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献案例与疑难解析
18671200000079

第79章 关于1946年“国民大会”

材料1

国民大会组织法,国大代表选举法和代表的选举,是十年前制定和举行的,已经不适合于十年后今天的中国情况,因此,对旧的必须重新考虑,必须修改,而不应坚持照旧不变。

如选举法第二条第四项规定“由国民政府指定者,二百四十名”。第二十五条“辽吉黑热国大代表之候选人,由国民政府指定之”。除了指定之外,还有当然代表,如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会及候补执行委员、候补监察委员为国民大会当然代表。”

我们的意见,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应负责协同政治协商会议商定中国民主宪法草案及国民大会选举法、组织法,并立即根据新的选举法,进行选举。

(摘自1946年1月17日中共代表邓颖超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报告)

材料2

(三)宪法之通过,须经出席代表四分之三同意为之。

(四)依(原)选举法规定之区域及职业代表一千二百名照旧。

(五)台湾、东北等新增各该区以及其职业代表共一百五十名。

(六)增加党派及社会贤达代表七百名,其分配另定之。

(注:中共和民盟的代表坚持他们两党派代表席位占代表总额的四分之一强)

(七)总计国民大会之代表为二千零五十名。

(摘自1946年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案·国民大会案》)

材料3

现在开幕的所谓“国大”不只违背上述决议(注:指在1946年1月的政协会议决议案)及精神,便连开会日期或延期也均由一党政府决定。代表名额,据十一月十五日上午政府已公布者竟达一五八零人,在原协议二零五零人中,已侵占其他党派名额四一零人,尤其是已侵占解放区二零零名代表名额至一四零人之多。

(摘自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招待记者时的书面谈话)

材料4

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起,蒋介石也开始向他的阿斗们说起召开国民大会议决宪法的故事来,一说就说了十四年。到了今年一月,由于中共和民主同盟作了极大的让步,答应跟蒋介石前十年一手包办产生的所谓“国大”代表共同制宪,人民对于宪政的幻想,这才变成了合理的希望。但是这次他竞因为一时冲动犯了个大错误.在十一月十五日单独召开了所谓“国大”。蒋介石打出了最大的一张牌,但是他既不能满足人民,又不能压倒对方,却只把弄假成真的国大再弄真成假。一切历史学家都会看出,这乃是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败。

(摘自1946年12月28日《解放日报》社论《弄真成假》)

请回答:

(1)参照材料1,指出国民党10年前搞的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选举的要害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已经不适合于10年后的中国情况?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在政协会上,中共和民盟代表在国大代表名额问题上如何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

(3)综合上述材料,“弄假成真”与“弄真成假”作何解释?为什么说这是蒋介石“最大的政治失败”?

答案要点:

(1)它的要害是违背了民主的原则,其代表不是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由国民党一党包办的。

与10年前相比,这时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人民的觉悟程度与民主要求大大提高,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和平民主力量空前壮大。

(2)原则的坚定性体现在坚持国民大会不能由国民党一党包办,必须增加各党派代表名额,中共和同盟代表须占代表名额的1/4强,以保证拥有否决权;策略的灵活性表现在承认了10年前由国民党一党包办产生的旧代表资格。

(3)“弄假成真”是指由10年前国民党企图一手包办的假国大演进到应按政协决议召开、各党派参加的真国大;“弄真成假”是指蒋介石又把应按政协决议召开的真国大,弄成了一党包办的假国大。蒋介石这一行为彻底暴露了他坚持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拒绝任何民主改革的真面目,激起了各阶层民众的强烈反对,在政治上空前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