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280问
18672000000032

第32章 农村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5)

村庄环境整治要求达到:①村庄布局优化。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②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通行政村主干道达到四级以上标准。③村庄绿化。山区、半山区、平原的中心村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5%、20%、25%以上。村庄中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④路灯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⑤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普遍入户;村庄内有专用公共厕所,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⑥河道净化。保护好村域内现有的水面,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河道堤防和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问题256: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展生态绿化?

答: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绿化应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元,以农民庭院、村庄、街道、乡间公路、步道、水溪两侧、农村学校、卫生所、公共活动场所为场地,经过规划设计,实行整体绿化,建设生态防护林或生态景观经济林。新农村绿化要坚持三大原则:坚持保留利用原地树木为主,新造补缺的原则。坚持选择利用乡土树种为主,慎重引进树种的原则。坚持农民投劳为主,政府适当资助为辅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绿化要根据场所选择不同的种植树种。①公共场所的绿化,应选栽绿量大、寿命长、冠径大的树种,以便形成绿色骨架,辅栽灌木植物,逐步形成错落有序的景观。②溪河道路的绿化,水边可选植耐湿树种,道路两旁选植遮阴的行道树种,田间路道应栽植冠径小,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树木。③村庄及庭院四周的绿化,考虑既有经济收入,又能营造宜居环境的树种。④农村学校的绿化,可选植冠径大的树种,为孩子们提供绿荫。教室门口、围墙旁、步道边栽植一些花期长、易管理、色泽鲜艳的时令花卉,达到孩子们课间休息时调节视力,减轻大脑疲劳的效果。

问题257:什么是立体绿化?

答:立体绿化是利用藤蔓植物在生长时依附于或覆盖于不同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的一种绿化方式,包括亭台、楼阁、廊柱、墙、屋顶、阳台、花架、立体花坛、栅栏、护坡、室内装饰及各种建筑设施上的绿化。立体绿化一方面为净化空气作贡献,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美学价值,它能把建筑物的某些缺陷通过绿化掩盖起来。常见的立体绿化方式有墙面绿化、阳台绿化、室内绿化等。墙面绿化是用攀援植物(如爬墙虎)或其他植物装饰建筑物墙面或各种围墙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是立体绿化中占地面积最小而绿化面积最大的一种形式。阳台绿化是用植物装点阳台,夏天可遮阴降温,冬天可挡风保暖。阳台绿化植物可随不同喜好选择树种,或观叶或观花。例如杜鹃,茶花,君子兰,含笑,米兰以及仙人掌科的肉质植物等。室内绿化是利用植物与其他构件以立体的方式装饰室内空间构成景致。室内绿化可调节室内空气,改善室内气氛,同时可弥补室内缺憾,点缀室内陈设。

问题258:什么是城镇绿化覆盖率?

答:城镇绿化覆盖率指城镇绿化覆盖面积占城镇总土地的百分比,是反映城镇绿化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式为:

城镇绿化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城市总用地面积(公顷)×100%。

问题259:什么是绿色消费观?

答:绿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也就是说,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考虑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问题260: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

答: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当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饮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也有害。减少酸雨的主要途径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问题261:为什么要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答:市场上的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由于它在水的软化、固体污垢分散、酸性污垢去除等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人们对它的用量也逐渐加大。可是问题也随此而来,因为磷酸钠在完成使命后随污水被排入各种水域,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生长迅速,水体流动减缓,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因缺氧死亡,直至水质变坏甚至发臭。

于是,人们纷纷采取禁磷措施。无磷洗衣粉则是不添加三聚磷酸钠,以一定的配方技术和其他原材料来替代磷酸盐的功能。目前普遍采用的替代技术是沸石与适当的高分子化合物复配。由于磷污染日甚一日,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发展绿色洗涤业刻不容缓。

问题262: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

答:目前,政府环保部门每天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告空气质量状况,规定空气质量必须依据的污染物有三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漂尘),这是根据全国城市污染情况及现有技术水平而确定的。其中空气质量采用了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评价。我国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值。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五个等级,API≤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50<API≤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100<API≤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API>2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API>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问题263:什么是汞污染?

答:汞即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比重13.6,熔点-39.3℃,沸点357℃。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其蒸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七倍。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特别是汞的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大。鱼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会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会中毒致死。

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当汞进入人体后,即集聚于肝、肾、大脑、心脏和骨髓等部位,造成神经性中毒和深部组织病变,引起人疲倦、头晕、颤抖、牙龈出血、秃发、手脚麻痹、神经衰弱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精神混乱,进而疯狂痉挛致死。有机汞还能进入胎盘,使胎儿先天性汞中毒,导致新生儿畸形或痴呆。汞的毒性是积累性的,往往要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反映出来。食物链对汞有相当大的富集能力。如淡水鱼和浮游植物对汞的富集倍数为一千,淡水无脊椎动物为十万,海洋植物为一百,海洋动物为二十万。

问题264: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汽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尾气主要是指从排气管排出的废气。汽车尾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的化合物及碳的颗粒物。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占整个城市空气污染的60%,甚至到90%。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人在NO2浓度为9.4mg/m2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不仅对人产生危害,对植物也有毒害作用,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酯基硝酸酯,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乙烯可影响植物的开花结果。汽车尾气对甜菜、菠菜、西红柿、烟草的毒害更为严重,因此公路两侧的农作物减产是与汽车尾气的污染分不开的。

问题265:什么是室内空气污染?

答: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在浓度含量上或在种类上不断增加,当有害物质在有限的空间达到一定浓度后,引起人体不适症状的现象,称为室内空气污染。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为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其中主要有甲醛、氨、苯、苯系物和氡等。如各类人造板材、油漆、有机溶剂、黏合剂、化纤地毯、塑料地板等装饰材料中含有的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可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甲醛气体。甲醛对眼睛、鼻子、喉咙等处的黏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当浓度在0.07mg/m3时,即能嗅到它的臭味,0.3mg/m3时会引起眼睛刺激;0.7mg/m3时咽喉干渴难受。长期接触甲醛,会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来源于涂料、油漆、稀释剂、香蕉水和各种黏合剂等的苯和苯系物,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严重的致癌物质。人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发生慢性中毒。

问题266: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漂尘)对人体有何伤害,它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答:总悬浮颗粒物大小由0.05至100微米不等的颗粒物组成,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小于10微米以下的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漂尘)。总悬浮颗粒物由天然及人为来源产生,包括海洋、泥土、车辆废气、工业活动、建筑工程以及气相化学反应。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决定于粒子吸入而积聚于呼吸系统的数量。直径10微米或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能直达并沉积于肺部,而引发不良的健康反应。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导致呼吸不适及呼吸系统症状(例如气促、咳嗽、喘气等)、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及损害肺部组织。因此,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漂尘)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最易受总悬浮颗粒物影响的人士包括慢性肺部及心脏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老年人及儿童。

第4节 农村生态建设

问题267:什么是生态省?

答:生态省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省建设则是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国民经济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和改善生态环境,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正式批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省开展生态省创建工作。

问题268:什么是生态市?

答: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生态市是地市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最终目标。生态市的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市的基本条件:①制订《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②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