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公共财政评论2009.1
18677800000009

第9章 浙江省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4)

6.实施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子女教育行动计划

(1)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享受当地户籍居民子女同等受教育机会。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流入地政府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按照“就近入学、统筹安排”的原则,创造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

(2)将符合条件的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各级政府要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按照实际在校生数和拨款定额安排公用经费,同步落实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经费。建立对符合条件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在全省范围内,按照“钱随人走”的原则向流入地实行转移支付。

(3)加强对接纳农民工子女学校投资建设力度。为满足农民工子女入学需要,扩大办学容量,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标准化学校建设范围。

7.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制度

实施中小学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自2009年始,使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性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对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实行倾斜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住房、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8.以均等化绩效评价为手段,建立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绩效评价侧重结果导向和对公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回应,日益成为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提高政府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为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事前决策、事中审查和事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将成为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管理、义务教育均等化监督考核的关键。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研究制定均等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地进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目标考核。逐步建立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对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监测。进一步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加强督政,深化督学,统筹督政和督学。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区)建设,按照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调整考核评价内容,完善办法。到2012年,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教育强县数占总县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对已经被评为省级教育强县的地区开展现代化水平评估,促进各地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附录: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型测算

1.转移支付模型

借鉴国外因素法转移支付的测算方法,浙江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测算需要通过指标反映各地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能力、义务教育需求以及财政努力程度三个方面。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税种、税率的确定权,因此各地财政收入的多少与地方政府努力程度的大小关联度不是很大,这里忽略各地财政努力程度的差别,各地获得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多少为:

转移支付资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需求-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能力

其中义务教育资金需求和财政供给能力分别通过下列指标量化:

(1)义务教育资金需求:通过生均标准成本B、各地成本指数ei和学生数三方面衡量。生均标准成本定义为全省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不含基建)和全省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不含基建)。成本指数应综合考虑投入品价格差异以及环境差异等多种因素,这里采用2006年浙江省财政对公用经费分担比例的确定办法。

义务教育财政资金需求=小学生均标准成本×成本系数×小学生数+初中生均标准成本×成本系数×初中生数

(2)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能力:通过各地财政收入Vi、义务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比重R,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地方财政收入仅指预算内财政收入。

因此,各地生均教育经费也调整到预算内教育经费,以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

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能力=地方财政收入×义务教育经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比重

采用《2007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06年浙江省教育经费统计资料》上的数据对2006年浙江省财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数据进行模拟。2006年浙江省中小学预算内经费支出总额(不含基建支出)除以全省中小学生数,得到全省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平均数值。2006年浙江省普通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2940.32元和3798.71元。

2006年全省各县地方财政收入共计364.86亿元,中小学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33.3亿元和54.7亿元,中小学预算内教育拨款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平均为24.11%。

借鉴浙江省公用经费转移支付的确定方法,我们将第五类地区的成本调整系数定为0,其他各县市的成本系数依据省财政承担比例。具体数值等于省财政承担比例与第五类地区省财政承担比例的差值。

2.转移支付模型的测算

分别采用全省生均预算内平均值,预算内平均值×90%,预算内平均值×80%作为标准成本,在不考虑成本调整因素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分别为18.2亿元、13.2亿元和8.9亿元。在考虑成本调整因素后,将调整后成本×90%,调整后成本×80%作为标准成本下,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分别是21.1亿元、15.8亿元和10.0亿元。

3.转移支付模型的进一步分析

与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的比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农村人口占县市人口总数的绝对优势,该指标比城镇人均收入指标更能反映一个县市的总体经济实力。农村人均纯收入与转移支付模型测算结果的对此。从中可以看出,除个别县市外,我们的转移支付模型拟合程度较高。

其中两者出现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义务教育需求的差异。如武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常山县比较接近,地方财政收入为常山县的近两倍(分别为4.54亿元和2.36亿元),但是武义县的中小学生数量却只有常山县的1.34倍(分别为3.24万人和2.42万人)。而乐清市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浙江省前列,但其对义务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中小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4.95万人和9.82万人,远超过绍兴县的义务教育需求(中小学生分别为3.31万人和6.95万人)。洞头县、新昌县和永康县则属于义务教育需求相对当地财力较弱的地区。

当然,这一转移支付模型在成本调整系数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期更准确地反映各县市成本的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1.2003年、2004年、2005年浙江省教育经费统计资料。

2.2004-2005学年、2005-2006学年、2006-2007学年丽水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汇编。

3.赵海利:高等教育公共政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曾天山,邓友超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期。

5.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6.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财贸经济,2002年第6期。

8.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9.林双林,刘怡主编:中国公共财政改革:挑战与对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Equ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Equaleducation includes three ongoing progressive process:equal opportunities,equal process,equal quality.Government should take on its responsi‐bility.At present,Zhejiang Province has basically realized.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but a gap in educa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still exists.Among them,the education system of“based on the county,management at different levels”and transfer payments are key questions.Based on our analysis,the article advances some advice about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s transfer payment model based on factors.

Keywords:Education;Equalization;Evaluation;Transfer Pay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