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18673100000003

第3章 绪言

1949年5月3日傍晚,谭震林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兵团进入杭州。

其时,浙江农村多数地方大概与明清时期没有较大差别,城市则仅有少数点缀性的现代设施和产业机构。城乡凋敝,社会落后,人民困苦。

时间跨越27年,进入1976年,历史似乎仍在缓慢延续。城市少有生气,农村依然贫穷,浙江上上下下都在重重束缚中思索和寻找。

一、历史转折

这是一片失去了多重历史机遇的土地,这是一个被多重磨难扼制着巨大活力的区域。

浙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然而这并没有加快浙江现代经济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浙江商人和浙江资本大量流向上海,本地现代经济发展缓慢。1947年,浙江工厂资本总计只有上海的6.1%、江苏的16.7%。1949年,浙江约有2000万人口、50万工人,但近代产业工人仅10万左右。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只有1.0亿元,工业总产值5.6亿元。国民经济重心在农村,城市人口最多不过300万。

浙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是一个被全国的经济建设边缘化了的省份。无休无止、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乃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直至两岸局势紧张,经济建设的禁锢和折腾接踵而来。1953年至1978年合计,浙江人均国有投资只有411元,仅高于西藏,列全国倒数第二,只有全国平均的52.6%;同期,全省GDP平均每年仅增长4.9%,比全国同期的5.8%还低0.9个百分点。

1978年,浙江人均GDP仅331元,列全国第十六位。国有工业产值只有82亿元,列全国第十八位。财政收入稍好,但也只有27亿元,列全国第十三位。全省农民人均从集体分配的收入仅为102元,温州等一些地方的农民从集体分配的收入,甚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前夕的浙江省,恰如一个被压紧了的弹簧,强烈的能量在寻找着喷薄而出的机会;历史商品经济的生动经验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生存状况的强烈诉求,汇聚成市场经济的猛烈“地火”。

1978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年。这一年的年底,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恢弘的场景:无数匹战马被勒紧缰绳,无数个战士在等待着冲锋号令;战马仰天长嘶,奔腾欲出;战士斗志冲天,跃跃欲试。就在这样一个时刻,那一声嘹亮的冲锋号令,仿佛是启动历史变迁的开关。号令之下,铁流滚滚;号令之下,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二、两条主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解放思想进程,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讨论、突破两个“凡是”开始的。对于浙江来说,这是一场自上而下展开的思想大解放,构造了一个奋起推进思想解放的良好环境,形成了解放思想的巨大激励。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作为一个省区,就是在全国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解放思想进程,形成了解放思想的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突破姓资姓社束缚,尊重和支持基层与群众的创业创新,较快形成了市场经济坚实的微观基础。

第二条主线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确立和持续创新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有力地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这两条解放思想的主线,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前,以突破姓资姓社束缚为主;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以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为主。

两条主线,一线多点,互有交错,互为促进,整体成为浙江改革发展迅猛推进的基本因素。这也是浙江作为一个省区,在解放思想进程上形成的鲜明特点。

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把浙江解放思想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突破:浙江解放思想的第一阶段。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至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

(2)务实:浙江解放思想的第二阶段。1992-2003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3)求真:浙江解放思想的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

任何归纳都会带来信息损失。但也正是这样的归纳,可以整体了解到浙江自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进程的脉络和框架。

三、奇特进程

这是一场奇特的解放思想进程。说它奇特,是因为这场思想解放进程,大多数时候,缺少公开的、见之于媒体的激烈争论,有时甚至根本找不到公开的反方。即使有明确的反方,也多半是一些正直、善良的人们。这是一场主要和我们自己头脑中残存着的“左”的禁锢和传统观念展开的斗争。

还有一个奇特性,就是浙江作为一个省份的特点决定的解放思想的“两难”。对于党委和政府来说,上有中央政府,下有基层和群众;对上必须充分考虑既定的体制和政策框架,对下必须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业创新实践。这就形成了一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两难。对于民间来说,也有一个如何在既定的体制框架中,最小化解放思想成本,最大化解放思想收益的问题。所以无论民间还是政府,在这场伟大的解放思想进程中,都必须具有高超的智慧和策略。

再一个奇特性,就是浙江解放思想的进程,好比是一列不断加速的列车。

前期举步维艰,即使是中央赞成的思路,居然在浙江也不一定行得通;即使是局部的一个决策,也会引来争论和非议。而在随后,争论和非议慢慢减少,乃至逐渐消失。到了20世纪末期,即使是中央尚未提出的思路,居然也少有争论和非议。

物理学有加速度,科技发展有加速度,解放思想也有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