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18675700000001

第1章 编者寄语

1989年,柯达决定将自己的信息部门委托给IBM公司。当时的柯达正处于计算机设备投资的增加和从自动相机领域退出等的困境中。在这份委托业务中,柯达与IBM签订了10年的合同,总额达10亿美元。与此同时,柯达将计算机设备出售给IBM,并将信息部门的350名员工也转到IBM。此举使柯达信息部门的计算机关联投资减少了90%以上,年运营成本也减少了20%。这次历史性的业务外包事件被称为“柯达效应”。

事实上,“外包”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79年。根据Oxford EnglishDictionary,1979年Jound of Royel Society of Arts(vol.CXXVII)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及,“外包”特指英国汽车产业将工艺设计以合约的形式包给德国公司。但是“外包”概念的首次提出还是在1990年Gary Hamel和C.K.Prahaoad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

两位学者提出,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分包给其他企业来承担,而自己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从实质上来说,这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目的。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大型制造企业就开始不再承担生产的所有阶段,而是倾向于把生产阶段进行分解,由不同企业共同来分担。许多欧美企业把产业链中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部分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就是制造业的外包服务。

随着国际分工趋势的不断加剧,制造业的外包服务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并逐渐向中间产品深入。

服务外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但却日益成为外包行业的主流业务,并且已经和管理外包形成交叉,在往企业之间更高的合作层次演进。服务外包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现象,工业化后期,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得到显着提高,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劳动成为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基于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互联网的兴起使服务外包成为现实,并迅速带动了整个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服务外包已经扩展到IT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金融、保险、会计、客户服务、研发、产品设计等众多领域。服务外包层次的提高使得服务外包总量不断扩大,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正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已经被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广泛采用。

目前,服务外包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

中国在人力成本、人力资源供给(人才教育基础)、基础设施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越来越为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等主要服务外包发包国家所重视,已经被大多数跨国公司确定为从事离岸外包的目标国家。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中国现代服务业获得超常规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

然而,鉴于中国服务外包业务起步晚,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还处于摸索阶段,中高级人才极为缺乏。无论是目前正在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欲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还是政府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迫切需要关于服务外包的教材和参考书。但是,当前真正介绍世界及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及趋势的书籍实在少之又少。

本书可为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更深层次认识服务外包提供参考。本书共分7章,第1章主要描述服务外包的基本概念;第2、3章介绍国际、国内服务外包的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我国18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园区);第4、5章介绍了我国服务外包的人力资源和投资促进;第6、7章介绍了国际上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地的经验,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本书还整理了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服务外包专门制定的政策以及服务外包的国际、国内机构等信息,供读者参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戴云、顾德道、郭研、李绍英等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为全书的修编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许冠南、陈晓菲帮助整理了相关案例。全书也借鉴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研究和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相关的文件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吴胜武

宁波市信息产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