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280问
18672000000022

第22章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2)

问题176:如何防治农田化学除草剂污染?

答:目前我国生产的除草剂品种有20多个,年使用量约占农药总量的12.5%。研究表明,所施用的除草剂中,有20%~70%会长期残留于土壤中,引起环境污染。减少除草剂对土壤污染的措施是多方面的,除减少单位耕地面积化学除草剂用量、规范使用方法、杜绝浪费等一般性措施外,还可采取如下措施:①进行除草剂残留量预测。具有较长残留期的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的危害是化学除草剂污染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气候、土壤和作物等的情况不同,同一种除草剂在各地的污染和危害状况是不同的,因此进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量的预测评价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其结果可以判断某种除草剂在该地区的适用性。②推广使用毒性较低的土壤处理剂,减少土壤的化学除草剂残留量。我国农田使用的长残留除草剂品种有莠去津、甲磺隆、氯磺隆、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异恶草松、唑嘧磺草胺、西玛津、胺苯磺隆、甲氧咪草烟、二氯喹啉酸等。

利用化学农药的一些降解规律,可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土壤中除草剂的降解速度。例如,氟乐灵和其他一些化学农药在淹水条件下要比旱作条件下降解快得多,就可实行包括有水稻的水旱轮作,缩短这些化学农药的残留期。多施有机肥,甚至接种有效微生物能加速土壤中除草剂和杀虫剂的降解速度。③使用各种物质减轻土壤中残留化学除草剂对作物的危害。土壤使用活性炭或用活性炭拌种可以增加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安全性,减少农作物对除草剂的吸收。

活性炭和除草剂的比例可为200∶1。在轮作中不安排对除草剂敏感的后茬作物,或安排从土壤中吸收化学农药少的作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残留农药的危害。④加强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除草剂施于土壤中,一般通过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而消失。对于长残留除草剂而言,物理过程是次要因素,微生物降解与化学水解是其主要降解途径。大量研究证明,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在农药降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已成为环境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

问题177:土壤污染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土壤污染途径主要有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农业利用、农用化学品施用、大气干湿沉降等。污水灌溉(简称污灌)是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径。未经处理的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质,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主要是酸、碱、盐及重金属类,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制药、石油化工等企业废水中的三氯乙醛、多环芳烃等。生活和医院污水、制革与屠宰工业废水是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城市垃圾、污泥以及畜禽粪便、农业秸秆等)在农业利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重金属、病原菌和某些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在土壤表面堆放、处理和填埋过程中,可通过大气扩散或降水淋滤,使周围地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等的应用,能供给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控制病虫草害发生以及调节土壤水分、温度等有利途径,但是这些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施用,也会使土壤发生过量营养物质积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残留地膜污染等危害。大气污染后通过干、湿沉降也可对土壤产生污染。湿沉降是指随降水作用将污染物输入土壤之中;干沉降作用是指固体颗粒物质直接以降尘方式输入土壤。

问题178: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其特点是什么?

答: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着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汞、镉、铅、铬等。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一是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二是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三是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重金属污染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问题179:二氧化硫有什么危害,它的来源是什么?

答: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的中等刺激性气体,主要影响呼吸道。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燃料。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很大部分来自发电过程及工业生产。吸入二氧化硫可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支气管炎及心血管病)。对于容易受影响的人,除肺部功能改变处,还伴有一些明显症状如喘气、气促、咳嗽等。二氧化硫亦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是在悬浮粒子协同作用下。

最易受二氧化硫影响的人包括患有哮喘病、心血管或慢性肺病(例如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者,儿童及老年人。

问题180:二氧化氮有什么危害,它的来源是什么?

答: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主要来自于车辆废气、火力发电站和其他工业的燃料燃烧及硝酸、氮肥、炸药的工业生产过程,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如哮喘患者,较易受二氧化氮的影响。对儿童来说,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研究指出长期吸入二氧化氮会导致肺部构造改变。二氧化氮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酸雨的来源之一。

第2节 农业养殖污染与治理

问题181:什么是农业养殖污染?

