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
18671700000045

第45章 大事记(4)

12月,仙居在全县721个行政村推行了村务大事民决。规定,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务,都要按“一事一议”原则提交村民公决。

2002年

1月15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在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陪同下,到杭州、绍兴、金华、温州就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出口等问题进行调研,先后考察了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出口加工区和部分外贸出口实绩较好的企业,并分别在杭州和温州主持召开了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出口座谈会。

4月23日,国务院体改办授予龙港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牌匾。

6月8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打下了第一根桥桩。这座大桥的投资额高达118亿元,其中有17家民营企业成为该座大桥股东。

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张月华:一位企业家的雷锋情结》,报道了在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有一位名叫张月华私营企业主,在3年多时间里,先后救了8条人命的光荣事迹。

8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湖州崛起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报道了浙江省湖州市在传统丝绸产业之外,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崛起,已占据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截至今年上半年,这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88.06亿元,利税7.78亿元,利润4.54亿元,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以上。

10月8日,温州烟具协会打赢中国入世后的一个反倾销案。

10月10日,以绿色纺织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纺织品博览会在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举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上海等10多个省(市)的企业参展。

10月15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正式命名龙港镇为“中国印刷城”的授牌仪式在龙港举行。

11月20日,在今天举行的2002年度全国纺织产品开发工作会议上,包括浙江绍兴彩虹庄布业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企业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家纺织信息中心颁发的2002年度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奖。这5家企业是自1999年流行面料评审活动(每年两次)开始以来,历届均得以入围的“八连冠”企业。

12月24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19个纺织产业基地和19个特色城镇,并以此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试点;这次被确定的纺织产业基地位于浙江省的有海宁市、绍兴县、杭州市萧山区。

12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农行个人创业贷款受欢迎》,反映了农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在杭州率先推出的“个人创业贷款”业务越做越红火的发展势头。个人创业贷款是农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专门为个体经营户(自然人)设计的贷款品种,自今年4月正式投放市场以来,立即得到广大个体劳动者的青睐。

2003年

1月4日,正泰集团董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南存辉与乐清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率先各捐资2000万元,当地十强民营企业争先恐后,捐资达7000万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援助当地革命老区生活困难群众和公共福利事业。

1月21日,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民营企业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这标志一个非公经济组织人才资源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正在浙江大地上展现。

1月22日,《人民日报》国民经济版报道,据杭州海关最新统计,2002年浙江省私营企业外贸出口总值为36.76亿美元,增长1.4倍,拉动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长9.3个百分点;占浙江省外贸出口总值12.5%,上升5.8个百分点。出口增量占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量的33%。

4月9日,浙江温州半岛工程开工,标志着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

6月15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工业品网上交易会——为期30天的浙江省首届工业品网上交易会开幕,3000多家工业企业生产的近2万余种产品在网上参展。举办工业品网上交易会,目的是利用近期全省网络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企业的电子商务进程,弥补因非典造成的损失,把更多的浙江企业和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7月30日,在上海举行的萧山非公有制企业推介及投资说明会上,杭州市萧山区22强非公有制企业亮相沪上,联手推出28个项目,寻求与在沪外企开展全方位合作的机会。此举在当地引起轰动,被业界称之为“好‘马’配好鞍,民资引外资”。这也是萧山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招商的一大手笔。

8月30日,一所由政府和当地企业共同创办的民办学校——台州市(东港)双语学校,开始面向社会招生。这是我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总投资2.5亿元,其中当地民营企业占80%的股份。

9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礼品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龙港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中国礼品城”荣誉称号。

12月13日至14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的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03年年会暨首届中国(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传出信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据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着力研究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拓宽发展领域,加快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004年

1月1日,浙江省开始实施《浙江省民间投资登记备案管理办法》,根据“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规定除了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外,境内公民和法人使用自有资金在浙江范围内进行的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规划的投资建设,一律实行备案管理,不再需要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意味着今后浙江省对非政府资金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无需审批。

1月12日,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04香港·浙江周”在香港拉开帷幕。

“香港·浙江周”是今年元旦《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正式实施后,内地省份首次赴港举行的大型经贸活动。“香港·浙江周”期间,举行了环杭州湾产业带推介会、浙港民营企业峰会、浙港物流对接论坛暨投资合作洽谈会、浙港金融合作与企业融资研讨会等20项活动。

2月2日至3日,无锡市在台州市召开2004年民营经济工作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久武应邀出席会议,并介绍了台州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经验。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东港集团董事长王云友应邀在会上作了如何发展企业的经验介绍。

4月2日,台州市举行《推动力——台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的观察与思考》一书首发仪式。此书由《了望》周刊原总编辑陈大斌所着。

4月13日至15日,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来台州市调研民营经济面临挑战和民营经济需要解决等问题。省政府副秘书长詹泰安陪同调研。

4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宁波海关力促民营经济发展》,报道了宁波海关着眼当地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实际,坚持以把关促服务,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4月21日,在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柳市镇的总部,集团党委委员和董事局董事们围坐在一起,正举行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主题是加强人才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温州市委宣传部、柳市镇党委的领导也作为顾问,在会上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成立理论学习联合中心组,是这家民营企业的创新探索,也是他们贴近民营企业特色和实际,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之一。

5月21日,吉利控股集团的第21万辆轿车驶下生产线。与此同时,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中国汽车工业50年”评选颁奖活动也在这里同时举行,吉利控股集团及其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分别荣获“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家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奖”和“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位杰出人物奖”。

5月22日至24日,首届中国温州科技成果交易会举行。中科院及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工大等200多家国内院校汇集温州,带来4000余项与温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参展交易,还有700多位有中级以上职称、温州发展急需的技术、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前来洽谈应聘。

6月2日,由9家温州民营企业出资筹建的中瑞财团成立,这是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全国首家无地域限制的以“财团”命名的控股有限公司。

6月8日,第六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浙洽会、消博会的主题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展会主要由投资洽谈、贸易展览、开放论坛和科技人才引进四大板块组成,吸引了109个国家的1万余名客商参加,参会客商总数将超过3万人。

6月18日,浙江武义后陈村全体村民选举了武义历史上第一个基层监委会——后陈村监委会,改变“选举时有民主,选举后无民主”的状态,破解了“半拉子民主”的难题。这也是全国试行的第一个农村监委会。

7月5日,《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正式出版发行。

7月16日,全国首部“村民自治特别法”的《石磁村典章》在浙江新昌县儒岙镇石磁村问世。经过论证后,典章在整个儒岙镇开始全面推广,更名为《乡村典章》。典章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成为村干部与村民的“刚性规范”。同时也对村干部和村民形成双向制约的合力,即相互管理、相互监督;是浙江村民自治的一个缩影和样板。

8月18日,浙商银行上午在浙江杭州开业。该银行是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为15.0073亿元。在浙商银行全部15家股东中,13家民营企业持股128628万股,占全部股本的85.71%;两家国有企业持股21445万股,占14.29%。

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公布了2003年度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经营状况调研、排序结果,在上榜的500家中浙江省有183家,其中在营业收入总额排名前20位的民营企业中,浙江占了10家。至此,浙江省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数量已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

8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宪法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法律法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9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4年全国百强县(市)信息,根据2003年度的最新测定结果,其中浙江绍兴也获此殊荣,位列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前十名。

9月25日,“中国青蟹之乡”命名仪式在三门举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于斌宣读命名书,三门正式成为“中国青蟹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