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文艺美学论
18693300000068

第68章 西方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13)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我们过分强调美的精神生活创造,结果,由于美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落后,导致美的精神生活创造也发生了畸变。这是由于美的物质生活创造落后于美的精神生活创造,或者说,美的物质生活创造不适应于美的精神生活创造。在美的物质生活创造中,审美者在物质生活享受中,对美的理解更加亲切,当然,在美的物质生活创造中,建筑应处于最优先的地位,因为建筑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生活的灵魂。

建筑有公共建筑与私人建筑之分:公共建筑,包括自由的空间与神圣的庙宇,艺术空间、体育空间、议会大厦,艺术、政治、体育、宗教生活决定了公共建筑的四大空间形式。私人建筑,则包括庭园、居室、装饰、草地、池塘等。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建筑,建筑的外在形式皆显得极其重要,当然,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更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建筑的历史延续性价值。“建筑”,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价值,它是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生活规划和发展,自由与公共生活。有了美的物质生活,就必须要有美的精神生活的自由发展。从美的发展的真切现实来说,美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绝对先于美的物质生活的发展,但是,美的精神生活有不同的创造与表现形式,有的美的精神生活能够直接促进美的物质生活发展,有的则相反。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的精神生活的发展长期处于畸形状态,结果,美的精神生活的发展,严重阻碍了美的物质生活的发展,这就导致中国审美文化建设长期处于变异状态,即只有富裕阶层的物质生活审美建设与精神生活审美建设,没有贫穷阶层的审美建设,因为他们必须为温饱而打拼。

“美是生命与文明的自由象征”,这既是对美的要求,也是对美的历史评价。生活自身,从一般意义上说,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前者指人的吃穿住用等一切物质生存需要,后者则指人的审美追求、宗教信仰和伦理生活;从实际意义上说,审美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与科学生活,前者是指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需要,是人际关系中的生活,后者则指人的生产劳动和为了生存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分工。社会生活需要遵循社会生活的一切规则,科学生活则为了发展基本的生存技能,从事基本的生产劳动实践活动。

生活最初都是以实用为目的,但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生活必须追求“美的优化”,而不能停留在简单低级的生活状态之中。在不发达的国家,许多生活理念是在贫穷生活境遇中形成的,在贫穷而不自由的生活境遇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存在着致使的缺陷,它是不美的,尽管在贫穷的生活中,人们也有美的追求,但是,由于生活的低级存在状态,我们对审美的追求,没有达到真正的“美的优化”。人们总有美的追求,在不同的阶段,对美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美的优化理解,需要社会与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能完成,只有在文明生活中,才能形成对人的生存的尊重,形成对自然价值的高度尊重。美的生活是自由想象的结果,也是自由文化政治制度作用的结果,因为只有在自由状态中,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才会得到自由的解放。“美是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状态,还是人的宗教伦理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在建立人的宗教伦理与政治伦理观念和法律伦理观念之后,自由和谐的社会与文明才可能出现。

“美的精神生活的自由”,取决于公共政治的自由信念,如果没有公共政治的自由信念,美的自由生活,就不可能真正诞生。是的,“美是生活”,它既不是我们当前理解的物欲生活的极大个人享受,也不是吃喝玩乐,更不是追求精神刺激与游戏狂欢,“美是生活”,就是要追求美的生活的自由与文明价值。只有理解了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才可能真正重建美的生活,没有美的生活的信念,我们的审美建设只会导致“美的贫困”。事实上,现代城市建设,越来越体现出美的自由的精神生活的精神贫困。重新理解“美是生活”,就是要给自由、宁静、自然、人性的恢复以更大的思想空间与文化空间。

2.传统价值理想的消解与审美文化生活的危机

西方审美文化的过分物质化的结果,就是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快速进步,这就带来了社会发展与文明发展过程中许多新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这就使得技术对文明的生活形成了强大的控制,它加深人类文明自身的危机,结果,越来越背离自然文化的生命自由本质。现代审美文化,在日益解放人的生活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形成了强烈的物质文化生活焦虑。因为少数人的物质生活享受,往往成为公共生活的最高自由价值理想,于是,在经济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下,人类生活必然形成巨大的危机。经济与财富,政治与财富,传媒与财富,成了这个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从艺术走向生活,原来似乎是说说而已,因为生活与艺术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但是,自从开放的中国试图全面推行市场经济时,以消费为主导的日常生活形式突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获得了特别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物质生活享受,最大限度地拥有权力与金钱,成了生活的最高价值原则,基于经济的享乐仿佛是真正的生活,而别的基于精神观念与理想,特别是基于意识形态的种种假说,仿佛与生活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从事文艺美学研究的人,突然惊呼,审美必须转向这种基于经济运动的时尚文化研究,仿佛成了美学当代天命。

