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助听器学
18688100000030

第30章 助听器选配(7)

7.5.1早期佩戴助听器的重要性

尽早选配助听器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对残余听力的唤醒及利用,使聋儿建立有声语言。例如,一个听阈为90dB的聋儿,很少能感受到日常周围声音及言语交往声音的刺激,他的听觉功能一直处于一种未加开发利用的原始幼稚状态,一旦戴上了合适的助听器,聋儿便能感觉到言语及各种自然声音的出现,渐渐地就会对各种声音作出反应,其残余听力得以开发,听觉功能得到锻炼,并逐步分辨、理解由助听器传来的听觉信号,从而能够做到聋而不哑,重返有声世界,回归社会主流。因此,在聋儿的早期干预、语言康复措施方法中,助听器是其进行听觉康复和语言康复的最基本前提。

小儿出生后的前几年是各系统、器官发育最快的时期,言语和语言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出生后6个月内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损失儿童,比6个月以后佩戴更能提高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且其言语和语言水平的发展将与正常听力儿童一样,这更表明了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7.5.2评估儿童听力损失程度的方法

同成人一样,为儿童选配助听器首先得知道其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成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测听方法,来评估儿童的听力损失。

1.新生儿、婴儿、不合作的幼儿和有认知困难的儿童

新生儿、婴儿、不合作的幼儿和有认知困难的儿童由于不能测出可靠的行为测听阈值,客观检查阈值是其唯一的选择,目的在于尽快选配助听器,发展适当的言语和语言。这些客观检查阈值将用于评估测听阈值,以指导助听器的选配。

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新生儿及不合作幼儿的客观听功能测试,以短潜伏期听性脑干反应(ABR)最为普遍。这种测试应用表面电极,对受试者完全无创,记录方便,且可在睡眠麻醉下进行。因此,适用于自新生儿至各不同年龄的婴幼儿。使用ABR时,需要具有频率特性的气骨导测试反应阈。因为ABR反应阈作为客观听敏度的判断指标,短声刺激的结果不能代表真正的听力试验,短声的能量集中在2000~4000Hz,不能提供其他听觉状态。但波Ⅴ反应阈与2000~4000Hz行为听阈有密切相关性,安静睡眠状态下,正常听力的幼儿ABR反应阈可低至20dBnHL。另外,由于大多数聋儿存在残余听力,特别是中、低频区,故对ABR未能引起反应者,应进一步推荐进行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

在获得ABR数据时,还要考虑进行耳声发射(OAE)测试,例如一些儿童有正常的外毛细胞功能,但ABR值很差,他们的OAE测试很正常,对这些儿童的处理方法则完全不同。一般来说,ABR测试显示听力损失超过中度的儿童,不会有正常的OAE。若OAE正常,而ABR显示重度听力损失,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听觉神经病或测试错误的可能。同时也要求有声阻抗、镫骨肌反射的检查结果。

根据估计阈值选配助听器后,还必须密切地对儿童进行随访,同时应考虑到儿童的成长因素,婴儿的ABR波形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将会影响阈值的鉴别。所以,过一段时间后一定要重复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当他们长大得到更多信息时,就必须更新助听器内的设置。

2.6个月到2岁的幼儿

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声定位能力逐渐发育成熟,可采用视觉强化测听(VRA)法进行听阈测定。VRA适用于6个月到2岁的幼儿,但若小儿不配合,也可采用ABR测试。

3.3~5岁的幼儿

3岁以上小儿的行为测听有可能每次听到声音时做简单的动作反应,即小儿主动参加试验,可得出双耳较精确的阈值。因此,3~5岁的幼儿可采用条件游戏测听(CPA)法测得听阈。

4.学龄儿童

5~6岁的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和评估时,可以与听力专家配合至少半小时。这样他们通常能够做行为测听,可采用标准测听方法,而不需采用视觉强化测听法。

最后,在评估听力损失时还需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频率特性问题,由于儿童没有耐心配合做长时间的检查,可先估计每耳语言频率的听阈,如一个低频(500Hz)和一个高频(2000Hz)。

虽然许多婴儿为对称性听力损失,但也有例外。其次是由于儿童的耳道容积比较小,对于同样的测听设备,儿童耳内的声压级比成人的大。因此,随着儿童耳道的成长,其听阈也会有所改变。

