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18691400000034

第34章 附录:相关研究论文(6)

1.2.3大力发展产业,积极鼓励创业,让更多欠发达地区农民参与就业

①坚持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解决妇女、老人、病残等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永嘉县成立了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②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加快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红色旅游”、“绿色基地”“赏花基地”等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积极创建省、市、县级农家乐休闲特色村(点),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档次,解决更多欠发达地区农民就业问题。③做大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强乡(镇)强村战略,鼓励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出一批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以增加就业岗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加强农民之间、农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作与联合,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产销渠道,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8年发展特色农业示范村10个。

1.2.4加大下山移民力度,促进农民异地就业,转移就业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就近安置”的原则,以整村搬迁为主要形式,引导高山、远山、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搬迁,促进农民异地致富。对符合条件的下山移民,省市二级政府给予一定金额补助[1]。

1.2.5实施“各级帮扶联创”行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与创业指导

①坚持领导挂钩,企业、部门结对,社会各界参与等形式,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合力帮扶”的“大扶贫”格局。②推进村企结对共赢。充分利用和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强化以工哺农,大力推进“村企结对”。组织动员民营企业与欠发达乡村挂钩结对,并向低收入农户延伸,给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奖励与补助。③深入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鼓励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切实找到致富路子。

目前,平阳县共有132家企业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平阳县4套班子领导挂钩结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方案每年进行调换,确保4年内每一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都有县4套班子领导挂钩结对。其他单位具体挂钩结对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确定的挂钩结对关系4年保持相对稳定。县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60万元,专门用于挂钩扶贫工作。据统计,2008年以来,联系县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省、市、县领导、单位部门、有关企业多次前往开展帮扶活动。目前,共计落实帮扶资金424.8万元,落实扶持开发建设项目89个。

2温州市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温州市及各乡镇纷纷采取了许多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得成效,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就业。但是,现阶段温州市欠发达地区就业人数仍然相对较少,总体就业质量相对不高。调查显示,低收入农户家庭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和务农为主,家庭收入中农业比例占85.51%,务工比例14.49%。劳动技能差,收入来源单一。调研发现,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1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1缺少劳动力或无劳动力

温州市低收入农户产生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家庭客观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制约,也有来自于自身主观行为、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因缺少劳动力致贫、因子女上学致贫是主要原因。劳动力是第一生产要素,缺少劳动力或无劳动力,就是低收入农户有意愿就业,也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了低收入户就业难和无就业。低收入户家庭健康状况比一般家庭要差,病残比例也比一般家庭要大。低收入户中的劳动力,为了照顾家庭病残人员,无法脱身外出务工。即使外出务工,很少有固定的职业,以打零工为主。

2.1.2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缺乏,技能培训方式有待完善

在温州市全市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力中,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对于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在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上存在一定障碍,导致了务农缺技术,增收缺乏后劲。外出打工的劳动力,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的质态偏低,务工缺技能。造成了就业能力差,缺少谋生的技术,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面窄。只能从事一些苦、脏、累工种,在社会上就业难,收入较低。

调研了解到,近几年政府买单积极组织各项农民培训,在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就业能力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农民并不愿意参加培训,好不容易组织了培训班,来听课的农民却寥寥无几;有些农民认为培训时间太长,误事;有些农民认为培训内容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总之政府花钱,农民不认账。可见,现有的技能培训在方式、方法、内容上有待改进。

2.1.3主要经营传统农业

低收入农户家庭基本属于小农经济,从事传统农业,商品率低、效益低。调研显示,目前务农劳力素质偏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在温州市全市的低收入户中,大部分劳动力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基本没有园地、林地和水面养殖面积。因经营的耕地少,生产的粮油主要是自给,很少有出售。

2.1.4地处偏远山区,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思想观念落后

温州市的低收入农户大多数地处偏远丘陵山区,因受地理环境限制,工商企业相对少,从而导致就业岗位相对少,创业条件艰巨。即使是下山移民,这些农户之前基本上完全依靠土地为生,失去土地以后无就业门路,再加上观念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就业意识差,很难找到就业岗位。

2.1.5农村经济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不够完善,龙头带头企业缺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作出准确判断,很难选择到市场需求较大的新品种。需要农村经济合作社与经纪人做中介,龙头企业牵头指导。但是,目前大多数乡镇缺乏专业的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与真正发挥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

