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26

第26章 杨丽萍——真诚的“舞神”

杨丽萍 著名舞蹈家

他们在拍什么?

这是谁的手?

“舞神”杨丽萍,谜一样的女人!这是在上海举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杨丽萍带着她的打击乐舞剧新作《云南的响声》来了!大型衍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是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姊妹篇。2009年5月23日、24日和28日、29日分别登陆杭州大剧院和宁波大剧院。浙江的观众可以再次领略一场充满自然野性魅力的艺术盛宴了。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之后,杨丽萍接受了我们《程程访问》的专访。一身民族装扮的杨丽萍美丽清秀,51年的光阴,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精彩对话:

程程:我一直在想这个手会不会很有力气?而且特别柔软。

杨丽萍:有力气。

程程:现在还能弯成这样啊?

杨丽萍:天天要练嘛。

程程:天哪!真是厉害!我老觉得时间没有在你身上走得特别快,像在我们普通人身上一样。

杨丽萍:我觉得我从小就特别的充实,我觉得基本上我是可以掌控自己的。

有些东西你要从一开始就从根上,就像我奶奶说的,要用第三只眼睛,就是另外一双眼睛去看。你要先思考,经过大脑思考,想那个事情的原委,要怎么做。你要去先明白一些东西,你就不会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弯路。所以我这一辈子还是特别充实,特别顺。我觉得这个人一生中,有些事情是掌控不了的。你不能去掌控你的父母是谁,其他都能掌控。

这是看你的能力,看你的智慧。

跟之前的《云南映象》的“原生态”不同,这次的《云南的响声》强调的是“衍生态”,在这里,各种云南少数民族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成了演员手中的“乐器”。

农具、一整根带叶子的竹子、筛麦子的簸箕等等,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响声被赋予了新的艺术灵魂。杨丽萍饰演的孕妇遇到难产,乡亲们敲起了鼓为她催生。独特的节奏中,表达这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杨丽萍:女人生孩子多不容易啊!所有的女人,全世界的女人都有这个感受,就是生孩子是一个非常……当然,现在有很多医疗的方法,无痛分娩什么的各种方法,但是最早的时候没有这个,所以他们要排遣,要让自己的身心能够苦中作乐,然后怎么怎么,所以她就要有这些舞蹈。他们击鼓不是为了炫技,他们是要生殖繁衍,对吧?鼓是女人嘛,鼓槌是男人嘛,他击鼓是为了交媾,为了产生下一代,那是个仪式。《云南的响声》里面也是,大量的这种生殖繁衍的理念。他对一块石头感兴趣,为什么?它像女人的生殖,对吧?他就崇拜这块石头了。我们白族有个石头叫“阿央白”,“阿央白”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女人的特征嘛。还有一些鼓啊,都模仿男性的生殖。然后老虎象征阳刚,它所有的东西都跟精神层面的东西是结合的。

不管是杨丽萍之前的作品《云南映象》、《藏谜》,还是现在的《云南的响声》,都充满了一种对自然的崇拜和追求,这也是杨丽萍一直坚持的艺术风格和方向。在她的心里,真正想通过舞蹈传达给观众的又是什么呢?

杨丽萍:人们都在寻找自己的本源,寻找自己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怎么样,就开始思考。然后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然后我们要生活得有自己的一个生态。我们要不吃有化肥的植物,那个蔬菜水果。一切的一切就开始了。

它这个是大的一个概念,然后人们就要看这种具有文化特征的歌舞,就像你吃没有化肥的蔬菜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它正好就是一个这样大的……

杨丽萍,1958年出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白族人。她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是家中孩子的老大,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起跟妈妈生活,家境贫困。

但是一说到那段童年时光,杨丽萍却说自己“有福气”。

杨丽萍:所以我是有福气啊,我父母不管我。你从小就掌控自己,你怎么去干活?今天打多少柴?然后你怎么放牛?你摘多少野菜?没人管你嘛。然后回来做饭也是,自己要创造,还得变着花样。全家人的饭都是我做。然后就可以去创造。从小

就在大自然的这个场景里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这个其实锻炼了我的思维。

舞蹈天分出众的杨丽萍,12岁就成了西双版纳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后来又被调到了中央民族歌舞团。1986年,由她自己编舞的《雀之灵》,让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位“孔雀公主”,她的舞蹈事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两棵树》、《月光》、《女儿国》,杨丽萍的每一个舞蹈都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真正让她的舞蹈事业再次达到高峰的,是她为了抢救那些濒临消失的民族舞蹈艺术而创作的第一部大型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为了这部作品,杨丽萍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可是创作的路走得并不顺利。

杨丽萍:因为舞蹈家,搞艺术啊,舞蹈家是太适合这种形象思维,就造就了我的一个思维的方法方式。正好,太符合我了!释放了我的天赋,要不就会睡着醒不过来。像我们民间的叫“醒鼓”。把鼓做出来之后,还有一个行为让那个鼓醒过来。大家给它一个呼唤,给它一个仪式,这个鼓就可以公开用了。它有这个仪式,这些东西都是给我很深的印象,很深的一个启发。

创作大型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把那些濒临消失的民族舞蹈艺术再次继承和发扬,这条路杨丽萍走得并不顺利。合作伙伴中途撤资,资金成了大问题。

无奈之下,她变卖了自己的房子,才凑上钱完成了《云南映象》的创作。

杨丽萍:没有听说一个电影导演自己投资,都是人家给钱嘛!也没有听说一个舞蹈家自己投钱做一个作品,都是人家……比如说政府要搞一个100年或者60周年大庆,搞一台东西,然后地方要搞一个辣椒节,政府拿钱嘛。像我们就是这样也好,因为你比较能够做你想做的东西。因为你拿了一个辣椒节的资金,你就得做得全是辣椒,很难去……谁给钱你受谁的影响比较多。其实这是上天帮了我。

程程:但当时还是挺困难的吧?

