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18690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十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上,同学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却犯了一些错误,认为毛泽东是不主张对外开放的。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是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并且有其开放的思想和理论,只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没有能够得以实施罢了。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当时备课不充分我也没能给同学们以满意的答案。课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阅读了《毛泽东选集》,在随后的课堂上给同学们以满意的解析,使同学们认识到毛泽东不仅是主张对外开放的,而且是有思想有理论有实践的,只是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影响,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没能得到全面实施而已。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前期收集资料基础上,撰写了我的第一篇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论文《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发表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权威杂志《毛泽东思想研究》上,随后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杂志《毛泽东思想》全文复印,该文的复印大大提升了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热情,我先后撰写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初探》、《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架构》、《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论<;论十大关系>;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地位》、《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毛泽东创新思想研究》、《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全面实施的原因分析》、《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渊源初探》、《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毛泽东反腐思想研究》等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论文,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发表,尤其是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随着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思考和研究的深入,有了撰写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专著的想法。2009年我申报了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并获得立项,我开始撰写《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的书稿。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

研究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渊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开放思想研究入手,工业革命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国际分工”、“世界历史”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对外开放思想的萌芽。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开放思想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那么,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为现实。列宁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根据俄国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世界形势,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实行对外开放等理论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观点。认为“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外开放思想的成功实践。向资本主义学习、充分利用国外资本、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高薪聘用外国专家等对外开放的形式和途径在当时的苏联都得到了实践。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直游走在西方世界,对西方社会有充分的认识,他提出的“开放主义”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孙中山,他们的开放思想构成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渊源。

研究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架构。作为理论家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其思想贯穿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开放思想,散见于他的著作和谈话中。发展商品经济理论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基石;认清国情是毛泽东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坚持“洋为中用”,反对教条主义;向外国学习,坚持使之“中国化”;抵制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坚决反对“和平演变”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制度安排。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不同时代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辩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具有持续的一贯性,开放思想贯穿于始终。毛泽东对外开放的路径包括发展对外贸易、正确利用外资、力主向别人学习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既涉及经济也涉及政治,既涉及文化也涉及军事。构成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架构。

研究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轨迹。主要分析各个时期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民主革命时期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时期,包括毛泽东青年时期、井冈山时期和延安时期的对外开放思想。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既论述了革命根据地的对外开放,也对未来的新中国如何对外开放作了设想,在他的许多论著中,对革命根据地或新中国的对外开放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在《论政策》一文中指出:“应该积极发展工业农业和商品的流通。应该吸引愿来的外地资本家到我抗日根据地开办实业。应该奖励民营企业,而把政府经营的国营企业只当作整个企业的一部分……应该避免对任何有益企业的破坏。”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做,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竞争。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已初步形成。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表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已经走向成熟。毛泽东晚年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鉴于对资本主义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开始特别警惕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的危险性。结果在一段时间内关上了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的大门。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两国由兄弟关系走向敌对关系,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扇大门也被迫关上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活动越来越少了,在这种不利的国际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着重注意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毛泽东审时度势,改善了同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使中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如果说这时的毛泽东仍然具有开放思想的话,但这时的对外开放是带有较强烈的政治色彩的。

研究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每一个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实践都不可能超越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条件,都会带上历史的烙印。毛泽东也不例外,由于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强调世界社会主义整体性,忽视世界经济整体性;强调自力更生,忽视对外开放;强调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交往,忽视经济领域的往来;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忽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统一;对外开放的理论讲得多,实践做得少;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影响多,受市场经济影响少。究其原因在于国际上受“冷战”格局的影响,国内受困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致使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全面贯彻实施。

研究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关系。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是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对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这个领域中,还有许多未被开拓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2011-4-15于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