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18677100000061

第61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3)

从群体的角度看,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意识,制定法律限制烟草产品的各类广告,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广告和各类推销活动,规范烟草工业的行为,提高烟税等都非常必要。从个体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改变行为与认知的综合方法,如松弛训练、刺激控制等减少烟草使用。另外,可采取代替治疗以缓解戒断症状,一是将尼古丁加在口香糖中(每个口香糖含尼古丁2mg或4mg),咀嚼后逐渐释放尼古丁,经口腔黏膜吸收入血;二是把尼古丁放入特制的橡皮膏上,再把橡皮膏粘贴在皮肤上,释放的尼古丁经皮肤吸收入血,然后逐步减少橡皮膏或口香糖的使用次数、剂量,最终停止使用。

可乐宁为α2‐受体兴奋剂,可以有效对抗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从而抑制或缓解戒断症状的出现。可乐宁的主要副作用为眩晕、口干、思睡、血压降低等,约有7%服药者因忍受不了副作用而停药。

(六)大麻所致的依赖

大麻(cannabis)属一年生草本植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麻滥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在我国新疆地区目前也不乏滥用者。

大麻中含有400种以上化合物,其中精神活性物质统称为大麻类物质(cannabinoids),最主要成分是Δ9‐四氢大麻酚(Δ9‐tetrahydrocannabinol,Δ9THC)。不同大麻制品及其Δ9THC含量与作用强度各异,除取决于生长地点、生长条件、配制及贮存方法以外,还取决于植物部位。大麻滥用者常将大麻制品或大麻提取物以吸烟方式使用。

大麻的精神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由于大麻吸食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此外,吸食时间长短、不同的吸食剂量、不同的精神状态、社会经历、所处社会环境及其本人的期望等因素都可能对不同的吸食者产生完全不同的主观感受或精神效应。大麻的药理作用开始阶段是一种极度的陶醉状态,表现为欣快、人格解体和视觉敏锐。随后而来的是全身松弛,另外还有歪曲的时间与空间知觉等。

大麻中毒时有两个特征性生理征兆:脉搏加快和结膜变红。血压可能降低,尤其在站立时,也可能见到肌无力、震颤、腱反射增加等症状。大麻对精神、躯体慢性毒性作用的研究甚多,如长期吸食大麻可引起心肺功能损害、抑制雄性动物精子生成及“无动机综合征”、大麻性精神病等,但结论不一、似是而非。

二、诊断和鉴别

1.诊断标准

根据CCMD‐3症状标准有: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2.鉴别诊断

(1)急性酒精中毒:应与躁狂症、颅脑外伤、低血压、原发性癫痫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

(2)慢性酒精中毒

①与感染中毒所引起的谵妄状态相鉴别;

②酒精中毒性幻觉应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③酒精性痉挛发作应与原发性癫痫、外伤性癫痫等相鉴别;

④酒精性嫉妒妄想应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相鉴别;

⑤酒精中毒性痴呆和人格改变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器质性痴呆和人格改变相鉴别。

(3)鸦片类物质中毒:为追求强烈药效,静脉注射海洛因过量中毒者较为常见,有的甚至当时死亡,应与蓄意自杀相鉴别。

(4)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引起的兴奋,是较特征性的症状,应与躁狂症相鉴别。

(5)镇静催眠药慢性中毒:长期大量服用镇静催眠药可出现明显的智能障碍,应与麻痹性痴呆相鉴别。

(6)戒断综合征

①出现植物神经症状时,应与神经症相鉴别;

②停药后出现的抽搐,应与癫痫相鉴别;

③幻觉、类精神分裂症症状及意识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或谵妄状态相鉴别。

三、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原则

1.乙醇所致精神障碍

(1)单纯性戒断症状:由于酒精与苯二氮类药理作用相似,在临床上常用此类药物来缓解酒精的戒断症状。以西地潘为例,剂量一般为10mg/次,3次/天,首次剂量可以更大些,口服即可,2~3天后逐渐减量,不必加用抗精神病药物。由于酒依赖患者有依赖的素质,所以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对苯二氮类药物的依赖。

(2)酒精性幻觉症、妄想症:大部分的幻觉、妄想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可选用氟哌啶醇、奋乃静口服或注射,剂量不宜太大。在幻觉、妄想症状得到控制后,可考虑逐渐减药,无需像治疗精神分裂症那样长期维持用药。

(3)过量中毒:无特异性拮抗药物,应对症处理。常用支持性治疗,并让患者完全卧床休息。

(4)戒酒: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一般应让戒酒者在住院条件下接受治疗,以断绝酒的来源。临床上可根据患者酒依赖和中毒的严重程度灵活掌握戒酒的进度。