杨丽萍:不困难。有多少就做多少嘛。我们的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老百姓的衣服也不贵。

程程:然后这个演出之后获得了特别大的成功,《云南映象》后来还到世界各地去巡演。整个的巡演下来,你觉得是在你的意料当中吗?

杨丽萍:我们都是顺其自然。我们努力地去跳,真诚地唱歌,真诚地跳舞,它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美好的回报。这是一个真理啊!当你很真诚的时候,你真诚地对待一个人,除非对方是一个什么特别……否则必然会受感动。你真情地唱歌,真诚地跳舞,真诚地用感情去描述你见过的东西,那么那个形象,那个具象的东西就充满了美丽的光辉。我是这么认为的。

程程:我就觉得你像一什么人呢?就像是挖掘古董保存宝贝的这种人。然后我不知道你整个这种拯救的行为,包括你说通过这样的演出,这样的媒介,让人们意识到传统的艺术还是有保存价值的,就你自己的这些努力,你觉得能够挽救多少?

杨丽萍:其实谈不上。因为我们舞台上一个多小时能表现什么?但是去做点什么总比不做好嘛。我没有觉得我的行为能够多么的怎么着,就是一个舞蹈家特别单纯的,特别简单的一个想法。就是喜欢这些民族的东西,然后挖掘整理是吧。然后在台上去用舞台的方法保护传承。那些花腰的歌舞,太美了!太好了!好多强调是,那些旋律都优美得不行!自从《云南映象》在台上,因为这是一个平台,展示出去,我们去巡演,然后人家就看到。花腰那个村子的人说,哦哟,原来我们的衣服那么宝贝啊!那么好看!然后他们就开始绣花,然后他们又开始唱他们的调调,然后他们村子变成了旅游点。但我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但是我觉得恐龙都要消失,我们怎么可能……我们也不知道。很多人跟我讨论我们怎么保护自然,这个自然是大家都有这个意识,但是很难。但是去做点什么总比不做好,我也不是悲观主义,我是觉得要现实,要实际,要脚踏实地,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也没有觉得我这种方法就很伟大,我不觉得。我觉得就是一个情感所至。

《云南映象》在获得了观众喝彩的同时,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成功,现在的《云南的响声》目前商业前景也是一片光明。今后的杨丽萍,是否也要开始注重艺术向商业的转型呢?

杨丽萍:其实我做的什么《云南映象》也好,《雀之灵》也好,《云南的响声》也好,我不是太去费劲地去操作一个商业的,是别人来运作,来看待你这个作品。他们希望能够巡演,他们希望能够那个,我们就是好像人家说我是那个“文艺生产队队长”,一到排练场就是麦子啦,簸箕啦,锄头啦,这种。我觉得这个挺好玩的,因为我本来就是农民嘛,农民出身嘛。所以特别感动这些东西。我不是太会经营自己,也不太喜欢到处去做一些东西。没那么多欲望。

程程:那你自己今后的打算呢?你今后还会再做“云南系列”?或者说……

杨丽萍:哎,有感而发吧。这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感动你的事情,让你有感受的,让你有创作欲望的,或者让你怎么的,很难得啊!我觉得有这么多东西感动我,就说明我这个人还是有血有肉有情感。能够在那么严峻枯燥的天空下,找到能够感动你的东西,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那至少我们心没有泯灭。生活得有意义,让自己不会那么糟糕,找不到方向,我就觉得已经很好了。

《云南的响声》里,杨丽萍出演了一个孕妇,而在生活中,51岁的她为了心爱的舞蹈,放弃了做妈妈的机会,这让喜欢她的观众又是心酸又是遗憾。那么在她自己的心中,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杨丽萍:我觉得很充实,特别充实。当然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我倒也不在乎,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反正我生活得很充实。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能太拘泥形式,或者是一些固有的,别人认为的世俗的方法。我的观点就是不要索取,不要要求。我不要求任何人,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为我怎么样,我从来没有要求。太多地去迁就就没个性,没有自我。反正不要拿正常人的眼睛来看我比较好一点。

近日有报道说,这次《云南的响声》是杨丽萍最后一次来杭州演出,而不久后她将完全告别舞台转作幕后,这让喜欢她的观众很是担心,这会是真的吗?

杨丽萍:该跳就跳,不该跳就不跳。反正这个世界上,没有你地球照转。不会啦,这个不会是最后一次,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程程:好的,我在杭州看你的演出!

杨丽萍:好的。

记者手记:

她是舞台上的精灵!她真诚、直率、个性鲜明!她是谁?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杨丽萍!瘦,不是一般的瘦,身上没有一丝的赘肉,但是,却很协调,这就是杨丽萍。我们在新闻发布会后采访了她,民族特色鲜明的装饰,大耳环,长指甲,说话声音略有点沙哑,但是,句句从心里出来,杨丽萍的真让你可触。为舞蹈放弃生孩子,有没有遗憾?她直接回答;传言即将告别舞台,究竟是真是假?她直接否认,这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也是个台上台下活得一致的人,51岁的杨丽萍,活得很纯粹。艺术就是生命,在别人那里,这句话,也许是个修饰,在她这里,艺术就是世界的全部。在她身上,你看不见世俗的欲望,表里一致,说的就是她——为舞蹈而活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