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修养导论
18676100000017

第17章 人格塑造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意义(4)

第四节 人格在应对挫折和磨难中的作用

任何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种种人生的障碍。上至国家总统,下至普通百姓,要想一生中永远顺利是绝对不可能的。“人生失意无南北”,“不如意事常八九”。成功者的奥秘在于:面对挫折和磨难,不断完善人格,从而求得人生更大的发展。下面从人格塑造的角度,提出应对挫折和磨难的五条对策。

一、提高自控能力朦胧诗人顾城在与妻子争吵之后,如果自控能力强一些,也不致于用斧头砍死自己的妻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与脑科学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名为《情感智商》的书。他在《致简体中文版读者》一文中写道:“我写此书时深感美国社会危机四伏,暴力犯罪、自杀、抑郁及其他情感问题急剧增多,尤以青少年为甚。依我看来,我们只有积极致力于培养和提高自身及下一代的情感智商与社会能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在现代社会中,人生成功所需的不仅仅是学业优异,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当代中国正在开辟一条迈向成功的新道路,高情感智商将帮助人们在这条成功之路上遥遥领先。”

丹尼尔·戈尔曼向人们证实:“在当代时代,情感智商的重要性绝不逊于智商,它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器。徒有智能而心灵贫乏,则无法适应这个纷繁多变的社会。”他说:“进化过程发展到今天,为什么情感占据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地位?社会生物学家指出,危急时刻情感高于理性发挥主导作用便是其原因。当我们面临危险、破产、丧亲、屡遭挫败,或求偶、结婚成家等事件时,仅靠理智不足以圆满解决问题,还需情感指引方能作正确的反应。每一种情绪都好比是起跑前的‘各就各位’,使机体做好准备,正常运行,应付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这一生动而精辟的论述,阐明了情感对于调控心态的巨大作用。一个人提高情感智商,必定会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笔者和同事曾经对那些不惧怕挫折的大学生做过抽样调查,发现他们往往家庭贫困或父母亲及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多坎坷、多磨难,而他们却能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顽强成长。有一位男生,在小学四年级时,父亲抱病不起,落下终生残疾。家中还有弟弟和妹妹,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作为长子,他放弃了应届高考,参加了工作。他说:“当时只要能挣到钱,什么苦活脏活都干过,直到弟妹参加工作。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失望,没有放弃努力。等到弟妹参加工作后,我作为社会青年考上了大学。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咬紧牙关挺过去,挫折也会退缩。我体会到挫折能够锻炼人,使人更能经得起风浪。现在,有的同学看作大挫折的事,在我的眼里只是小事一桩。”

这位大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强挺进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自控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正是情感智商的成功展示,也是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那些在人生旅途中,无论遭遇何种挫折和困境,都能把理性与情感结合起来,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克服重重障碍去实现自己目标的人,他们的未来必定是充满希望的。

二、培养良好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内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逐步形成的具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当今时代是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的范围越广泛,与周围生活的联系越多样,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他的个性发展也就越全面。可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

着名作家王蒙总结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了一本书叫《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书中写了他的21条人际交往准则,非常好。

其中第18条说:“寻找结合点、契合点,而不是只盯着矛盾分歧。永远安然坦然,心平气和,视分歧为平常。”其中第21条说:“用在人际关系上,用在回应摩擦上,用在对付攻击上,最多只发三分力,最多发力30秒钟,然后立即回到专心致志地求学与做事状态,再多花一点时间和气力,都是绝对地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王蒙一生坎坷,人际关系上多有碰撞,结果大彻大悟。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是性格?简单地说,性格就是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进一步说,性格在人的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人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具备良好的性格品质,有助于一个人赢得好的机会。美国公布的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近20年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括在性格之中。

良好的性格中,无疑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生活中被频频提及的一个词。然而,人们的沟通能力远非理想。据央视于200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沟通指数2005年报告》,中国城乡居民沟通指数的总体得分为66.84分,也就是刚刚及格,远未达到善于沟通的程度。