这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用dBSPL标记听阈,另一种是用等效成人听阈来标记。等效成人听阈是指成人在鼓膜处与儿童有同样声压级时的听力级。

获得可靠的听力数据是为聋儿选配合适助听器的基础,我们至少应获得每一耳的低频和高频听阈才可以进行验配,而且目前鉴别性听力诊断手段已日趋完善,临床上也简便易行,可以帮助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从而指导验配。

7.5.3儿童助听器选配中的增益问题

1.言语识别能力和放大要求

儿童尤其是婴儿所需的放大特征,与听力损失程度相同的成人是否有差别?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与儿童耳道较小及鼓膜处的声压级有关,儿童所需的增益与成人明显不同。要使增益以及在鼓膜处的最大输出与成人一样大,小儿所需的耦合器增益和输入声压级为90dBSPL时的输出声压级(OSPL90)应比成人小。其二,儿童的真耳增益和最大输出是否应与成人不同,这个问题难以直接回答。

成人听取言语时,会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及当时的语言背景,联系上下文,猜测那些难以直接听到的小声语言。儿童仍处于语言的获得阶段,其言语识别能力比成人差,则难以猜测这部分的信息。对于没有语意、句法或上下文联系的言语材料,比如对一些无意义音节的准确识别,听力正常的婴儿所需的声音要比成人高26dB。同样,在单音节单词测试中,对于同样熟悉的单词,要有相同的得分,较小儿童所需的声音要比较大儿童高。

儿童与成人对言语的识别能力的差别,小声比大声更明显。对于听力损失程度相同的儿童和成人,其大声不适阈基本相同。因此,儿童所需的大声增益和OSPL90值不比成人大。

前面讨论的是有关总的最大输出和增益,还须考虑每个频率的增益大小,即频响曲线与成人的最佳频响曲线不同。对于儿童的增益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专家认为儿童需要额外的高频增益,因为高频信号最难为儿童所察觉。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儿童首先需要额外的低频增益,因为语调和其他部分信号在语言发展初期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儿童语言知识的发展,可能需要不同的频响曲线。

要达到一定的言语识别率,婴儿所需的信噪比(SNR)比成人高7dB,学龄前儿童所需的信噪比比成人高3dB。这表明,在有些环境下,听力正常的成人能识别出语音,婴儿却不能,同样,有听力损失的成人和婴儿也有类似情况。

对于听力损失程度相同的儿童和成人,他们所需的平均增益值相同,但儿童所需的真耳增益值的问题比成人更难把握,因为对儿童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单一的增益,还有大声增益、中等声音的增益和小声增益。因此,对于大声和中等强度的声音,儿童不需比成人更高的增益,若输入声超过70dBSPL,应启动压缩以降低增益。而对于小声,如上所述,儿童识别小声的能力较差,则需要较高的增益,这样有助于对言语声的识别,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因此,儿童最好使用有宽动态范围压缩的助听器。

对于成人,可根据响度增长曲线确定处方公式,而对于儿童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的响度增长曲线,只能根据听阈确定处方公式。一般对非线性线路,推荐使用DSL[i/o]或NAL‐NL1选配公式。

2.儿童的小耳朵问题

耳道长度决定其共振频率,因此决定真耳未助听增益(REUG)曲线的峰频率。随着儿童的成长,其耳道的长度和体积也增加,共振频率逐渐降低。出生时,REUG曲线的峰频率约为5000~6000Hz,但到2~3岁时,平均降至3000Hz(只比成人的高10%)。一个人的REUG值会影响其介入增益,在选配助听器时需考虑这些改变。

但是,如果根据真耳助听后增益(REAG)选配,而不是介入增益,个人的REUG特征则对选配没有影响。但我们可根据REUG曲线的峰频率,估计婴儿的耳道长度,这在做真耳分析时可指导探管插入的位置。

戴上助听器后残余耳道容积与年龄改变有关,残余耳道容积与中耳阻抗特性共同决定了真耳与耦合器的差别(RECD)。婴儿的耳道壁阻抗也会影响RECD值,在出生后的第一年,RECD改变最快。通常,儿童约大于5岁时,其RECD值接近成人水平。这也提示应及时为儿童更换耳模。

