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
18672900000047

第47章 主要参考文献(2)

[127]周振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28]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社会团体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29]朱英.近代中国商会、行会及商团新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0]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31]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和微观行动的角度看.香港:(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期刊和网络资料:

[1]安戈,陈佩华.中国、组合主义及东亚模式.战略与管理,2001(1).

[2]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温州民间借贷利率逼近历史高位,引自网页: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0117/09474417337.shtml.

[3]卜旻.中国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作用.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

[4]蔡晓莉,刘丽.中国乡村公共品的提供:连带团体的作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

[5]臧志军.“治理”:乌托邦还是现实?.理论文萃,2003(4).

[6]曾维和.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综合监督机制探讨.兰州学刊,2004(3).

[7]曾祥生.水产养殖场受污染损失1.7亿元,温州市政府败诉.检察日报,2006年10月27日.

[8]陈家刚.德国地方治理中的公共品供给:以德国莱茵-法尔茨州A县为例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1).

[9]陈锦华.从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到“软着陆”成功.中共党史研究,2005(2).

[10]陈林,徐伟宣.从企业法人治理到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4).

[11]陈丽霞.温州人地关系研究:1960-1840年.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2]陈佩华.革命乎?组合主义乎?——工人及工会在后毛泽东时期.当代中国研究,1994(4).

[13]陈剩勇,马斌.温州民间商会:民主的价值与民主发展的困境.开放时代,2004(1).

[14]陈剩勇,马斌.温州民间商会:一个制度分析学的视角.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15]陈剩勇,马斌.温州民间商会:自主治理的制度分析——温州服装商会的典型研究.管理世界,2004(12).

[16]程为敏.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5(3).

[17]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1(10).

[18]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市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

[19]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回顾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2).

[20]丁元竹.对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7(9).

[21]董利娟.反倾销,行业协会作用重大.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7).

[22]冯巨章.企业合作网络的边界:以商会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6(1).

[23]冯兴元.市场化:地方模式的演进道路.中国农村观察,2001(1).

[24]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25]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2).

[26]高晓红.政治文明与公民政治参与、公民社会.东南大学学报,2004(6).

[27]耿曙,林瑞华.制度环境与协会效能:大陆台商协会的个案研究.台湾政治学刊,2007(12).

[28]顾昕,王旭.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关系的演变.社会学研究,2005(2).

[29]顾昕.当代中国有无公民社会与公共空间?——评西方学者有关论述.当代中国研究,1994(4).

[30]顾昕.公民社会发展的法团主义之道:能促型国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增权.浙江学刊,2004(6).

[31]顾昕.能促型国家的角色: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非营利部门的转型.河北学刊,2005(1).

[32]顾昕等.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专业团体的关系演变.社会学研究,2005(2).

[33]郭斌,刘曼璐.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2(10).

[34]国家经贸委行业协会办公室.我国工商领域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经济参考研究,2003(12).

[35]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引自网页: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80228402464933.htm.

[36]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政治,2002(5).

[37]何增科.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8]洪晓梅,高艳军,徐剑.论我国行业协会功能及其法律调整.东北大学学报,2007(5).

[39]洪振宁.市场经济与温州文化变迁.学习与思考,1995(2).

[40]洪振宁.永嘉学派与今日温州.温州大学学报,2001(2).

[41]侯迎欣.论行业协会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

[42]黄红华.商会的性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5).

[43]黄健荣,杨占营.新公共管理批判及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中国行政管理,2004(2).

[44]民间商会的失灵及其矫正:基于温州行业协会的实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8(1).

[45]江华.民间组织的选择性培育与中国公民社会建构:基于温州商会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

[46]江华.民间商会的一业多会问题及其求解路径:基于温州行业协会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5).

[47]康晓光,韩恒.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5(6).

[48]赖海榕.乡村治理的国际比较:德国、匈牙利和印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1).

[49]蓝志勇,陈国权.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前沿理论评述.公共管理学报,2007(3).

[50]黎军.论通过行业协会实现公众参与.政治与法律,2006(4).

[51]李炳秀,陈晓春.内部人控制与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探讨.云梦学刊,2005(2).

[52]李程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共管理学视角的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05(5).

[53]李春成.治理:社会自主治理还是政府治理.理论文萃,2003(4).

[54]李晗.审计委员会制度与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国总会计师,2005(8).

[55]李景鹏.后全能主义时代的公民社会.中国改革,2005(11).

[56]李建琴,王诗宗.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权力博弈、互动机制与现实局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5).

[57]李俊慧.“自治”精神的起源:论温州民间“自治”与顺德地方“自治”之异同.经济学消息报,2000年12月8日.

[58]李立国.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探析.教育研究,2006(11).

[59]李晓晔:“温州:如何有效放松银行准入”,引自网页: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 yhpl/20050928/09142005016.shtml

[60]李雅斌.论我国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地位和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4.

[61]梁上上.论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法学研究,1998(4).

[62]林健,范佳凤.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智猪博弈恶化及治理.系统工程,2006(4).

[63]刘承礼.匈牙利乡村治理的模式解读与经验借鉴:基于乡村公共品提供机制的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1).

[64]刘小京.略析当代浙南宗族械斗.社会学研究,1993(5).

[65]刘振江.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综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4).

[66]鲁篱.论行业协会自治与国家干预的互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9).

[67]罗尔纲.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人口压迫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1949(1).

[68]马斌,徐越倩.社区性产业集群和合作性激励的生成——对温州民间商会生发机制的社会经济学考察.中国工业经济,2006(7).

[69]马秋莎.比较视角下中国合作主义的发展:以经济社团为例.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70]马迎贤.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谈非营利组织治理.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

[71]马迎贤.非营利组织理事会:一个资源依赖视角的解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

[72]孟雁北.反垄断法视野中的行业协会.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3).

[73]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外经与市场处.2007年度中国贸易救济情况综述,引自网页:http://www.nbec.gov.cn/newsBrowes/zhengCe/detail.jsp?id= 13005.

[74]潘左华.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公共管理学报,2005(1).

[75]钱颜文等.非营利组织治理及其治理结构研究:一个对比的视角.科研管理,2006(2).

[76]秦诗立,岑丞.商会:从交易成本视角的解释.上海经济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