从2001年到2005年,“杭州市青少年热线”(87065454)接听来电达1859个,这其中大部分是17岁至26岁的青少年打来的,年龄最小的为6岁。“青少年热线”的负责人说,这些来电反映的问题背后,很多都牵涉到沟通问题。2006年1月22日,《杭州日报》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为杭州市20岁至50岁的已婚公民,收回有效问卷198张,其中男性97位,女性101位。调查显示,在婚姻方面,15.7%的人表示双方都不主动沟通;11.2%的人沟通有障碍,不太了解“另一半”的真实想法。两项合计约占27%。33.3%的人曾经跟“另一半”发生了3天以上的冷战。

目前,在青少年中“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对人际沟通十分不利。据调查,约有40%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而不愿让孩子参加必要的家务活动。许多父母出于爱子心、舐犊情,甘愿像仆人一样侍奉子女。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说:“现在,我觉得问题很大的不是孩子们是否能够学好科学,学好电脑,学好英语,因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条件都胜于上一代。我担心的是,整个环境会养成他们的‘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使孩子产生一种绝对优势地位的心理,容易衍化为“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态。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常常感到不适应,甚至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由此看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当然,很少有人在性格上是完全成熟和完美的,但是我们应该去培养、去完善,尤其要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沟通的要素是爱。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具备爱别人的能力。一个健康的、成熟的人能够从爱别人中得到乐趣,同时,也乐于接受他人的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具备这些重要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就容易进行成功的沟通。通过沟通,可以清理淤泥,抛掉包袱;可以减少偏激,多些理解;可以缩短距离,趋向亲密。

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对方先行,自己便也能行得顺畅。人生道路上这座沟通的桥梁,它架设的前提是以人格品质为钢筋,以爱心宽容为水泥,以诚实守信为桥墩。有了这座桥梁,人生的道路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生活如网,在你来我往中,人们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社交圈”。人们为之神往的是快乐的“社交圈”。然而,有的“社交圈”令人感到压抑。由于抱有太强的功利目的,“圈子”成了“圈套”,常常给自己带来焦虑和不安。那种受利益驱动的商业化的“社交圈”,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骚扰和厌烦。

所以,现在人们欢迎一种“绿色社交圈”,在这种“圈子”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烦人的功利目的,有的是共同的爱好及纯洁的友谊。

在这里,朋友聚会,能够卸下生活压力,抛却功利目的,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是人生的一大精神享受。

三、培养健康生命观

前文提及的那些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他人的凶手,其生命观大有问题。在他们身上,没有丝毫的人性可言。他们对别人的生命太不珍惜了,简直像野兽一样凶残。一个人无论怎样才华横溢,无论怎样风流多情,也必须有人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尽头的大限或迟或早肯定会来临。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使我们人的生命变得那样珍贵。一个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这是人性的起码要求。

我们办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古籍《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宏扬光明善良的德性,使民心弃旧图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句话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现代教育应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性。

作家叶文玲有感于教育的现状和学生的表现,奋力呼吁:“让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个体!”叶文玲说,美国有位校长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每当新教师入校时他总要致函表达他的请求。这位校长描述自己在集中营中看到的景象:“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请求是:请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

不是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叶文玲说,这位校长惊心动魄的请求,是其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表达。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必然要求具备特殊的禀赋和鲜明的个性。尊重个性,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当然,尊重个性,不是放纵性情。尚不具备分辨能力的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降低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误入歧途。教育要开启学生的智慧,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优化学生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叶文玲一语中的。人格的培养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谐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没有对人们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与健全人格完全背道而驰。健康的生命观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位博士对笔者说:“我40岁以前经常考虑怎样活着,40岁以后就经常考虑怎样死去。当自己的生命不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会给后代留下一点什么精神?”死亡是人的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有价值的人在自己的躯体死亡之后,仍然能够让自己的精神活着。这就是生命观问题。

四、重视精神发育

现在许多青少年缺乏一种坚挺的精神面貌。人的精神需要发育,否则,人的躯体长大了,精神会老是长不大。意志坚强的人,像汹涌的瀑布一样,会为自己开辟道路。具有崇高精神而且精力充沛的人,不仅会为自己开辟道路,而且会引导别人。我们的社会,需要一大批这样的人。

一个人精神的发育,一方面,需要有一种社会教育的氛围;另一方面,需要有个体自身的涵养功夫。一个人要涵养气象,就须读书,就须有生活的积累、素质的培育、思想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