的分泌和逆流的平衡失调促使肾积水继续发展。肾实质的营养主要由肾小球输出小动脉及其分支小动脉供应。这些血管的压力较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为低。因此,如尿路梗阻持续存在,则肾小管内反压增高而压迫这些血管,导致肾实质发生缺血性萎缩,最终使肾功能严重亏损。

下尿路梗阻的病理生理:下尿路梗阻时,膀胱欲维持正常的排尿速度,则需产生较强的膀胱逼尿肌收缩,使膀胱内压升高。如梗阻持续存在,可出现膀胱逼尿肌代偿功能不足而产生残余尿,最终使膀胱呈弛缓性扩大并导致两侧肾功能受损。

泌尿系梗阻的病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梗阻受损阶段;②管道肌层肥厚代偿阶段;③代偿衰竭阶段。

临床表现:上尿路梗阻的临床表现为患侧腰痛。肾积水明显时上腹部可触及肿块,如为间歇性梗阻则肿块时大时小。并发感染时可有发热、脓尿,有的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并发结石时可出现血尿。双侧严重肾积水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贫血等。双侧上尿路梗阻时可出现无尿。下尿路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小,尿无力,排尿滴沥,淋漓不尽,分段排尿,进而出现尿潴留及充盈性尿失禁。长期下尿路梗阻亦可导致两侧肾积水及肾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