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8678700000048

第48章 参考文献

[1]胡序威.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苏昌培.特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3]苏昌培.共和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苏昌培.团结学.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张文奎主编,人文地理学词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6]谢文明,杨立刚.生态优化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海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7]马传栋.资源生态经济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8]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9]魏杰.市场经济前沿问题—现代经济运行方式.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10]陈航,张文尝.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1]陈航.我国港口的发展趋势、宏观调控与地域组合.南京:南大学出版社,1995

[1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年鉴(1994—1996年).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

[13]李杰.大海扬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4]罗章仁.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对比分析.港口经济,1998(3)

[15]戴为来.远东港运枢纽——高雄港.港口经济,1998(2)

[16]陈少勇.宁德市第2层面发展研究.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17]林坚飞.必然抉择——福建城市化发展研究.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

[18]阙庆安等.蔚蓝闽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9]韩燕.利用FDI优化中国产业结构模式研究.北方经贸,2002(12)

[20]闫卡林.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中国城市经济,2003(2)

[21]严法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当代经济研究,2002(12)

[22]李晓莉.从产业转移看台湾经济发展.海峡科技与产业,2003(1)

[23]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

[24]侯德贤,崔晓娟.国际产业转移对上海经济影响现状分析.生产力研究,2002(3)

[25]何立胜,张秋.试论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升级.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5)

[26]江小涓.2001年外商对华投资分析及2002年前景展望.管理世界,2002(1)

[27]胡定核.经济周期与我国经济发展.金融研究,1999(9)

[28]卢嘉瑞,徐圣银.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兼论第5个经济周期.经济评论,2002(1)

[2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03(4)

[30]赵晓.多因素作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8)

[31]米建国,李建伟.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性增长期财贸经济,2000(10)

[32]高德步.新经济增长周期与我国的新经济增长战略.经济问题,2000(4)

[33]杨文进.从长波关系看加入WTO后的我国经济.财经研究,2000(1)

[34]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5]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6][美]W.T.霍根.21世纪的钢铁工业—竞争重塑世界钢铁新秩序.齐渊洪,牟慧研等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37]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协会,广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协会,欧洲共同体工业全貌,广州:海天出版社,1993

[38]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39]郑伟民.衰落还是复兴—全球经济中的美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0]张文奎,方文.日本钢铁工业地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41]矢野横太纪念会编.日本100年.北京:时事出版社,1984

[42][日]渡边公平.日本钢铁工业.吴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43]刘旭明.韩国经济发展之路.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44]范慕韩.世界经济统计摘要,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45]贺秀芳等.国外钢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总所,1982

[46]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7]《宝钢志》编辑委员会.宝钢志(1993—199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8]李欣广.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论.北京.中国科学,2002.2

[49]廖善刚.台湾海峡两岸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比较研究(博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1

[50]甄峰.信息技术作用影响下的区域空间重构及发展模式研究(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1

[51]刘青松.江苏省海岸带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3

[52]郑弘毅.苏泸浙海洋开发基地研究—空间布局与地域结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3]阙庆安,翁书寿,黄荣锋.蔚蓝闽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54]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55]李新通.闽东南沿海地区农用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博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1999

[56]郑弘毅.港口城市探索.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

[57]郑弘毅.苏沪浙海洋开发基地研究——空间布局与地域结构.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8]丁键.现代城市经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59]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0]金钟.论海岛海岸环境资源与一体化管理——以海岛县玉环为例(博士论文).南京大学,2002

[61]肖青.港口规划.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2

[62]关琰珠,朱鹤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63]陈冬,江化开,郑庆昌,陈清福,黄文晶等.大战略福建未来发展的选择——福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思路.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64]张耀光.中国边疆地理(海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65]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66]王颖.海岸——通向海洋的虹桥.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67]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8]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福建自然地理》编写组.福建自然地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69]陈佳源.福建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91

[70]赵昭炳.福建省地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71]洪承礼.港口规划与布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2]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3]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982

[74]郑庆昌.新概念哲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75]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2

[76]孙姚泳.环境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77]李世奎,侯光衣,欧阳海,郑剑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8]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9]曾晓光,琼大.可持续农业导论:程序.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80]福建省计划委员会.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研究,1993.8

[81]福建省统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福建与台湾.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88

[82]李情,李平.产业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83]夏禹龙等.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中国亚大经济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4]刘再兴,祝诚等.生产布局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85]王志电.当代中国产业布局.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2

[86]中共宁德市委办公室统编.加快宁德经济发展,建设闽东中心,2000.8

[87]庄仁杰.福建省计划委员会.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战略构,1992.11

[88]吴少杰.经济计学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

[89]胡宏伟.温州悬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90]项光盈.解读温州模式与温州现象.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91]张境刚.新发展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92]丁文锋.经济现代化模式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3]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94]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5]魏杰.社会经济前沿问题、现代经济运行方式.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96]李振泉.中国经济地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7]周起生.区域经济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98]符卫国.福建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99]陆大道.大至港口、钢铁工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0]缪希铃.加入WTO与闽东经济发展.福州: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101]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2]韩强.绿色城市.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103]鲍世钊,顾孟潮.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04]费洪平.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5]刘国光.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

[106]印树添.都提速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107]陈少勇.宁德市第二层面发展研究.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108]宁德地区方志办.宁德地区年鉴(1999).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109]刘李胜等.中国经济区的问题分求解.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10]宁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德地方志(上、下).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水运司.中国对外开放港口.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12]《中国钢铁工业年鉴》编辑部.中国2002钢铁工业年鉴,2003

[113]《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编写组.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1950—1982).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114]刘洪.国际统计年鉴’9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115][日]宫崎犀一.近代国际经济要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116]辽宁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日本经济的发展.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9

[117]《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篡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海洋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18]中国冶金网http://www.mmi.gov.cn相关文章

[119]浦项制铁官方网站http://www.posco.co.kr相关文章

[120]上海宝钢官方网站http://www.baosteel.com相关文章

[121]http://www.gse.pku.edu/dataset/yearbook/yearbook02所提供的统计资料

[122]《中国冶金报》2001年,2002年,2003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