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8678700000046

第46章 三都澳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1)

本区资源丰富,山海资源兼备,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科技文化也较发达地区落后,区域资源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必须加强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充分利用一切基础条件、发展机遇和区域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服务。

第一节加强三都澳海岸带规划,搞好国土综合治理

加强区域规划和国土综合治理是实现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和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本区区域资源开发尚处于低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更需要搞好这项工作。

一、搞好国土环境和资源开发整治的综合规划

通过对区域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远景预测,提出国土开发整治的方向、任务、主要目标及时序、规模和布局,指导区域资源的合理、规范化开发。实现区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优化协调。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集约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要实现本区区域资源优化开发,必须搞好区域国土规划。要在本区“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目标、任务、发展战略、发展重点生产力布局等的要求,在全面分析本区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投资环境及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经济发展规律,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从区域整体利益和社会宏观效益出发,进行生产力、基础设施、人口和城镇的优化配置和规划布局;围绕国土综合治理、保护生态和优化开发的目标要求,提出国土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针对区情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提出资源开发、环境治理和生态优化的重大项目。通过国土规划使本区的资源开发逐步纳入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优化开发的轨道。

二、大力抓好重点区域和重大优势资源的专项开发规划

重点区域和重大优势资源专项规划是国土开发综合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对指导重点区域和重大优势资源的开发、整治、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区国土规划必须根据本区“十一五”计划提出的沿海带动山区、建设“一个中心、四个窗口”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设想和资源的特点,突出重点,优先搞好重点区域和重大优势资源开发的专项规划。一是进一步深化搞好赛岐开发区规划,包括赛岐、甘棠、下白石、湾坞在内的整个赛江区域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二是要大力加强沿海港湾地区的国土规划,尤其要重点抓好三都澳海岸带国土规划,统筹安排沿海港湾地区的滨海陆域、港口、资源开发的规模、时序,同时要求编制环三都澳的城镇群规划和三都澳的滨海大道的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提高海湾资源的综合开发效益;三是搞好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本区优势资源除了港口资源外,还有山地资源、水力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搞好这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专项规划,对于本区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开发,促进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提出促进区域资源优化开发的政策措施

国土规划的目的是规范区域资源的方向、任务、目标及其时序、规模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要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保证三都澳海岸带的有效有序开发。通过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包括各项改革开放优惠政策、经济开发倾斜性扶持(或限制发展)政策;资源开发区位选择、时序安排和时空机遇的战略性选择;资源开发的资金引入、筹集、使用安排,人才技术引进以及资源开发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业生产力合理配置和三都澳海岸带总体布局、重点开发项目安排等各项对策措施和物质条件。通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区域资源的开发,沿着规划预定的方向进行,促进资源优化开发。

第二节 完善管理法规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运用法律法规是管理资源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国家、省制订了一系列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力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方性管理办法和经验的积累。但是管理法规制度还很不完善,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至于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资源管理法规

近年来,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贯彻执行的力度还很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因此,一要继续大力宣传国家有关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国民的“资源忧患意识”、“环境意识”和加强国民法制观念;二要充分发挥各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执行国家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予以管制;三是要继续抓好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管理。

二、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机构作用,完善资源管理法规制度

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本区资源的特点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继续完善有关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的法规建设,制订重要资源和重点区域的开发和保护管理条例,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协调、统筹兼顾,符合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要求。通过立法形式,确定区域资源开发有关规划、计划流于形式,保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优化利用资源。根据宪法规定,明确资源属国家所有不能任意占用的观念,逐步实施资源有偿使用的改革。

第三节 坚持开发治理结合,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区域资源开发的宏观指导,有计划地配置生产力,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尽可能地限制资源开发与生产建设中所带来的区域环境、资源的污染和影响,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好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与合理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促进区域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由于掠夺性经营和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合理开发,重开发、轻保护,使大量资源遭受浩劫,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要合理开发山地资源,改善植被

在搞山地综合开发时,要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特别是保护好原生植被,要严禁毁林开山和在陡坡开荒种果,在严禁乱砍滥伐的同时,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继续搞好宜林荒滩绿化,发展薪炭林、防护林和经济林等各种林区,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通过建立和完善林业承包责任制,加强严格核定产量,杜绝木材伐量大于生产量的“森林赤字”现象,使林木蓄积量逐年有所提高。通过广开生产门路、利用杂木枝叶等进行食用菌栽培,提高综合利用率,减轻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二)调整水产结构,限制发展近海捕捞

要采取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相结合、远近海相结合和禁捕与人工放流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业,使近内海水产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的同时,逐步扩大人工放流的品种数量,尽快恢复和保护近内海水产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特别要重视保护好全国唯一的大黄鱼卵繁殖地——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

(三)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相互协调

要搞好矿山开发、工业建设、水利水电建设、交通建设等工程的勘测、施工管理和技术指导,避免工程爆破、开挖、钻探等对施工地段及其周围相关地区的影响,协调各专业主管职能的部门管理、技术指导作用,切实做到全面考虑,综合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同步,保证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综合治理工业生产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本区经济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工业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废水、废渣,加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出的边角废料、有害物质以及噪音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将越来越严重。不但危害正常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影响社会经济各相关产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加以控制并进行综合治理。

(一)要搞好新建工业项目的“环保”把关

要严格控制发展污染大的工业项目,尤其是目前各种基础设施都很落后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和不做污染大的工业项目。根据新建工业项目所处周边地域环境的环保限定指标和技术要求,在工业新建项目总体设计、施工生产开发中进行环保防治达标措施的“三同步”工作,使新建工业项目有配套完善的环保措施,有效限制工业发展对城镇和相关地区带来的大气、噪音、水质等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