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12

第12章 秦朔——浙商是全国最具雄心的企业家群体(2)

秦朔:对啊,可是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后来呢慢慢的我们就没有那么大的想法了。就是说这个实际一点。所以呢就过了一段日子,这个时候呢就有一种,还是不死心嘛,还是想做一些更大的事嘛。然后就有了《第一财经日报》的机会,那么我就这样跳过来了。

今年上半年开始,楼市价格在经历了短暂的沉寂以后再度飙涨,近几个月来,各地频现地王,又让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热。如此火爆的楼市,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又会出现怎样的风云变化?作为专业财经媒体的总编,秦朔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秦朔:我认为呢就是说,在过去的四五年时间里面,中国的这个大的都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里面,房地产每一次回调的机会都是买进的机会。这我的确讲过,因为我觉得就是因为它的稀缺,再加上整个中国社会的“再中心化”。以前呢计划经济的时候呢,大城市都是中心。但是呢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实际上是离计划经济这些中心城市周围的地方先发展起来。比如浙江肯定不是先杭州,而可能是温州台州,温州宁波,因为那些地方计划经济的成分弱嘛它就先冲。在广东就肯定不是广州,而是海南、番禺、顺德这样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它发展起来以后呢,他有了财富以后,一批一批的有钱人,他开始想着要教育了,要治安了要好的商业了要娱乐了要医疗了。这个时候呢很多人要回流到中心城市,至少说他要到中心城市里置业,让他的子女到中心城市里去。所以呢这个首先是“城市化”,再加上中心城市的“再中心化”,又一次成为中心了,因为它的服务业,杭州就是靠服务业嘛。所以这个时候它的吸聚力非常非常大。

程程:那你现在有什么投资呢?

秦朔:我觉得房地产这样一个作为资产的规律没有改变,还是在上升浪里面。你可以仇恨这个浪潮,你可以觉得它很不道德,你可以觉得它将来有很多社会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趋势呢没有逆转,短期也不可能逆转。

程程:短期是几年呢?

秦朔:短期我觉得两三年都不会逆转。

房地产价格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逆转,那么长期来看,不断攀升的房价又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秦朔:因此呢我觉得如果让这样一个炒作的力量和投资的力量过度膨胀的话,它当然上涨有它的原因,的确是有它的原因。如果是过度膨胀的话对于整个社会啊,可能五年十年以后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那么将来你会发现这个社会里就出现了,你有资产的人你就越来越富,那么他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有资产的阶层,而你没有资产的人,你就是靠劳动这样的人,那么你相对的是越来越穷,那么你相对就是资产很少,或者无资产的阶层。如果我们社会产生这样一个鸿沟的话,那么将来它就会产生我们无法想象的一个阶段。

所以我说中国经济这一轮的复苏,中国经济现在的兴盛,可能是来源于房地产。但是中国经济将来有一天出现灾难的话,中国社会出现灾难的话,可能也跟房地产有关。所以我觉得呢这些问题啊,我们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值得看好,我们从短期来看也复苏了,但是我们有一些问题,如果今天不认真地去思考啊,还是挺麻烦的一件事。就像我们的报纸,比如说很多来的年轻人他在上海好多年了,他就买不起房,那有些人的幸福指数很低啊,他就不知道怎么办。

有些人慢慢的他就想,我是不是有一天就换一个地方待,不能融入这样的一个城市,他就可能会离开。我发现凡是访问实业界的老板,比如在上海你访问春秋航空啊等等,凡是访问实体经济的,他们的压力都很大,他们都会说他们的员工买不起房子,他们觉得很难办。但是凡是有房地产的,就是最傻帽的人,只要捂着地都是赚钱的。我觉得这其实就有很大的问题。

除了楼市的火爆,资本市场的火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上证指数上涨了将近一倍,而最近几日的股市跌宕又让股民心多了一份不安。对现阶段的股市,秦朔可谓是相当乐观。

程程:那现在老百姓的投资也是比较分散,大家都说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好多人会去买了股票又买了基金,你觉得这几个投资现在还是可以平均分配?还是怎么样?

秦朔:股市呢现在确实处于一个争议性最大的空间。可是这个时候,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你这个时候如果是选择做空方比你选择做多方你的风险还是会更大的。因为尽管你看到它的估值的风险在提高,但是呢你要想想看,这么大的一个资金量在这里,而且呢又感觉到实体经济毕竟是在转好。那么这些东西呢也对现在的这个估值有一个支持。而且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呢,我们已经9个月没有再融资了,也就是说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证券市场已经有9个月不发挥作用了。所以我相信一定是有大量的行业部门都要求也好,期待也好,就是你证券市场要为国民经济的复苏活跃,要做你更多的贡献。那其实说白了就是你市场要维持比较好的市场。所以我认为如果从资金面它有支持,那么从政府这样一个角度,他也不愿意说,现在有一些学者说,现在有一些泡沫,我就开始挤,我就开始把印花税又调一调,肯定不会的嘛。他肯定希望,当然我绝对不希望疯长,他是希望在一个稳定的向好的这样一个空间里面,能够让证券市场发挥更多的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功能。

从广东到上海,秦朔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两个城市,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也包括对当地企业家的观察。在担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之后,秦朔有了很多和浙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秦朔:浙江这一块儿呢,在全国来说也是企业家资源非常丰富的。

程程:对,浙商,很有名。我不知道你怎么看浙商这个群体?

秦朔:我呢很有幸在广东工作了14年,接着又是在上海,以前在上海读书,现在在上海工作。以前呢我接触广东的企业家特别多,现在接触特别是在上海以后接触浙江的企业家的确是很多。浙江的企业家应该讲,在中国来讲我觉得还是企业家精神最顽强,最具雄心这样的一个群体。在这个意义上呢,可能他比广东的企业家,他的抱负或者说企图心更大。因为广东改革开放更早,所以出现了一些企业家老化,就是有点小富即安,是有这样的一种情况。

但是浙江的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的一批,很多是小平南巡以后,所以他们相对还是比较年轻的,你像马云啊郭广昌啊,其实他们都是很年轻的。所以他还有十几年、二十年的当打之年。而且浙江的企业家呢,即便是年龄比较大的,像宗庆后这样的,六十几了他还是战斗力很强,很有斗志。所以我觉得企业家精神的顽强和他企图心的宏大,这个在全国我觉得非常客观地讲,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我讲从这一点上来讲,因为他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经济的这个基础是非常非常健全的,所以我觉得浙江经历这个景气的调整啊,或者周期性的调整,都是能扛过去的。只要这股气在这种精神在,那么前途会非常的美好。

记者手记:

上一次面对秦朔,记得是好几年前,地点是杭州的玉皇山庄,当时秦朔还是《南风窗》的老总,参加的是一次全国性的营销论坛,秦朔受邀演讲,掌声雷动。这一次,他到杭州,头衔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老总。身份变化了,不变的是激情,还有他对财经的热爱和深入的思考。从大学生到专业记者、编辑,杂志社的总编、报社的总编,这个别人也许要几十年才能经历的过程,秦朔只用了短短几年。究其原因,除了他自己透露的他善于站位,充分利用了小平台大空间,更重要的原因,其实还是自身的努力和独立的思考,这是他身上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