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04

第4章 唐骏——草根出身的“打工皇帝”(1)

唐骏 职业经理人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让许多人身家大跌,不过也有逆市飞扬者,比如一个名叫唐骏的职业经理人。2008年4月,他离开盛大网络加盟新华都集团,新华都给出的报酬是总计高达10亿人民币的现金加股票。有业内人士称,唐骏此次所获得的10亿元转会费应该是全球最高的,比包括贝克汉姆在内的所有体育明星的转会费都高。2008年10月,新出炉的胡润百富榜上,唐骏以11亿总资产名列第679名,成为第一位登上百富榜的职业经理人。

他曾经关掉自己价值百万美元的3家公司,去为别人打工。他跳一次槽就可以获得10亿人民币的“转会费”。每离开一家公司,老东家以礼相送新东家夹道欢迎,让跳槽的人都佩服得很。他的成功秘诀在哪里?2008年12月,唐骏出版新书讲述他的成功经验。《程程访问》也借这个机会采访了“打工皇帝”唐骏。

精彩对话:

程程:为什么讲“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很多人说:唐骏怎么那么高调,你的成功可以复制?

唐骏:其实我觉得我的成功的定义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你说什么叫成功?

你说我跟盖茨比,你说我算成功人士吗?那肯定不是成功人士。我跟其他人比,我也不是成功的。但是我觉得我对成功的定义,如果了解我对成功的定义的人就会知道,其实我还是能叫一个成功人士。程程:您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唐骏:我的成功定义就是超越自我的人。比如说我今天的唐骏比昨天的唐骏好,昨天比我前天好,那我觉得我现在就是成功人士,因为我在超越我,自我不断的超越自我,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所以我觉得我现在的唐骏比我三年前的唐骏,我觉得是成功了,比我十年前的唐骏就更加成功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唐骏,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成功的唐骏。

唐骏是如何超越过去的自己的?让我们翻开他的历史来看一看。1962年,唐骏出生于江苏常州,他的父母都是当地印染厂的职工。1980年,唐骏的高考总分虽然达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线,但造化弄人,他最终被北京邮电学院录取。1985年,他被公派到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

程程:您自己认为您自己的这个人生经历当中,哪几个点是特别关键点的选择对您的现在来说是特别棒的一个基石?

唐骏:我觉得在我的人生经历当中确实遇到过很多很多关键点的选择。考研究生的时候那个我觉得可以说是我最大的选择,还有去美国留学,我觉得又是我人生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的很多同学有100个同学去日本留学,那么可以说80多个同学还留在日本。我是刚刚中午才从日本回来,然后我跟在日本的很多同学,我们这一次也见面了。那真的是一种感悟,就是我今天在飞机上,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如果当初我选择了留在日本,这是所有人都做了100个人当中有87个人留在了日本,其他很多人回国。我当初选择了留在日本,没有去美国的话,我想的我的人生、我的职业可能跟我们那些80多个同学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经历。而且我不一定会比他们的好,因为他们比我更聪明。那么他们都在干嘛呢?他们在一般的公司当职员,高级职员或者在一些学校当教授等等,那差不多是这两类人,比较多一点。当然也很好,但是可能跟我现在的这种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差异。

唐骏从小就知道循规蹈矩难以成事。他先后创办了三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公司,一个是软件公司,一个娱乐影视公司,还有一个移民律师事务所。唐骏当时横跨影视和律师行业,而且还都经营得相当不错,这让人非常惊奇。

唐骏:当时对我来说,我去美国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百万富翁。其实蛮现实的,我就想成为百万富翁,结果到了美国差不多4年的时间,我已经实现了所谓百万富翁的这个梦想。然后呢,其实我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来不断地实现我的梦想。那么当初我拥有三家公司其实过的日子也不差,刚才说了通过一两年的努力就实现了百万富翁的一个梦想,还有3家公司,3家公司做的事情其实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这些事情在做,但是我觉得不够,我觉得跟我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和追求啊,相差的还是蛮远的。

程程:你那个时候的追求是什么?

