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18675700000031

第31章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的战略思考(1)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中国制造”增强了中国国力。政府通过税收、土地转让等增加了财政收入;老百姓通过参与工厂劳动解决了就业,有了一定的收入;大量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增加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世界各地人们享受到了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生活水平;中国增加了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科研、教育、国防投资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然而,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所带来的问题和隐忧也日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随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制造”正在逐步丧失比较优势,“中国制造”很难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不改变“中国制造”对环境和资源耗费严重,重污染、重排放、耗水电、大量占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现状,“中国制造”难以为继。再者,尽管“中国制造”一定程度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但他们只靠出卖低廉劳动力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劳动力的素质和生活依然在低水平徘徊。如果不及时调整战略,就很难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获取胜利。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外包成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服务外包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竞争行列。当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国家主要是印度、爱尔兰、菲律宾等国,尤其以印度最为突出。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国家,俄罗斯、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新加坡、越南等亚洲国家,凭借语言优势、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等,也逐渐成为该产业领域的新兴力量。这对于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在借鉴印度、爱尔兰以及东欧国家的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产业现状,提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战略举措,让“中国服务”成为未来和希望,逐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7.1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和挑战

7.1.1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势

中国在初级人才、基础设施、成本、国内市场、外商投资、与北亚的语言和文化近似性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在已发展起来的服务外包领域能够赢得应有的份额,而且更有条件在新兴领域把握历史机遇、取得先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1.政策大力支持

中国政府将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并把软件与IT相关服务确定为“十一五”计划的关键领域。相关的支持政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2006年3月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速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立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服务业转移”。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或即将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跨国公司把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2)为落实“十一五”规划中的战略构想,商务部等决定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

(3)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各省市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如上海、成都、南京、大连和西安等地都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了更为具体的服务外包促进政策,如产业倾斜的贷款政策、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扶持政策等。最近,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和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提出的政策措施,促进“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国务院办公厅还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

2.诱人的经济环境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多年保持在9%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使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了人力资本的质量。全国拥有160万年轻软件专业人才,16万年轻工程师,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每年新增20万人。

3.高质量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建设,中国的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部分设施服务水平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交通和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良且成本低廉,为服务外包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与其他服务外包承接国相比,中国在高速互联网和宽带接入、主要软件基地的稳定不间断双电源供电、连接大部分一级和二级城市的大约150个民用机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国内的硬件提供商建立了优良且低成本的IT基础设施,有望进一步强化中国的成本优势。从软环境看,中国兴起了许多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环境良好、配套设施齐全的服务外包园区,为服务外包承接方开展业务提供了便利和支持,大大地促进了中国服务外包承接方的发展并吸引了外资服务承接方的入驻。

4.大规模的制造业基础与市场

中国是无可争议的“全球制造中心”,在家电、手机等许多行业均居世界前列。中国服务承接方在对开拓现有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市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跨国公司在中国运作多年,当地政府、企业、社区已经与它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跨国公司对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地理距离、基础设施各方面优势的考虑,也会将更多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给中国境内的服务外包承接方。

5.大量已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

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有59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经超过800多家。全球最大的500强跨国公司中约有450家已经进入我国,是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载体。我国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向国际生产制造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的目标迈进。

6.不断增长的国内IT服务市场

国内IT服务支出预计以1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10年,将达到120亿美元左右,成为IT服务支出前10位的国家之一。如果中国能进一步释放这部分市场的外包潜力,将促进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迅猛发展,树立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7.低廉的劳动成本

中国仍是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未来工资涨幅为每年5%~8%,低于印度等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能保持其成本优势。另外,以华为为代表的硬件提供商建立了优良且低成本的IT基础设施,有望进一步强化中国的成本优势。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的劳动力成本高居全国前列,软件工程师月薪约为500美元,而印度为700美元,美国为4000美元,加上较低的管理费用,外包可节省发包方约60%的成本。

8.大量初级人才

中国每年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和IT人才,2005年,中国有超过40万工程类本科生毕业参加就业,在人才供应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主要瓶颈的情况下,拥有充足、可培养的人才资源为中国承接服务外包打下坚实的基础。

9.与北亚的地理联系

与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的地理和文化相似性、语言优势有助于中国确立在北亚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在中国东北等地区如大连等城市,在开展对日韩服务外包市场方面已经具备了优势。