由于儿童耳道容积较小,戴上助听器后的耳道残余容积也较小,因此对于相同的声强,在儿童耳内产生的声压级,可能比成人的大。所以,应根据儿童的真耳分析,校正助听器增益值。

7.5.4儿童助听器的选配种类

助听器适用于单耳听力损失、轻度听力损失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轻度听力障碍也会给儿童造成学习的困难。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虽然不能引出ABR各波,但不能以此认为该儿童就没有残余听力,而使其失去了使用对他仍有帮助的助听器的机会,当然这样的儿童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同时双耳都有听力损失的儿童,除特殊情况外,应双耳佩戴助听器。

气导助听器是儿童使用的常规助听器,骨导式助听器适合于外耳道闭锁、狭窄,或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化脓,传导性听力损失量比较大,无法使用气导助听器的儿童。

儿童的外耳仍在发育,一般推荐使用耳背式助听器,这样可以及时更换耳模,与其他听觉辅助装置相连。与定制式助听器相比,耳背式助听器返修率较低。

选择合适每个儿童的线路和信号处理方式,可根据公式灵活地调节助听器的频响和输出,保持可听度,比如宽动态压缩技术、多通道压缩、自动声反馈控制、多种的聆听程序等。

选配时,一定要考虑与年龄和个体相关的耳朵声学特征,可以使用真耳耦合差值,也可以使用真耳测试来验证助听器的输出特性是否与要求相符。

7.5.5FM无线转换系统的作用及辅助听觉装置的使用

频率调制(FM)无线转换系统或称FM调频系统,其目的是将说话者的声音直接传到聆听者处,而没有信号强度的降低,并同时提高信噪比。因此,FM调频系统改善信号质量以及提高言语可懂度的程度,远大于单独使用助听器者。FM系统适用于任何听力损失患者,但对儿童更合适,因为儿童比成人需要更高的信噪比,并且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主要听老师讲课,主讲者比较方便佩戴调频信号发射器。使用FM调频系统比较方便,在一定范围内不受聋儿活动的限制,因此也适于聋幼儿的户外教学。FM调频系统除了在学校里使用外,还可在家中和其他地方使用。例如,在看电视时,可将调频信号发射器放置于电视机音箱附近,使聋儿能听清远处的电视伴音,并减少失真。

使用调频信号发射器对儿童讲话时,应保证儿童能接收到信号。

儿童助听器也可以通过电感线圈、拾音输入、红外助听系统和教室的声场放大等辅助听觉装置,使声音的来源拉近或拾取最强、最清晰的信号。

7.5.6助听器选配效果的评估

对于听障儿童的助听器效果评估,其主要因素有助听后的听力水平、言语识别能力、主观评估助听器的获益程度、不适评估等。对于那些患有先天性耳聋或语前聋的儿童还可增加言语发展水平评估,这也是电子耳蜗植入术后评估其效果的常用指标之一。

1.助听后的听力水平

有几种测听方法可以测试出听力障碍儿童在不同频率范围的听阈。其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测试在声场环境下的助听听阈,前提条件是在这种测听环境下患儿可以合作,例如用视觉强化测听法或条件游戏测听法等行为测听法进行测试。测试所得的助听后听阈与裸耳听阈相比较,可得到功能性增益,但该检查只对验证能否听到轻声有用。

2.言语识别能力

助听器选配效果可通过言语测听来评估,因为言语是人类进行交流的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根据言语测听的评估方法是比较完整的评估。但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活跃时期,受其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的限制,通常难以测出其言语识别能力。有报告指出,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不太可能获得可靠的言语识别能力的资料。这种测试方法适用于3~5岁的儿童,但有个前提是:要有一套为该年龄段儿童所熟悉的词语、相应图片和物品。在选择测听言语材料时,要考虑选择这个受试儿童词汇表中已有的词汇。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的结果可进行横向比较,即与同年龄正常儿童相比,以找出差距;也可进行纵向比较,即比较同一儿童不同时间的言语识别能力,以显示其进步程度,而后一种比较更有意义。对于较年长的儿童有较多的言语测听方法可供选择,其中包括适用于成人的测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