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企业纳税会计》自学指导
18680100000016

第16章 所得税及其核算(2)

等企业实际缴纳所得税时,做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会计处理方法。其所得税费用应是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与时间性差异影响额之和。

纳税影响会计法应设置“所得税费用”、“递延税款”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进行核算。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税款(借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税款(贷项)

(3)预提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扣缴义务人应设置“应交税费——代扣预提所得税”科目来反映代扣代缴的预提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在计算处应扣缴的金额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

贷:应交税费——代扣预提所得税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预提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八、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是按照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征收的。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缴。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5个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在报送会计决算报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附送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查账报告。

典型例题解析

1.下列成本费用中,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准予扣除的项目是(  )

A.销售应税消费品时缴纳的消费税

B.通过红十字会对地震灾区的捐赠

C.工商部门的行政罚款

D.汇兑净损失

[答案]:C

[解析]: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等营业税金及附加,可以在税前列支,所以A正确;企业通过红十字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以全额扣除,所以B正确;企业的汇兑净损失属于企业的财务费用,可以在税前列支,所以D正确。工商部门的行政罚款属于“违法经营的罚款”,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2.某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其下列所得应在我国缴纳所得税的是(  )。

A.转让其位于上海的房产所得

B.许可我国某企业使用其商标而收取的商标使用费

C.将其拥有的一艘船舶租给某香港企业而取得的租金

D.购买我国国债获得的利息收入

[答案]:AB

[解析]: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取得的下列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在我国缴纳所得税:(1)提供在中国境内使用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着作权等而取得的使用费;(2)转让在中国境内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土地使用权等财产而取得的收益;(3)将财产租给中国境内租用者而取得的租金等。所以A、B正确。而将船舶租给香港企业取得的租金,不属于租给中国境内租用者,其所得不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不用在我国缴纳所得税,所以C不正确。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库券所取得的国库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所以D不正确。

3.对于从投资的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和股份公司分回的股息,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

[答案]:×

[解析]:对于从投资的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和股份公司分回的股息,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被投资方,不退还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方企业,投资方应按规定还原后并入企业收入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但已在被投资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准予抵扣。

4.某国有企业为制造企业,2006年度的销售收入净额为3500万元,提供运输劳务收入为20万元,营业外收入为10万元,其会计账簿上列支的业务招待费是25万元。要求计算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的业务招待费是多少,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

[解析]: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为,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该部分的3%。而销售(营业)收入净额一般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营业收入,因此:

该企业准予税前列支的业务招待费=1500×5%+(3500-1500)×3%=13.5万元

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5-13.5=11.5万元

5.某企业2005年年度会计报表上列示的利润总额为150万

元。企业当年实际发放的工资为100万元,并按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当地税务机关核准的税前工资列支标准为8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为6万元,违法经营罚款为5万元。

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计算该企业200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并用应付税款法进行账务处理。

[解析]:由于企业当年实际发放的工资为100万元,而税务机关核准的税前工资为80万元,因此,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同时,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及工会经费也应相应调整。另,国债利息收入免税,违法经营罚款不得在税前列支。具体计算结果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150+20+20×(14%+1.5%+2%)+5-6=176.1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176.1×33%=58.113万元

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58.113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58.113万元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单位或者组织,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是(  )

A.某国有独资公司

B.王某和张某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C.王某和张某合伙成立的某合伙律师事务所

D.某公司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分公司

2.某宾馆将其所属的中餐厅承包给李某经营,承包合同中规定,李某仍以该宾馆的名义对外经营,李某每年向宾馆上交利润50万元,其余经营所得或亏损由李某自行负责。下列计算所得税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宾馆按实际收取的利润5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

B.宾馆以中餐厅的名义单独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C.宾馆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由李某负责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D.将中餐厅并入宾馆并以宾馆的名义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3.某企业2006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万元,则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是(  )

A.33%

B.27%

C.18%

D.15%

4.下列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项目是(  )

A.劳务服务收入

B.罚款收入

C.购买国债利息收入

D.处置固定资产实现的净收益

5.对企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处理正确的是(  )

A.计入“营业外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可以不计入

B.直接冲减相关货物的成本

C.计入“补贴收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全额计入

D.计入“补贴收入”,除国家规定有指定用途的项目外,都应并入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6.下列项目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允许扣除的是(  )。

A.纳税人违反行政法规而被处以的罚款

B.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资本化的利息

C.非广告性的赞助支出

D.按计税工资的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7.下列关于计税工资的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在计算应纳税额所得额时准予全额扣除

B.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低于计税工资标准的,按计税工资标准在税前列支

C.纳税人实际发放的工资,高于计税工资标准的,按计税工资标准在税前列支

D.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按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扣除

8.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准予全额扣除的是(  )

A.通过希望工程基金会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

B.通过民政机关向贫困地区的捐赠

C.企业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捐赠

D.企业直接向失学儿童的捐赠9.某企业2002年亏损,其亏损税前弥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2003-2005年之间弥补

B.可以在2003-2006年之间弥补

C.可以在2003-2007年之间弥补

D.从开始盈利的年度开始弥补,最长不超过5年

10.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的原则是(  )

A.分国不分项

B.分国分项

C.不分国分项

D.不分国不分项

11.下列属于非居民纳税人的是(  )

A.中外合资企业

B.中外合作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

D.外国企业

12.某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股息收入,应缴纳的所得税是(  )

A.按收入全额的2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

B.按收入全额的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

C.按收入全额的15%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

D.不用缴纳所得税

1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年限不得超过(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4.外国投资者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起(  )内没有达到产品出口企业标准的,或者没有被继续确认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应当缴回已退税款的60%。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15.下列外商投资企业,按销货净额计算交际应酬费的标准的企业有(  )

A.建筑安装业

B.种植业

C.金融业

D.修理业

16.下列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外商投资企业不得列支在中国境内工作的职工的境外保险费

B.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得在税前列支

C.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民政部门向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捐赠,在年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能扣除

D.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地区的捐赠,可以据实列支

17.在计算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属于永久性差异的是(  )

A.会计核算时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而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

B.会计核算时,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税法不允许计提

C.税法规定应在商品发出时确认收入,而会计制度规定符合收入确定条件时才确认收入

D.视同销售行为,会计核算时不确认收入,而税法固定应确认收入

18.企业发生的下列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是(  )

A.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B.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制度规定按5年摊销,税法规定不低于10年摊销而形成的差异

C.超标准列支的工资

D.盈利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0%以上,按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

19.企业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

A.应付税款法

B.纳税影响会计法

C.递延法

D.债务法

2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某一时期应交的所得税等于所得税费用

B.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是不同的

C.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对永久性差异的处理是一致的

D.应付税款法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

21.新准则要求采用(  )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进行反映。

A.收益表债务法

B.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C.递延法

D.应付税款法

22.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具体是(  )。

A.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B.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0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C.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D.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0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23.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超过抵扣限额的,其超过部分的处理是(  )

A.可作为税额扣除

B.可作为费用支出

C.可留待下年抵扣

D.可用以后5个年度内税额扣除不超过限额的余额补扣

24.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所得税及其地方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实行按年计算,分季预缴的办法,其具体时间规定是(  )

A.季度末预缴,年度末汇算清缴

B.季度终了后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

C.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

D.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

25.预提所得税的缴纳方法是(  )

A.纳税人自缴

B.代理人代缴

C.扣缴义务人扣缴

D.税务机关委托代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