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修养导论
18676100000036

第36章 生命的磁针永远指向幸福(6)

作者把“爱心”与“美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指出“爱心的付出”与“美丽的增加”成正比。爱心从来不会被浪费,它们总能改变一些什么。它们祝福接受的人,也同样祝福给予的人。爱心是幸福的源泉。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去证明:幸福生活的秘诀在于给予。幸福的人在于淡化自我,顾念他人。有钱、有家,并不等于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感受,一种精神品位,一种人生境界。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在于物质的富裕,而在于自己的心灵。即使面临巨大的悲痛,只要在心灵中点燃爱心的明灯,你就能体验到人间的温暖和幸福。有一个中年妇女,在她的丈夫去世不久,她的即将成年的儿子和女儿竟然也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同时身亡。巨大无边的悲伤和痛苦包围着她,她无法面对一个个孤独的长夜。久而久之,她得了抑郁症,整天都想着怎么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一天,她去请教精神医学专家阿德勒,阿德勒问她最喜欢什么。她回答:“最喜欢养花,但现在没有心情养了,花圃已经荒芜很久了。”阿德勒对她说:“你继续养你喜欢的花。你养了以后每天清晨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一个人一枝。

按照我说的去做,你很快就会快乐起来!”女士听了阿德勒的劝告,回家就开始重新整理花圃,撒下种子,施肥浇水,花圃里很快就枝繁叶茂、花团锦簇了。从此,她每天清晨都把自己亲手栽培的鲜花送到医院去,有康乃馨,有玫瑰,有菊花,有兰草。病人们都发自内心地说:“谢谢你,天使。”她每天去都会听到一声声谢谢。这美好的感谢,让她感觉到自己对于社会是一个多么有用的人。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她的抑郁症消失了,原来笼罩在她心中的忧伤和孤独不复存在,她甚至显得更加年轻而漂亮。她有了更多的朋友,人们像关怀自己的亲人一样地关怀她。那些出了院的病人,回到不同的城市,每当节日的时候,都会给她寄来贺卡和礼物,还会给她邮来热情洋溢的信件,祝福她快乐。她仍然每天养花,送花,听到人们的感谢,接到远方的祝福。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无边的喜悦,感觉自己成了世间最幸福的人。这位女士每天把鲜花和祝福送给别人,结果感觉自己成为一个最幸福的人。这就是人世间爱心的力量。人世间的幸运与不幸自己是不能掌握的,唯有这颗爱心自己是可以掌握的。一颗善良的爱心是无价之宝,它让你的眼睛清澈透亮,看到一年四季都是美好的季节:春天有万紫千红,夏天有浓荫蔽日,秋天有月光如水,冬天有银装素裹。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幸福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有特定的内涵。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既包括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又包括幸福与德行的统一。幸福与善在本质上是内在一致的。一个有德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在与他人的幸福的联系中体验到的幸福。幸福不仅是生命本体的渴求,而且是精神价值上的需求。

古希腊苏格拉底主张,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道德是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的必然的和基本的条件。因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他们公正、正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那么,他们就是幸福的人;否则,就是不幸的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认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达到至善。在他看来,只有人的理性才能认识善的理念,人的理性是高级的;与此相对,人的感性和欲望,人的肉体感官需求则是低级的。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欲和享受,必须用智慧和德性去追求美德和至善。由于人的肉体和感官的快乐是暂时的,不值得留恋,而最高的理念——至善是永恒的,值得我们终生追求。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一个能用理性控制情欲的人,自然也是幸福的人。虽然人们认为柏拉图过于贬低感性追求有失偏颇,但他对精神领域中的德性和至善的推崇,并把幸福建立在德性和至善基础上的观点,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五、幸福在于创造新的生活

创造是构成幸福的恒定要素。在创造中最能体验到幸福。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唯有创造才是欢乐。”罗曼·罗兰认为,创造对于人生来说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要想得到新的幸福,就必须依靠人的创造精神。创造使人类更添光彩,使人生更具有价值,它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永恒动力。

创造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在当今,创造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的事,它已经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中。

2008年,英国社会学家和伦敦城市行业协会进行了一次“幸福职业”调查。来自各行各业的1000人参加了民意调查。专家们根据调查结果发现,令从业者感到幸福并认为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是那些创造性职业。一些被认为是普通的职业,在此次“幸福职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调查结果认定,美容和美发业在最幸福的职业中高居前两位。公布的排名结果,引起了俄罗斯一些从业者的关注。莫斯科一家美容店的工作人员苏哈尔斯卡娅说:“这首先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我在工作中总是在求新、求变。每当看到顾客对我的工作感到很满意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银行职员的工作被许多人行为是相当不错的职业。出乎意料的是,在此次16种职业的排行中,银行职员排在倒数第二名,仅高于保姆。如果说是单调的工作使保姆垫底,而银行职员垫底不仅因为单调,还因为责任重大、紧张并始终承受着压力。伦敦城市行业协会负责人哈姆弗里斯说:“有人认为,‘白领’从事着高薪和体面的工作,因此会很幸福。这是很大的认识上的误区。我们的调查表明,多数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从事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调查还表明,多数人认为幸福与收入多少无关。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愿意为了钱而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换言之,大多数人认为,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时,金钱远远不是主要因素。创造是幸福的源泉。英国着名学者罗素把创造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造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造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上述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创造与幸福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创造是获得幸福的源泉。

幸福就在于创造过程,在于创造所产生的成果引起的精神感受。人们实现了所追求的目标,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幸福。人的一个目标实现了,就会形成新的目标。人们需要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需要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要,实现人们对幸福的新的追求,就要靠创造。

幸福是一种喜人的愿望,是一种喜气的向往,是一种喜心的憧憬。怎样提高幸福感?不能空想,不能坐等,不能乞讨。幸福想不来,等不来,讨不来。不论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去实干,去创造,去奋斗。

创造使人生幸福的意义还在于,这个幸福体现在不断地进取奋斗之中。正如恽代英所说:“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出路,而且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快乐。”人生命运离不开三种力的左右,这就是自然属性中的天赋,社会属性中的环境,精神局性中的努力。天赋具有先天性,环境具有偶然性,唯有努力具有自主性。努力的要旨就是创造与奋斗。人类创造与奋斗的实践活动,把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推向幸福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