唐骏:我那时候的追求就是除了财富上追求,刚才说了我要成为百万富翁,我实现了。第二个追求就是我希望了解一下美国的真实的社会。那时候,我自己做的公司其实不真实,我的员工多数来自于大陆的、日本的这些员工。我的业务范围也都是跟大陆、日本、亚洲相关的这个业务。所以我觉得即使我在美国,我的这个工作圈、我的生活圈还是亚洲,跟出国没出国都是一样的感觉。当时如果我做我自己的三家公司,怎么也进不了主流社会。因为你周围的人全是所谓的非主流的,那你再活蹦乱跳也就是在非主流里活蹦乱跳。第三个就是想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事,就是我想去影响别人。那个时候我就是想我最多影响就是我公司的人了。那你说这些工人你都不用影响,他都会受你影响,就跟我的价值观还是相差很远。所以我就在想我应该换一个平台。

如何才能真正融入美国的社会?1994年,唐骏做了一个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决定,那就是关掉自己经营得好好的3家公司,重新从打工者开始。

唐骏:当时我就想到了能换到一个大一点的平台,好一点的平台,又能学东西,又能进入主流社会,又能影响别人。那我看了一下,在我喜欢的行业当中也只有微软公司,所以我就加盟了微软。当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我的家人,还是我的周围朋友也好,包括我的员工,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其实当我加盟到了微软以后我也觉得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觉得这太不现实了,听上去好像很美,能讲得通,但当你到了这个微软以后你会发现这不是我要的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你想进入主流,你是一个小小的工程师,你怎么进入主流啊?还是一个边缘人员,相当于一个你的语言也好,你的文化也好,你的职位也好,你所有的一切。其实我当初想去学微软的管理,你说你一个小工程师,你怎么学到微软的管理,学到微软的这种理念?学不到。当时我去的头两个月其实很失望,所以后来我对自己说人生的这种选择很重要,但是比选择更重要的是什么?选择以后怎么办。其实更主要一点,你想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就像去微软一样,这选择是错误选择,真的是错误的选择。但是到了微软以后,我怎么把一个错误的选择,把它变成一个可以来实现我价值的这么一个选择。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年轻人来说真的是很重要。就像我当年去邮电学院读大学一样,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或者说不是我喜欢的,不是我想要的这么一个选择。但到了微软以后怎么做?这才是比进微软更重要的。

1994年,唐骏加入微软公司,1997年回国,在上海筹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任总经理。2002年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其间唐骏两次获得微软公司管理层杰出管理奖,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工程师变为高层管理者的呢?

唐骏:微软这样的公司绝对是精英的一个企业。所以你稍微有一点聪明,在微软里面根本不算聪明。就像我这样,我自己觉得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人,到微软以后根本什么都不是。编程都编不过人家美国人,真的。你会用“绝望”两个字来形容。你想想看,过去我在洛杉矶的时候说什么我是公司的,所谓的总裁,我说什么别人听,怎么说怎么听。到了微软是别人怎么说,我怎么听,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过去的话我找个员工谈话,到了微软是员工找我谈话。这种变化,你会发现很大很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当时我垂头丧气,可能人生也就在微软做个小小的工程师,估计两年出来就不做就回去了,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我觉得我既然来了微软,我总得要做点东西出来。所以我就在这样的大企业当中,或者说我们是属于叫做“非主流群体”,再具体属于“弱势群体”的话,在这么一种竞争社会当中,你跟别人直接竞争是没有机会的。我自己知道,我跟这些微软的员工竞争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我怎么办?我只能找到这些差异化的竞争,就像我们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一样,中小型企业你说你去做别人已经现有的行业当中,你去跟他竞争,很多人采取的价格竞争,通过什么竞争,其实你一点没有核心竞争力。

所以我们在讲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别人不做的东西我去做,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提出来叫做差异化的竞争力。所以当你能够找到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的时候,这个时候因为别人不做,只有你一个人在做,没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