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
18675100000010

第10章 世界石油生产消费的区域及国家分类(1)

对于我国来讲,采取积极的外交方式,拓展进口石油的途径,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中国进口石油需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对此我们综合分析了全球83个国家与地区的石油生产和消费趋势。未来世界石油市场将以生产为主导,世界各大区域生产消费不平衡性加剧,有必要对世界生产和消费国进行分类,明确今后我国石油外交工作需要关注的各大区域的国家和地区。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建立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分类模型,这是一个多变量模型。基于多指标、多角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及南美地区的委内瑞拉构成基本稳定的石油输出国板块,是我国进口石油成熟的来源地。此外,中东地区的沙特情况比较特殊,需给予密切关注。在亚太地区,应密切关注中国、日本与俄罗斯构成的板块。

第一节 石油生产及消费国家的总体情况分析

由于石油对现代经济和国家安全关系重大,谋求对石油资源和产油国的控制,历来是西方大国对外战略的重要课题。二战前,西方列强之间尖锐矛盾之一就是对中东、北非、东南亚石油的激烈争夺。二战后,美苏在中东、海湾地区的争斗,美欧对伊拉克、伊朗、利比亚政策的差别,莫不与石油问题相关。当前,发达国家在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生产方面,西方大石油公司掌握资金、技术的优势和运输、加工的网络优势;在消费方面,西方是油气主要消费国,拥有全球销售网,还具有进行市场投机的信息力量与巨大财力。从总体国际形势看,石油消费国之间、消费国与资源国之间、资源国与资源国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同时又相互依存,关系错综复杂。全球化增加了对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新的竞争压力和政治压力,导致全球石油生产和需求的波动,石油价格也会随之摇摆不定,某个特定国家和地区出现快速增长或衰退,其影响将迅速蔓延到全球。在此情况下,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更加敏感。在国际经济复苏前景趋好,国际石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主要产油国形势不稳的大背景下,想要梳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

当前世界石油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首先,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正在赶超发达国家。其次,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里海和中亚国家、非洲几内亚湾国家等新兴产油国的地位迅速上升,挪威、加拿大和英国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将“群雄并立”。第三,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发达国家的几大跨国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寻求稳定的油源,并且争取石油开发和生产的份额;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新老产油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迅速提高石油效益并且寻求稳定的买家。发展中地区大国和新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将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同发达国家的几大跨国石油公司分庭抗礼。现在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石油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各产油国和主要石油消费国,都在增加对石油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各产油国纷纷扩大石油开放领域吸纳境外投资;主要石油消费国,包括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境内外石油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并将继续增加世界石油产品的供应。

本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侧重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世界生产和消费国进行分类研究,既不是像企业研究那样从微观角度对单个石油区块甚至单个油田进行研究,也并非只是简单地按地理位置划分。关键是要找出与我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资源国和重点消费国。研究石油战略和安全的大多数文章对世界石油生产消费形势按地区或组织进行分类。这样分类的好处是简便易行,直观易记,符合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深入提示各国在能源这一领域的实质异同,特别是因地区性而掩盖了一些重要的特征。其实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即使在同一洲或同一地区也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在制定战略措施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诸如储量水平、石油生产和消费规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石油生产的波动状况、冶炼能力、地理位置等等确定我国可能突破的重点地区和国家。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于二三十个国家,其中2000年最多达到33个国家。2004年,向中国出口原油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阿曼、安哥拉、伊朗和俄罗斯。这里研究的重点是把握好两个总体关系,一是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是一个总体,石油生产国出口面向的是多个消费国,同样,石油消费国可能从不同的生产国进口石油,这表现为多对多的对应关系,单纯研究双边或仅从某一地区出发考虑恐难把握全局;二是对于每个国家考虑的是多个指标,不仅包括石油方面的指标,还包括其他的经济指标,这样有利于对每个国家的石油生产和消费潜力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未来世界石油市场将以生产为主导,世界各大区域生产消费不平衡性加剧,有必要对世界生产和消费国进行分类,明确今后我国石油外交工作需要关注的各大区域的国家和地区。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建立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分类模型,这是一个多变量模型。为从总体上对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研究中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根据元素的指标性质亲疏和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国家分类模型简洁实用,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各国在总体经济和石油工业发展方面的特点。考虑83个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及地区,涵盖了世界石油探明储量99.4%、年产量98.8%、年消费量93.9%、年炼油能力83.1%,指标体系为1986-2004年石油探明储量、年产量、年消费量、年炼油能力,还包括2004年相对上一年的变化率和占世界总量的份额等,以及其地理位置、是否OPEC成员及经济发达程度等共87个单项指标。采用基于方差分析思想的WARD方法,按元素数据指标类中心值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保证同类元素间离差平方和最少,不同类元素间离差平方和较大。