此外,由于自身巨大的需求拉动,中国国内IT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这部分市场的服务外包潜力得到释放,将促进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迅猛发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承接方。

7.1.2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

1.高质量的软件人才不足

我国普通软件人才数量充足,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印度相比,英语水平明显偏低。此外,对西方商业理念缺乏了解,尤其是缺少具备全球眼光、领导承接大型软件外包的技术团队所需的高素质软件人才。在语言技能、服务交付能力、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项目管理技能、国际经验与文化相似性等方面,中国与印度还存在差距。未来5年,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行业将面临着高质量软件人才的缺口。

2.软件企业规模偏小,供应能力不足

我国软件外包公司员工规模偏小,大多为几十人、几百人。印度已经有数家过万人的外包公司,年营业额超亿美元的企业有几十家,有两家年出口超20亿美元的巨型软件集团,而我国最大外包企业东软集团2005年离岸外包收入仅6270万美元。

中国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在规模方面远远落后于印度,在交付能力、服务水平、行业专业知识等方面也有差距。与印度同行相比,中国的交付中心需要更长的时间培训人才、扩大规模、满足客户增长的需求。在中国和印度排名前30的软件公司中,中国仅有20%的企业获得了CMM4或CMM5认证,印度的比例为87%。受语言、市场营销能力、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出口企业缺乏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低。

3.国际客户资源缺乏

与领先的印度同行相比,中国本土服务提供商缺乏关键的国际客户资源。

目前,大部分日本的离岸外包业务仍主要从日本的大型IT系统集成商那里分包,中国企业尚未建立起直接、深入和战略性的客户关系。中国大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尚不具备国际营销的经验和能力,严重阻碍其未来发展。

4.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有待更新

由于中国企业的传统运营模式的限制,中国对IT服务外包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中国企业客户的外包合同多数围绕着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而在网络托管、数据中心管理与运营等方面的服务外包合同很少。

5.品牌知名度低

我国软件企业目前还是主要面向日本市场,总体上处于低成本竞争阶段,还没有到依靠品牌赚钱的阶段。软件外包主要市场的欧美国家对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缺乏了解;我国还很少有企业获得承接软件外包所需的高级国际资质认证。

另一方面,中国服务离岸外包行业缺乏一个类似印度NASSCOM 那样有影响力、能够真正代表国家服务外包行业的行业组织,因此无法与政府共同制定品牌策略并在国际上针对中国的独特优势定位开展品牌建设活动。

6.缺乏公共信息渠道

有许多国外发包公司反映,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查找有关中国软件出口外包企业的信息非常困难,尤其是英文资料。相比较而言,印度NASSCOM免费为公司提供详细分析可靠的信息,包括历年的数据、市场分析报告、供应商的档案等,极大地促进了欧美软件开发公司与印度本土公司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印度软件出口。

7.2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以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对于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就业、解决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建立并保持我国在全球服务外包领域的国家竞争优势,从强化产业要素、培育国内需求、完善产业环境、促进企业成长角度出发,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

1.转变观念

我国服务外包乃至整个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认为价值产生于生产过程,流通等服务只是实现价值的手段。突出表现为重视制造业,忽视服务业,结果是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却错失了“世界办公室”的宝座。发展服务外包,振兴服务业首先要转变观念,以抓制造业的劲头来发展服务外包,把招商引资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花大力气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事业,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提高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经营业务要从“小而全”转向“大而精”,不要自己能做的都由自己做,而要做自己最好的。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向同行学习最新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完善我国服务外包统计体系

在国家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的引导下,我国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地出台的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应政策中都已经将加强服务外包统计工作作为近期的重要工作内容。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也对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我们要充分借鉴印度、爱尔兰等国经验,细化服务外包统计口径,完善统计管理模式,明确嵌入式软件产品目录及计算标准,构建服务外包全口径统计体系,做到既适合服务外包产业特点,又便于政府管理。针对网上传输的服务交付模式和产业特点,以合同管理为基础,出台统计制度,发布统计目录,理顺管理程序,制定扶持引导政策,从源头入手,建立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出口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全国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统计队伍建设,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入分析服务外包统计数据,建立部门间出口数据分析及交流制度,统计数据将作为各地及有关企业享受各项服务外包促进优惠政策的依据,分析掌握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调整管理和促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