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18684900000008

第8章 对外直接投资(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及地区差异分析

李晓钟 张小蒂

提要: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一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存在,且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不明显;但对区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仍然存在着某种“替代”甚至是“挤出”的负面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并揭示了FDI的梯度转移是激活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化及关键技术“黑匣子化”等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值得关注。论文最后还就进一步扩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外溢效应;挤出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讲,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即通过自主研发不断增加技术存量,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外部,即通过技术引进和利用技术外溢,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先进技术的主要渠道,也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主要途径。以罗默(P.Romer,1986)和卢卡斯(R.Lucas,1988)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知识资本或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溢出所引起的内生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并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加速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Coe等(1995)的研究表明,国际范围内的技术扩散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Rivera‐Batiz(1991)、Grossman(1991)等借助于内生增长理论,考察了FDI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影响国内技术进步的途径,并最终作用于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但是,在实证中,对FDI是否对东道国存在正面的技术外溢具有不同的观点。支持FDI促进当地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研究有Caves(1974)、Globerman(1979)、Blomstrom和Persson(1983),以及Dimelis和Louri(2002)等,但Aitken和Harrison(1999)对委内瑞拉制造业的研究、Haskel等(2002)对英国的研究等却得出了FDI抑制东道国技术进步的结论。

国内对FDI对当地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研究结论大致包括三类。其一,肯定FDI对当地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如冼国明等(2005)、Cheung等(2004)、薄文广(2007)和侯润秀等(2006)等使用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存在着积极的影响。王红领等(2006)使用我国37个两位数代码的行业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论也认为FDI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二,部分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例如,Hu和Jefferson(2002)发现外资对中国电子产业国内企业存在“挤出效应”,对纺织业也不存在溢出效应;马天毅等(2006)利用我国各省市1999-2002年的数据,以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认为FDI在整体上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无非常明显的溢出效应。其三,一些学者认为FDI作用不明显是由于存在“门槛效应”。潘文卿(2003)认为由于“门槛效应”存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过FDI起积极作用的门槛,故外资的作用不明显,甚至还有负的作用。蒋殿春等(2005)认为,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会通过示范效应、科技人员流动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陈涛涛(2003)则认为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较小时,有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

本文认为,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并至少与三个方面相关:一是各地市场化和体制改革的进程;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科技进步环境;三是各地利用FDI的数量和质量。本文拟对此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利用FDI的动力和能力的比较,探索促进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扩大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模型构建和回归结果

(一)指标、计量模型与数据

一般而言,专利的授权量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就专利而言,可分为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是指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对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发明专利而言,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平较低、学习模仿较容易。为比较FDI对各区域不同类别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对专利、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进行回归分析。故对式(1)进行适当修正,则可得式(2)、(3)和(4)。

lnPit=a1+α1lnLit+β1lnKit+γ1fit+εit(2)

lnPIit=a2+α2lnLit+β2lnKit+γ2fit+εit(3)

lnPNit=a3+α3lnLit+β3lnKit+γ3fit+εit(4)

式中:Pit、PIit和PNit分别表示第i地区第t年的专利授权量、第i地区第t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第i地区第t年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Lit表示第t年第i地区科技活动人员数,Kit表示第t年第i地区科技经费支出额,fit表示第t年第i地区百名科技人员数中外资企业家的人数(后面简称为外资企业家密度);a1、a2和a3表示常数项,α1、α2、α3、β1、β2、β3、γ1、γ2、和γ3都为相应的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i为省市自治区,t为2002年到2006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般实证分析FDI影响时,一些学者采用各地实际利用外资额指标来估算(侯润秀等,2006),但并非只有新成立的外资企业才具有外溢效应,因此,采用增量指标有失全面。然而,如果采用存量指标,又会遇到数据获取方面的问题,故有些学者(潘文卿,2003;冼国明等,2005)采用各地三资企业的资产来代替FDI的存量。笔者认为目前所统计的三资企业资产仅局限于工业,但截至2006年第二产业合同外资金额仅占67.38%,故该指标也不够全面。本文采用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数来作为外资企业家数,并采用外资企业家密度指标来间接地估算FDI的影响。

本文选取的是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其中,青海、西藏由于外资数量及每年的专利授权量较小,且有些数据不全而未列入样本。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科技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07)》和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商务部)。

(二)全国层面的分析

本文利用我国2002年到2006年29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对式(2)、(3)和(4)进行回归分析。

外资企业家密度对我国各地区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标准化系数,下同)分别为0.227和0.255,这表明外资企业对中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且对当地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能力的影响较大。但是,外资企业家密度对我国区域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为-0.071,这表明外资企业对我国区域发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替代”甚至是“挤出”的负面影响。

(三)区域层面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性差异,考虑到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分布,还是各种类型的专利授权量情况,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都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对这种差异进行检验,本文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三组,利用我国2002年到2006年的数据对式(2)、(3)和(4)进行回归分析。

外资企业家密度对东、中部地区的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69和0.255,对东、中部地区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531和0.309,这表明外资企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东部较高,中部较低;且总体上外资企业家密度对东中部地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系数大于其对相应的专利授权量的系数;但是,外资企业家密度对东、中部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没有通过检验,对西部地区相应的系数均没有通过检验,这表明外资企业对我国东、中部地区发明技术创新能力及对西部地区三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都不明显。

三、原因分析

(一)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区域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它不仅包括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创新,也包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与他人的合作创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FDI所具有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被认为是FDI促进东道主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基于外资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讲,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来实现的。

FDI的直接效应主要体现为FDI的流入,不仅会促进东道国的资本形成,而且还会伴随着技术向东道国的转移。跨国公司作为FDI的投资主体,在东道国进行投资,即成为东道国产业体系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跨国公司为了维持和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会对核心技术扩散进行控制和封锁,但是它们在东道国内进行的生产和研发活动,作为东道国国内经济的一部分,其本身就是东道国产业技术水平的一种体现,并可促进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江小涓,2004)。到2006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或设立机构,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设立的研发中心超过980家。三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拥有的发明专利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2.61%、69.12%和68.66%。

FDI的间接效应是指FDI的技术外溢。FDI不仅为东道国带来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技术扩散与外溢效应。作为资本形态的FDI在国际生产投资中通常伴随着技术溢出、信息溢出、管理制度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并内生模仿创新的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形态的FDI在国际生产投资中,通过直接技术转移能增加东道国知识量,并通过消化吸收产生模仿创新的技术创新。随着FDI的流入,人力资本、技术开发与使用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客户资源、管理能力等,都会一同进入国内,这“一揽子要素”的引入比资本本身的流入更为重要。FDI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力资本流动和前后向产业关联来促进东道国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表1中,外资企业家的密度对我国专利授权量的弹性系数大于零,这表明了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地区差异分析

但是,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随着FDI的流入而自然提高,其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大小,既受跨国公司输出技术的动力和能力的影响,又受东道国接受技术的动力和能力影响。具体来讲,这些效应的大小既与技术的先进程度、转让技术的方式、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程度、经济环境,又与东道国经济主体的吸收能力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从区域而言,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还是人力资本存量、研发投入等都有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了各地经济主体吸收FDI技术外溢的动力和能力,因而FDI在对各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