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18690800000022

第22章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轨迹(7)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但在“一边倒”政策下,我们把对外贸易的重点明显放在发展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上。当时发展对外贸易关系的基本思想在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对外贸易方针的指示》中表述十分明确:我们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凡是苏联及东欧各新民主主义国家所需要的货物,我们尽量向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出口,凡是苏联及新民主主义能供给我们的货物,我们应尽量从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进口,只有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不需要及不能供给的货物,我们才向各资本主义国家出口或进口。

此时,中国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双方发展贸易关系的原则是:平等互利、互通有无、互相合作。为了避免受资本主义市场价格垄断、投机甚至战争和经济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参考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由双方政府协商决定的价格计算。付款的办法也很简单,双方的货物按照交货付款共同条件的规定,装货付款之后,通过记账结汇办法,立即向本国银行取得货款,手续简便,周转迅速,大大便利了相互间贸易的发展。在交往中还十分注意体现双方“兄弟般的友谊”,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双方的贸易是在友好协商和彼此照顾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毛泽东还力图打开资本主义阵营的缺口,以香港为渠道,积极发展与英国的贸易关系。对外贸易渠道的打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52年我国对外进出口总额为19.4亿美元,1956年上升为32.1亿美元,1959年达到43.8亿美元。五是掀起向苏联学习的高潮。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遇到经济建设经验严重缺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主张求助于苏联及东欧国家。为此,毛泽东提出“向苏联学习”的口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向苏联学习的运动。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学习俄文;广泛宣传介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向苏联和东欧国家派遣留学生和实习生;把学习苏联和东欧国家经验作为驻这些国家大使馆的中心工作。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学习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但它的成绩是主要的,通过向苏联学习,弥补了中国经济建设经验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2.积极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极力争取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注意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甘心于自己在中国的失败,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洞察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图谋,提出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口号,指出对付帝国主义唯一的办法是组织力量和它们斗争……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在平等和互利的条件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为了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新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需要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为此,新中国努力争取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毛泽东考虑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和西方国家对华政策不完全一致性,在处理同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时,既采取明确而坚定的方针,同时又区别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问题的具体情况,实行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彻底摧毁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宣布不承认旧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废除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据此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清理外国在华资本及其他资产;采取适当的方针处理外国在华的宣传机关、文教事业和宗教事业。

同时表示,凡愿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必须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必须通过谈判证实其尊重中国主权的诚意。在此基础上,争取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注意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毛泽东就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中印、中缅总理分别在联合声明中倡导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毛泽东指出,“不同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和“非社会主义的事物,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王国等”也“能共处”,“只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双方愿意共处”。毛泽东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应当把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就是西方国家,只要它们愿意,我们也愿同它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由于美国政府坚持敌视新中国的立场,新中国在具体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时,主要是依据各国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首先,把它们同美国区别开来,以利于集中力量孤立打击美国的反华和侵华政策。其次,根据各国对新中国的不同态度予以区别对待。按照这个方针,新中国在这个时期首先同和平中立或有和平中立倾向的北欧各国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和荷兰虽较早承认新中国,但在同国民党集团的关系上态度暧昧,并且参加了美国的侵朝战争和对华禁运,所以中国只同他们建立“半外交”关系。对于没有承认新中国且与国民党集团保持外交关系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主要同它们发展民间往来和贸易文化交流。对于美国,我们同它实行的对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进行坚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