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2008年12月后半月,我独自一人到九华山去烧香,顺便游历了安徽的铜陵、合肥及宣城等地方。在宣城,我前后一共过了五个夜,其中一个夜就是平安夜。此诗即记录了我在2008年平安夜的一段真实经历。
今夜平安夜,灯火满街市。
我客宣州城,独宿逆旅里。
清晨受风寒,头沉如灌水。
浑身无气力,酸痛到骨髓。
昏昏难入眠,但闻喧声起。
侧首望北窗,学子欢聚矣。
共庆佳节至,歌笑作狂喜。
颤手轻掩帘,感慨何能已。
自释
今夜平安夜,灯火满街市——今晚是平安夜,灯火遍满了整个街市。平安夜,阳历12月24日的晚上,即圣诞节前夜。圣诞节虽是西方节日,但如今却越来越为东方人所喜欢,因此平安夜晚上,大街上灯火辉煌,显得特别热闹。
我客宣州城,独宿逆旅里——我独自一人作客宣州城,当晚住宿在一个小的旅馆里。“客”,旅居他乡;“逆旅”,行客止宿之处,客舍。
这两句写我在平安夜客居他乡。“独宿逆旅”显得无限孤寂、凄冷,与“灯火满街”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清晨受风寒,头沉如灌水——当天早上,我受了风寒,因此身体不舒服,到了晚上,我的头沉甸甸的,仿佛被灌了水一样。“风寒”,冷风和寒气,人受风寒,易发寒热。
浑身无气力,酸痛到骨髓——我全身没有丝毫力气,各种酸痛好像深入到骨髓里去了。这两句也写我发寒热时身体不舒服。
昏昏难入眠,但闻喧声起——我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躺在床上想睡却始终睡不着;就在这难以入眠之际,我突然听到外面有喧闹声响起。“昏昏”,头脑迷糊,神志不清。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侧首望北窗,学子欢聚矣——听到喧声后,我便斜抬起头,朝北窗望了望;一看,原来是一帮学生在欢快地聚会。“侧”,斜,倾斜;“侧首”也就是斜抬着头,因为我躺在床上无气力,所以只能斜着头望。
“学子”句点出了“喧声起”的原因,而他们的欢聚也与我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对比。
共庆佳节至,歌笑作狂喜——他们共同欢庆着佳节的到来,一时唱歌,一时畅笑,表现出了极度的喜悦。“狂喜”,极端高兴,“狂”有放纵、疯狂的意思。
颤手轻掩帘,感慨何能已——我颤抖着手,轻轻将北窗的窗帘拉上;然而,我内心的感慨与不平又哪能停止呢!看到别人在欢聚,自然更让人心生悲感,于是有了“掩帘感慨”,这两句写得很是悲沉。
自评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句法以平铺直叙为主,全篇叙事节制,并有感情灌注,因此虽为叙事之作,却不乏情韵。诗中用“头沉如灌水”等形容寒热症状,不失形象、准确;后半部分文字尤其简洁,仅用八句诗,完整叙述了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