2.2创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2.1创业愿望高,创业实现率低

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这是农民产生创业欲望的原始动力。

典型调查表明,94%的农民都有创业愿望,其中约32%的农民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只有不到6%的农民没有创业想法。但已经或开始创业的农户却只占6.2%,也就是说,大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农户未能实现其创业的愿望。究其原因,66%的农民认为缺少资金,60%的农民认为制约创业实施的主要因素是怕失败和担不起风险,44%的农民认为缺乏技术,36%的农民认为缺乏信息,22%的农民认为缺乏市场,41%的农民认为缺乏创业基地,11%的农民认为缺乏劳动力,只有5%的农户回答承受不了创业的艰辛。

2.2.2创业主体素质较差,缺乏创业知识与技能

农民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知识。但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教育投入的欠缺,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局面[3]。即使是具备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也缺乏一些必要的创业知识,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财务、经营、准确做出市场判断等创业所必需的知识、信息和能力,导致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了一些损失,甚至导致倾家荡产,给一些准备创业的农民留下了心里阴影,起了不良的示范效应。

2.2.3创业层次偏低,产业拓展能力不强

国外的创业活动大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我国农村的创业大多数是个人或家庭式的创业行为,创业层次偏低。家庭经营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生产方式,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利用家庭、亲戚以及本地资源,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创业。但由于政策、资金、信息、人才、市场、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家庭经营制度在农户经营的层次上存在规模小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在集体服务的层次上存在功能不健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在组织管理的层次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分散式经营管理为主,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总体上看,家庭经营方式在创业过程中难有大的作为。

2.2.4公共事业基础薄弱,创业支撑能力不足

社会公共事业是生产和生活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是创业的重要支撑。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村医疗条件较为落后,医疗资源极为匮乏,尽管近年来大幅度提高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但还是落后于城镇。特别是与生产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创业能力的提高。

2.2.5缺乏面向农户的创业融资渠道,创业动机难以激活

资金是约束我国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整体提升的关键要素。调查显示有66%的农户认为资金匮乏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绝大部分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民创业只起间接的支持作用,没有针对农民创业的直接资助资金。农民创业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积累,缺口主要通过民间借贷解决,正规信贷渠道筹集创业资金比例很小。由于资金匮乏,使得许多有创业想法的农民无法开展创业活动,创业动机难以激活。

2.2.6农业保险刚刚起步,农民创业风险无保障

在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够成熟、创业信息不够通畅的条件下,农村创业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农民的积蓄是通过多年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一旦创业失败,他们将面临着整个家庭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风险保障体系,以降低创业风险。

农业保险刚刚起步,试点进展缓慢,保险种类少、覆盖面窄,更没有针对农民创业的保障体系。目前,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4家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险种一般局限于灾险,绝大部分创业活动都在保险范围之外。因此,很多农民有创业的热情,却难以承受创业带来的风险,对于创业与否存在矛盾心理。

2.2.7政策体系不完善,创业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体制改革力度,政府部门的职能也有了很大转变,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对企业、个体经营审批手续繁琐、政出多门的情况,加之个别官员素质不高和行业不正之风,“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无形中抬高了农民创业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有13.1%的农户认为创业收费太多,有10.4%的农户认为手续繁杂。因此,需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农民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后,许多省份都把创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出台优惠政策、拓宽创业空间、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文化,鼓励农民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但就全国农村而言,还没有形成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也对农民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形成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与配套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温州市低收入农户的帮扶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患大病及慢性病的,希望医疗费用得到帮助解决;②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希望纳入社会救助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③上学困难的,希望得到教育助学和完成学业后的职业介绍推荐;④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希望在资金、项目、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得到帮扶。

3温州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措施

我国各级政府关心农民民生,非常关注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出台了很多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但是政府虽然为农民做了很多事情,却难以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导致一些乡镇干部自嘲管得太多,像保姆,造成了一些低收入农户“等、要、靠”观念严重;政府花钱吃力不讨好,一些低收入农户不买政府的账;一些帮扶政策不但效果不好还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如执行难、分配不公不均、真正需要帮扶的人群更难受益等;乡镇干部并不是专业就业创业指导师,在引导农民就业创业上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存在误导现象。因此,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还得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回到“服务”的层面上来,做好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改善就业创业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