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企业纳税会计》自学指导
18680100000019

第19章 个人所得税及其核算(1)

知识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个人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及其会计核算。其主要知识点如下:

1.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内容

2.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4.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重点难点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其临时离境的,应视为在华居住,不扣减在华居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离境。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应税所得,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有限的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在中国纳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居住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批准,可以只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营组织或者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5年的个人,从第6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90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及其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以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确定为5%~45%。月应税所得额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16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具体操作为:(1)先将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2)按上述确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以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确定5%~35%,并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方式。个体工商户全年应纳税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确定。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可以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办法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

3.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同样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以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确定5%~35%,并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方式。年应纳税所得以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确定,其中必要费用按月1600元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按次纳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每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实行加成征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5.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的费用减除额同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使用费的费用减除额同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次计税,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8.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的费用减除额同劳务报酬所得,除费用减除额外,还可以扣除租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和修缮费用(每次以800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准予在下一次抵扣,直至扣完为止)。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按次计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9.财产转让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次计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10.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按次计税,收入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11.其他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措施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措施,有免纳个人所得税、经批准减征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几种形式,考生应熟练掌握。

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部分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地区扣除限额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扣除额的计算应区分不同国家或地区和不同应税项目,依照我国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和适用税率计算;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内不同应税项目,依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之和,为该国家或者地区的扣除限额。

四、个人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1.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工资、薪金等个人所得税的处理扣缴义务人一般应通过“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科目反映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单位在向职工支付工资、薪金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税款实际上缴入库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在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时,

借:留存收益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税款实际上缴入库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五、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有自行申报纳税和代扣代缴两种。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时,不论纳税人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均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款。而纳税义务人有以下几种情形的应自行纳税申报: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典型例题解析

1.下列纳税人,属于居民纳税义务人的是(  )。

A.约翰是美国公民,于2008年3月1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到中国某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B.王某是香港人,并在香港工作与居住,于2008年度兼任国内某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

C.中国公民李某2008年度受公司派遣前往南非任职一年

D.苏桑是英国公民,在中国某大学担任教师职务已满六年,其于2008年9月辞职回国

[答案]:C

[解析]: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其临时离境的,应视为在华居住,不扣减在华居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离境。A、B.D中,约翰、王某、苏桑都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居住未满一年,所以属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李某属于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即使其在国外任职,仍属于居民纳税义务人,所以选C。

2.下列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的是(  )

A.某韩国明星来中国演出的收入

B.某美国公民担任某外国企业驻中国办事处负责人取得的该外国企业在境外支付的工资

C.某NBA明星代言国内品牌获得的代言费

D.某台湾同胞从其投资于东莞的台资企业获得的股利收入

[答案]:ABCD

[解析]:根据税法规定,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3)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4)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5)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所以ABCD都正确。

3.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获得金牌,其所在的市政府给予50万元的奖励免税。(  )

[答案]:×

[解析]: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税。本题属于市级人民政府的奖励,不予免税。

4.某设计人员2007年10月的收入包括两项:(1)受托为某建筑设计院设计图纸,共获得设计费45000元;(2)从其所供职的单位获得的工资收入为6000元。计算该设计人员2007年10月应交的个人所得税。

[解析]:(1)设计费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45000×(1-20%)=36000元

应纳税额=36000×30%-2000=8800元

(2)从供职的单位获得的工资属于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如下:

应纳税额=(6000-1600)×15%-125=535元

(3)该设计人员2007年10月应交个人所得税=8800+535=9335元

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收入中,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是(  )

A.年终奖金

B.年底从公司获得的劳动分红

C.高温津贴

D.差旅费津贴

2.下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

A.出版作品的所得

B.提供专利权的使用权获得的所得

C.个人出售书画获得的所得

D.个人提供技术服务获得的所得

3.个人购买股票,在持有期间收到的现金股利应按(  )计算纳税。

A.股息红利所得

B.财产转让所得

C.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D.工资薪金所得

4.个人取得的下列所得,应按月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

A.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工资薪金所得

D.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超额累进税率。

A.5%~30%B.5%~35%

C.5%~40%D.5%~45%

6.下列所得中,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是(  )

A.股票转让所得

B.购买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

C.购买福利彩票中奖20000元

D.购买股票的股利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