答:农业养殖主要包括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两个部分,农业养殖污染指在养殖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以及养殖废弃物(包括洗刷用具、病死畜禽和水产品、孵化残余物、霉变饲料等)乱排乱放,水产养殖过程投放的大量饲料、肥料、药剂和产生的水产品排泄物、尸体缺乏科学管理和处理,而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病原菌等直接进入土壤、大气、水体,从而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来自农业部门的资料显示,一头猪一年排放粪便1500千克,所含物质折算含氮14.7千克、磷9.2千克、钾15.1千克。根据有关经验数据,规模猪场存栏生猪头均年产干粪为390千克,年产污水4000千克,头均存栏奶牛年产干粪为9000千克,年产污水为12000千克。屠宰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量0.4~0.7立方米/头。农业养殖产生的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周围湖库、河流、海洋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蓝藻暴发、近海赤潮等事件,直接威胁群众饮用水安全,造成养殖海区及近邻海域底质缺氧、水质恶化。

问题182: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有哪些?

答: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畜禽粪便既是宝贵的有机肥,种养结合良好的地区畜禽粪便对环境不仅没有污染,还促进了当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如果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则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一是污染空气。畜禽粪便长期堆放于畜牧场,会向空气中散发许多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周围农村的空气,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二是污染水体。畜禽粪便和污水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有些渗入地下水,使地下水丧失了食用功能,严重影响周围农村居民的安全供水。三是传播疾病。畜禽粪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而且还能滋生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当人畜共患疫情发生时,将给人畜造成灾难性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四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如上海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有800多万吨,不经处理的畜禽粪严重污染了郊区的环境,按郊区400多万亩耕地计算,平均每亩耕地可摊到1.76吨。这800多万吨粪便估计流失率约为27%,也就是说,每年约有200多万吨将污染农田和河道。

问题183:如何建立畜禽生态养殖方式控制污染?

答:畜禽生态养殖是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畜禽生产,以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畜禽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形式。建立畜禽生态养殖方式主要包括:(1)要选择生态环境优良、没有工业“三废”污染的地方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养殖场,畜禽养殖场应选择在远离村庄、城区、居民点的地方,必须保证不对饮用水源产生污染。水源要充足,场内设施安排合理,应建造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便处理设施。同时,大气、水、土壤必须经专门机构监测达到规定的标准。大气环境标准必须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家禽用水标准须按国家居民生活用水标准的要求,用水无色透明,无异味,味道正常,中性或微碱性,含有适度的矿物质,不含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农药、亚硝酸盐)、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等;土壤不含放射性物质,有害物质(如汞、砷)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要选择非疫区、防疫条件好的地方。我国地域广大,经济相对落后,短时间内要消灭烈性动物疫病难度较大。因此,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是发展生态养殖的最佳选择。

(2)发展立体养殖,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如:“鸡-猪-蝇蛆-鸡、猪”模式,即是以鸡粪喂猪,猪粪养蝇蛆后肥田,蝇蛆制粉,含蛋白质高达63%,用来喂鸡或猪,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更重要的是,蝇蛆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可以大幅度提高猪、鸡的抗病力。这种模式,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又使鸡粪作了无害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十分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鸡-鱼-藕”模式:架上养鸡,架下鱼池,池中养鱼、植藕;“水禽-水产-水生饲料”模式:坝内水上养鹅鸭,水下养鱼虾,水中养浮萍,同时,坝上还可养猪鸡;还有“猪-沼-果(林、草、菜、渔)等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野外放养,将仔禽放养到果园、山林、草地或高秆作物地里,让其自由采食野菜、草籽、昆虫。(3)加强畜禽疫病,控制或消灭畜禽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改善和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采用动物疫病新的综合防治技术、消灭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的传染病,降低规模化饲养的死亡率。

确保畜禽健康、无病,生产出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的产品。

积极使用活菌制剂。活菌制剂也叫微生态制剂,其中的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大量繁殖,使病原菌受到抑制而难以生存,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类胡萝卜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抑制或杀死病原菌,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问题18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如何治理?

答: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粪便在湿的时候更易腐败产生臭气,使粪便迅速干燥可以减少臭气的产生。

减少粪便中的水分和臭气,可在饲料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天然沸石、硫酸亚铁、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等。

②畜禽粪便用做有机肥料和饲料资源重新加以利用。可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或堆积发酵的方法,把畜禽粪便制成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蔬菜、牧草的专用肥。鸡粪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较高的能量,采用干燥、发酵、青贮等方法加工处理后,可用做猪饲料。③猪粪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粪中的氮素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也可作为鱼饲料进行再利用。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沼气。将畜禽粪便投入沼气池中,经过发酵处理,可开发沼气等再生能源。经过发酵的粪便,还能够消灭90%以上的畜禽寄生虫卵、大肠杆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