这直接带来了传统美学体系的解体。由于中国思想中向来强调正统与主流意识的合法地位,进行偏爱正确与错误的时尚判断,因而,当人们承认审美文化研究的合法性的同时,不自觉地否定了传统美学研究的诗性原则和意义,在现代文化视野中,在审美文化观念中,“诗性”成了首要解体的对象。只要从价值形态这一观念出发去思考审美问题,那么,由此而建立的美学几乎都不可能逃离传统美学的范围。传统美学,特别是基于生命德性和理想的美学传统,是古往今来人类伟大思想家对审美活动的理性思维成果。

传统美学,作为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范式,主张对审美感性现象的抽象和超越,反对审美生活现象描述和文化时尚追求,因此,以传统美学思想来解释当代文化的审美性质注定以失败而告终。越来越多的人强烈地感受到:后工业文化价值形态或后现代主义文化价值形态,对传统美学的强烈挑战。

古典审美理想与当代审美时尚格格不入,这是传统美学与后现代文化的冲突,也是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在当代文艺美学思潮中,审美文化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标志着当代美学向现实生活倾斜。至于什么是“审美文化”,许多人实际上倾向于“模糊一点没关系”,但是,从人们习见的美学话语中可以看到:所谓审美文化研究,即以探究和解释当代文化时尚、审美趣味、新的生活价值准则、文化复制、艺术生产过程、文艺消费等为目的而形成的思想取向与批评策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话语,以审美文化的讨论为主调,从这些审美话语中,可以看到的是与古典美学完全相异的文化精神。

当代审美文化,显然重视美的生活与生活的美,问题在于,我们所理解的审美文化,好像只重视“享乐的生活”,把商业文化看得至高无上,处处重视物质财富与物质享受,精神生活的自由与艺术的自由,被商业文化的兴盛所遮蔽,所以,在对新潮文化的现象描述中,人们有意无意地涉及“视觉隐喻”问题。只有把握当代审美文化的视觉隐喻本质,才能真正评断当代审美文化,事实上,视觉刺激和视觉隐喻,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变得格外重要。后现代建筑、城市环境空间、商业购物中心、灯光摹拟的繁华夜市、巨型广告、现代装饰艺术、消费型影视剧、服装流行色、现代技术的旅游景观、具有象征地位的饭店、娱乐场最恣意的刺激等等,这一切无不需要借助视觉刺激去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引起感官悦乐。

用眼睛去看,然后再说,几乎成了审美文化言说的命定方式。对视觉刺激、视觉想象、视觉隐喻的重视,必然要求主体从内心退出而投入外向性物质生活消费与享乐中去,这就要求我们以公共媒介为中心,参与消费,参与建设,参与广告,参与放纵,参与沉沦。面对这种当代审美文化现象,应该如何解释呢?对此,时代的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他们试图在这种思想的尖锐对抗中找到某种合理的解释。事实上,在现象的描述和评断中,他们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

当代审美文化的探究,的确是一场思想革命,在传统美学那里,审美对象局限于自然领域和艺术领域,审美话语的言说,局限于审美心理的分析,局限于对不可知的神秘领域的臆想追问。对于纯粹自然领域的美和艺术领域的美,人们一直怀抱着诗性的乐趣,因此,虚拟、幻想、体验,迷狂、神性、自由、浪漫、主体、天才、趣味始终作为传统美学的主题性话语。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一直作为传统美学的圣殿,在根本观念上,传统美学拒斥市民社会和世俗主义。民间艺术的审美时尚,宫廷艺术的虚华气息,市民社会的商业氛围一直被看作与诗性审美观念格格不入的事物。对心灵的高度强调与对视觉现实的天然漠视,成了传统美学的虚玄之境,因而,对于内心的私密经验和超验的道境体悟,成了传统美学的优越方式,与大众文化和大众心理形成根本的疏离与对抗。

人们发现,当代审美文化问题中“最现实、最突出的方面,就是与大众文化相联系”。“审美文化研究,事实上研究已经超出了传统美学的范畴。”因此,当代审美文化探究是反传统美学的探索,是面对日常生活享乐与日常生活解释的美学思想,与传统美学相对抗,审美文化理论,试图开拓出面向现实的新的话语空间和交流语义场,这种对审美现实的关注,是有切实意义的,显示了当代审美文化话语的时代性魅力。当代审美文化话语,虽未否定传统美学,但它所具有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审美景观、全新的时代价值观念,显示了当代美学的创造性及其文化阐释的现实意义。