第二节 区域及国家分类的主要结果及分析

基于多指标、多角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及南美地区的委内瑞拉构成基本稳定的石油输出国板块,是我国进口石油成熟的来源地。此外,中东地区的沙特情况比较特殊,需给予密切关注。在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是主要石油资源竞争国,中国、日本与俄罗斯构成石油供需的小板块,中、日两国对俄罗斯石油资源均有强烈需求。对于我国来讲,采取积极的外交方式,开拓从俄罗斯和中亚进口石油的途径,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

一、关于独特的美国板块和中美在石油领域的关系分析

可以看出,美国自成一大类,从所列指标来看,美国2004年石油储量294亿桶,仅占世界的2.5%,而消费量占到世界的24.9%,炼油能力占到世界的20.1%。美国区别于其他板块的类切分值达到1762,充分体现了其在世界石油格局中的极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2006年以来,美国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对海外石油过分依赖,而且这些石油大多来自不稳定地区。他呼吁通过科技创新使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成为历史。从国际战略格局来看,美着眼全球,战略脉络更加清晰。美先发制人,打伊倒萨,成为“9·11”后美战略调整的分水岭。美重塑中东格局、加大威慑伊朗、对朝鲜以压促变、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全方位应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新威胁”。美国当前全球战略重心是在中东,但目标远非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沙特,而是针对整个伊斯兰世界,更长远意图是牵制、防范任何挑战美的力量,建立单极秩序。在布什二任中,美国认识到单纯以军事手段为主的战略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美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美国已经无力单独有效应对各种跨国问题。在能源方面,美国一些评论认为,只要美国仍依靠那些不稳定的国家提供燃料,美国就永远不会具备它所需要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因此美国提出必须调整能源战略,试图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对海外能源的依赖。但实际上美国短期内研制出石油替代品(特别是在运输方面)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考虑到成本等因素,美国企业寻求海外能源供应的市场行为不会轻易改变。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认为传统大国关系趋于稳定,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较小。

而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力量不断壮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是中国打交道的头号对手,同时又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美国对中国怀有深深的疑虑,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中国崛起进行防范的一面更加突出。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指出,中国将如何使用其影响力是美国和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他说,中国认为发展经济是出于国内需要,而不是为了挑战美国。但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发展忧心忡忡,担心“中国龙”变成一条“恶龙”。许多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和平崛起”,但没有哪个国家会拿自己的未来打赌。美中两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益交织,美无法将中国拒之门外,美国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的利益相关者”。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决不希望成为美国的挑战者。根据英国学者莫德尔斯基的研究,近500年来的挑战者国家统统归于失败,新的世界领导者统统是前世界领导者的主要伙伴。同时,中国也不会成为美国的追随者,即使中国愿意成为追随者,霸权国也不会相信。中国的发展道路只能是独特的和平发展道路,既不同于历史上靠战争、霸权、殖民地等方式来实现国家强大的道路,也有别于历史上及现实中依附于强国来实现国家强大的道路。

对美国而言,国际格局的基本趋势和美国面临的内外挑战决定了美国需要借重中国的地方还很多。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壮大不可阻挡,稳定和发展对华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奉行对华遏制政策既不明智,也不可行,不得不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更加重视与中国发展关系。中美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双方存在一些分歧,但更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只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得到遵守,两国间的分歧和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就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美国总统布什经过第一任的四年,对中国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对美自身利益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进一步认识。中美在经贸、反恐、执法、朝核、伊拉克重建等重要领域保持着有效合作与协调。美国内主张遏制中国的毕竟是少数,支持发展中美关系的力量仍占多数。美对华政策基本框架并未发生改变。

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2005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中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两国在维护亚太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中美经贸合作不仅对两国总体关系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中国和美国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的基础是存在的。两国都是石油进口国,面对的问题是共同的,如都希望世界石油供应更加稳定和充足,都希望世界油价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两国都不希望因为石油问题而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都力求避免石油供应危机。两国在能源领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但同时要看到,在石油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在加强,这从中海油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石油需求大国,关注的是世界石油总体变化趋势。例如从2004年的数据看,美国石油总进口6.384亿吨,占世界总进口26.8%,进口比例中加拿大占16.4%,墨西哥占12.8%,中南美占20.5%,中东占19.6%,非洲占16.4%,前苏联2.2%;占相应地区出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加拿大的98.7%,墨西哥79.4%,中南美82.0%,中东12.8%,非洲29.3%,前苏联4.3%。美国进口石油的来源几乎涵盖了主要产油国,但从前苏联的进口比例仅占其进口的2.2%,中东出口到美国的石油比例仅占中东总出口的12.8%,中国为避免与美国在石油进口方面进行正面竞争,应将战略重点放在前苏联和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