轻者可尝试一次性戒断,而对酒依赖严重的患者则应采用递减法逐渐戒酒,避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以免危及生命。无论是一次或分次戒酒,临床上都要予以密切观察与监护,以防意外。

(5)心理治疗:主要是厌恶疗法,常使用阿朴吗啡。具体方法是:给护理对象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让他们闻酒味,当产生恶心欲吐时,再给其饮酒一杯。如此每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连续10~30次后,患者即形成对酒的呕吐反射而达到戒酒的目的。这种疗法可使2/3的护理对象取得明显的戒酒效果。

2.鸦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过量中毒:缓慢静脉推注纳络酮0.4mg,必要时每2~3小时重复注射。适度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者呼吸转佳,意识恢复。

(2)脱瘾:常用的方法有美沙酮替代递减法、丁丙诺啡替代递减法、可乐定(可乐宁)脱瘾法及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注射治疗法等,脱瘾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戒断症状。

(3)维持治疗:目前西方有些国家对顽固的海洛因依赖者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但这只是一种姑息的手段,使用鸦片类拮抗剂纳屈酮可以预防复发,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4)康复阶段:主要采用心理疏导、正面教育、社会帮助、体育锻炼、改善营养等措施,矫正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行为、态度,完成心理的康复,使戒毒者重返社会。

3.镇静催眠类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1)急性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主要表现为昏迷和呼吸抑制,无特效解毒剂。抢救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洗胃和加速排泄。氟马西尼(安易醒)可用作解安定类药物的过量中毒,效果显着。

(2)戒药治疗:均应采用逐渐减量法,对成瘾剂量的患者,减量速度一定要慢。对症处理减药过程中常见的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减药过程中若出现戒断症状时应暂停减量,必要时可临时应用依赖药物。

无论何种精神活性物质,在康复治疗阶段,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都应采取心理、社会的综合康复手段,以促进患者彻底摆脱依赖药物,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二)具体心理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的主要侧重点是:①矫正导致患者不良行为的认知过程;②干预导致物质使用的事件链(即有关环节);③帮助患者有效地应对急、慢性渴求过程;④提高和强化社交技巧及维持戒断的行为。

(1)认知治疗:最初由Beck等提出的认知治疗是用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经修正,目前已用于物质滥用障碍患者的集体治疗。治疗的基础是通过识别和矫正不良的思维方式,以减轻和改善患者的负性情感体验和行为。Woody等随机将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分为药物咨询,药物咨询加支持、表达、心理治疗,以及药物咨询加认知行为治疗3组,分别在治疗的第7个月和第12个月检查治疗的结果,发现后两组中伴有中度和重度抑郁或其他精神症状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第1组,而精神症状较轻的患者,3组的治疗效果相同。这一结果在3所社区美沙酮成瘾门诊中亦得到重复。

(2)复发预防(relapse prevention):是一种治疗方法,即应用认知行为技术帮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以避免复发。复发预防的策略包括:讨论矛盾心理,找出诱发或促发寻求物质滥用的决定环节,学会从小的复发中总结出有效的早期干预方法。在对照研究中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预防与其他心理治疗及社会干预同样有效,对严重的物质依赖患者及其合并精神症状或有社会适应及人格问题的患者或许更有效。

(3)动机强化治疗(motivational enhancement therapy):这是综合认知行为、患者中心、系统论,及其他社会心理指导技术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在9项对照研究中有8项疗效较好。这一简易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入情、通情或共情(empathic approach)为特点,即治疗医师通过询问患者出现特殊异常行为的前因后果,分析、解释患者有关达到目的的矛盾心理,并用适当的言语反馈和耐心的倾听帮助促动患者。现已证实,动机强化治疗对物质依赖患者是行之有效的。

2.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包括对患者期望行为的奖赏及对非期望行为的惩罚;对尿液检查阴性者亦及时给予奖赏。奖赏的措施有发奖券,或多方面的条件交换,或“社区强化”——由家庭成员或监护人强化戒毒的行为。

(1)协议处理:这是一种行为治疗,即事先确立对与毒品有关行为的正性或负性后果而采取的奖惩。患者如再次使用毒品,面临的负性结果可能是法庭通知单、告知单位领导或家属。协议处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不定期尿液检查活性物质的频度。一旦患者未遵守协议,应根据协议规定及时书面通知监护人或单位领导,报告患者的有关情况。

McLellan等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将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阿片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以协议为主的咨询、一般医疗和心理社会服务3组,结合尿液检查观察其疗效,发现接受协议处理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美沙酮组;若阿片依赖患者同时接受一般医疗和精神科保健、就业服务指导和家庭治疗,则结果最好;单用美沙酮治疗只在一小部分患者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